1.3《地球的运动—公转》课件(湘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3《地球的运动—公转》课件(湘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0-18 16:0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1张PPT)
探究话题:
为什么四季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产生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一天当中,早晚和中午什么时候气温高?你认为与什么有关?
一年当中,最热的是 季?最冷的是哪个季节?哪个季节正午时分太阳升得高一些,那个季节低一些 与冷热有什么关系
一年当中,不同时间白天时间长短一样吗?什么季节较长?什么季节较短
地球表面的冷热与正午太阳高度高低和昼夜长短有关
正午太阳高度高低和昼夜长短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知多少?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2、公转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3、公转速度:角速度:59′/d;线速度:30km/s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远日点(7月初)
近日点(1月初)
线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
远日点(较慢29.3km/s)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约23.5°。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也叫回归运动,一个周期为一个回归年,为365天5时48分46秒。
太阳直射点在23.5°N和23.5°S之间移动,最北到达23.5°N(北回归线),最南到达23.5°S(南回归线)。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
位于汕头大学北5公里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建于鸡笼山腰,高13.6米,底宽30米。以“北”字形状支架支撑一个直径5米的地球仪。每年夏至日,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可看到阳光从地球仪中间的小孔,映在地面上的圆影,几分钟后事过境迁。自此日光逐渐南迁。
活动
按如下步骤画示意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1、按等间距画三条直线分别表示赤道、太阳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纬线。
2、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分别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
3、结合课本关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描述,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23 。26 ' N
23 。26 ' S
你画对了吗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0 。
春分(3.21)





  “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不管这个地方能不能被太阳直射,都把中午12点的太阳高度作为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反映该地太阳辐射的强弱。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 赤道向两侧递减。
1、冬至日,下列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海口 D悉尼
2、6月22日—9月23日,香港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
变化为( )
A低—高—低 B、高—低—高
C低—高 D、高—低
3、右图是7°S的春分、夏至和冬至三天正午太阳高度
变化图,指出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 )
A、①夏至日 ②春分日 ③冬至日
B、①春分日 ②冬至日 ③夏至日
C、①冬至日 ②春分日 ③夏至日
D、①冬至日 ②夏至日 ③春分日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北半球为例)
23°26′N
23°26′S

°















昼渐长
昼渐短
昼渐长
昼渐短
北半球而言
3.21前后(春分)
6.22前后(夏至)
9.23前后(秋分)
12.22前后(冬至)
3.21前后(春分)
昼最长
昼最短
夏半年
冬半年
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
2)秋分~次年春分(冬半年):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以北出现极夜。
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
1)春分日~秋分日(夏半年):
赤 道
春分日
北回归线
夏至日
赤 道
秋分日
南回归线
冬至日
1.写出下列节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和变化情况
A、植树节:
B、劳动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
北半球昼短夜长但昼逐渐增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增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但昼逐渐缩短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缩短
2. 10月1日至1月1日,汕头的昼夜长短情况和变化情况
如何?
 
昼短夜长 昼先变短后逐渐增长
除赤道外,全球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辐射也随季节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从天文含义看四季:
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获得太阳辐射居中。
四季的划分:
中国传统的四季划分的起点: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
西方四季划分的起点:
二分二至日——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气候统计上划分四季: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四季的划分
天文四季
依据: 和 的变化
划分
气候四季
我国传统:以 为起点
西方:以 为起点
(北半球)
春季 月
夏季 月
秋季 月
冬季 月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四立
二分二至
3、4、5
6、7、8
9、10、11
12、1、2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冷暖人间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哦~笑看天下多变化
年年节气永依然
春夏秋冬都是爱
留下冷暖在人间
春夏秋冬都是爱
留下冷暖在人间
赤 道
00
23°26′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
900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有太阳直射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66°34′
66°34′
23°26′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 昼夜长短的变化
3. 四季的形成
4. 五带的划分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什么是太阳高度?
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
a
b
b
a
H
tanH = b/a
地平面
δ
φ
H
1
2
太阳光线
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
H=90°-∠1
∠1=∠2
∠2=φ-δ
H=90°-(φ-δ)
地平面
δ
φ
H
1
2
太阳光线
H=90°-∠1
∠1=∠2
∠2=φ+δ
H=90°-(φ+δ)
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不同一半球
H=90°-(φ±δ)
H=90°-纬度差
“异半球相加,同半球相减”
练习:
1、当太阳直射在21° N时,51°N和59°S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多少?
51°N正午太阳高度:60 °; 59°S的正午太阳高度:10 °
2、春秋分日,汕头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3、当太阳直射海口市时(20°N),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5°,则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A、5°S B、25°S C、45°S D、45°N
66°34′
例题:北回归线以北某地想建南北两幢高均为h米的楼房,要想使北面的楼房最低层在一年中都有阳光照射到,则两幢楼房的间隔最短应为多少?
解析:冬至日南楼的影子最长
图中H为冬至日该地(纬度为α) 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H=90°- │ α+23 26′│
据图:L=h × ctgH
H
h米
L
N
S
应用: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即集热器的倾角应该为多少?
2、昼夜长短的计算
S


线
昼弧

晨线
夜弧



线
N
晨昏线
知识准备
晨昏线
(晨线)
晨昏线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晨线
昏线
夜半球



N
S
讨论
指出下列光照图中的晨线、昏线
A
B
C
D
判读方法:
沿地球自转方向
从夜进入昼为晨线
从昼进入夜为昏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
S


线
昼弧

晨线
夜弧



线
N
昼弧
夜弧
昼夜长短的判断方法:
昼弧长则昼长,
夜弧长则夜长。
12时
0时
0时
6时
18时
24时
1、同一纬线上的两地,昼(或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相等的两地,昼(或夜)长有“对称互补”的特点。
2、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随纬度的增高,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来越大。
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
210
210
690
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
[规律]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交角为0°;二至日,晨昏线与经线交角达最大值23°26′;其它时间存在夹角(0°- 23°26′; )随季节发生变化
昼夜长短的计算
(1)、据日出、日落时刻计算
*
*
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上午×2 =(12-日出时刻)×2
=下午×2 =(日落时刻-12)×2
0:00
12:00
24:00
日出
日落
上午
下午
*
*
N
S
B
A
计算:
A点的昼长
B点的昼长
C
C点的昼长
昼夜长短的计算
(2)、据昼弧、夜弧长度计算
*
*
N

线
昼弧

晨线
夜弧



线
*
*
N
S
A
昼长 = 昼弧度数÷15°/h
步骤:
1、找出A点所在
纬度对应的昼弧
2、计算该昼弧的度数
3、利用公式计算
计算A点的昼长
*
*
计算:
B点的昼长
N
S
B
C
C点的昼长
计算图中B、C、D点的昼长
*
*
00
00
300
600
900
1800
900
A
B
C
D
9月23日,一批外地游客要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
仪式,这天天安门广场(116°E)的升旗时间是( )
A.5:44 B.6:00 C.6:16 D.6:30
天安门五星红旗与旭日同生,一年中升旗时间最早的
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国庆节
在下列地点中,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
A、漠河(53°N) B、中国南极长城站
B、曾母暗沙( 4°N) D、北京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四季
五带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
季节变化
纬度变化
小结:
几个关于公转运动需注意的问题
1、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2、直射点与极昼极夜现象出现范围的关系
3、影子朝向及长短的变化
若黄赤交角为10° 、 40°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将会有什么变化?五带的范围会如何变化
若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将会有什么变化?任何一个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如何?五带的范围会如何变化
1、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40°
40°
50°
90°

10°
90°
10°
10°
80°
80°
40°
50°
23°26′
66°34′
[规律]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范围,从而决定地球上
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划分。[若黄赤交角增大, 太阳直射范围______,五带范围发生变化的是:热带、寒带(极昼、极夜)范围变____,温带(四季分明)范围变____。]
变大
变大
变小
例 :假如黄赤交角扩大,那么我国东北地区在开阔平地上建同样高度的新楼房(欲使北面 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南楼遮挡),南北新楼距离将 ( )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2、直射点与极昼极夜现象出现范围的关系
210
210
690
极昼、极夜纬度数=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注:
直射点在北半球,极昼在北极圈内,极夜在南极圈内;
直射点在南半球,极昼在南极圈内,极夜在北极圈内;
3、影子朝向及长短的变化:
南北回归线之间,影子有时朝北有时朝南;
北回归线-北极圈之间,物体影子永远朝向北,
南回归线-南极圈之间,物体影子永远朝向南。
越接近直射点,影子越短。
例:a、b两城,6月22日和12月22日正午,旗杆(等高)
影长及朝向如图所示。
a、b两城都位于南北
回归线之间
下图甲、乙、丙三幅图反映了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冬夏至阳光
照射情况,每幅图中都画出了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的阳光,用A或
B表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阳光照射方向判断    图所示的房屋地处赤道地区;
    图所示的房屋地处北回归线以北;   图所示房屋地处南
回归线以南。
(2)甲图中阳光    (A或B)反映的是冬至日阳光照射情况;乙图
中阳光   (A或B)反映的是冬至日阳光照射情况;丙图中阳光
     (A或B)反映的是冬至日阳光照射情况。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