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考点过关综合突破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sài wài xiànɡ mù yán sù xùn chì
( ) ( ) ( ) ( )
qīnɡ xī pínɡ fán xiōnɡ huái zàn tàn
(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语。(6分)
催( )亦( )塞( )凡( )效( )振( )
摧( )赤( )赛( )几( )郊( )震(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9分)
左(____)右(____) (____)(____)不解 若(____)所(____)
铁面(____)(____) 深(____)简(____) 斩(____)截(____)
(____)(____)高远 (____)(____)报国 (____)(____)不阿
(1)母亲在岳飞背上刻了“(________)”四个大字。
(2)包拯(________),深受百姓爱戴。
(3)和“东张西望”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
四、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填序号。(4分)
持:①拿着,握住;②遵守不变;③主张,掌管;④扶助。
(1)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_______)
(2)柳公权认为练字时持笔要正。(_______)
(3)我们的开学典礼由刘副校长主持。(_______)
(4)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要互相关心,互相支持。(_______)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缩句: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拟人句:延河的流水叮咚流到远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加点词语造句: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
演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为直述句: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他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
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积累和运用,完成古诗文和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返景入深林,________________ 。(王维《鹿柴》)
(2)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云母屏风烛影深,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嫦娥》)
(4)须臾却入海门去,_______________。(刘禹锡《浪淘沙》)
(5)诵读诗词佳句往往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白居易《暮江吟》中的“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夕阳斜照的艳丽江景。苏轼《题西林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当局者 迷”的深刻哲理。卢钺《雪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雪”与“梅”的争春斗艳、相映成趣。
七、语文实践。(3分)
亲爱的小朋友,假设你是家住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陵东街(邮编:110033)的张月,想给北京市大兴区亦庄镇吉成庄5号(邮编:100176)的《5·3天天练》编辑部写一封信,请把下面的信封补充完整。
八、精读课内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10分)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 清楚)而(坚决 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①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②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美 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用“\”划掉语段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3分)
2.“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中的“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2分)
3.朗读文中画“_____”的两处句子,句①应该读出( ),句②应该读出( )。(2分)
A.佩服和赞叹的语气 B.惊讶和疑惑的语气
4.从语段中可以看出少年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阅读。(12分)
苏武牧羊
①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常常发生战争。有一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还亲自把一支旌(jīng)节交给他。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②苏武与随从们来到匈奴,完成了外交任务后准备回国。谁知,匈奴王突然翻脸,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手握旌节,宁死不屈,气愤地说:“我代表大汉而来,绝不能受侮辱!”说完便抽刀自尽,顿时鲜血直流,幸好被人救下。
③匈奴王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很敬佩他,就派早已投降的汉臣卫律去劝降他。没等卫律说完,苏武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骂道:“卫律!你本是汉朝的臣子,却忘恩负义,背叛国家投靠匈奴,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骂得卫律无言以对,脸色通红,羞愧而去。
④为了使苏武屈服,匈奴王又生一计。一天,他召见苏武,指着一群羊冷笑着说:“这群羊归你放牧,哪天生出小羊羔,就哪天放你回国。”说完派人把苏武押到千里之外的北海边塞去牧羊。苏武查点羊群,却发现全是公羊。但他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⑤北海边塞野草丛生,荒无人烟,唯一和苏武做伴的,就是那支旌节。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苏武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是白天放羊,还是晚上睡觉,旌节从不离手。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手持旌节回到祖国。
⑥过了整整19年,经汉朝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刚刚40岁,这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回到都城时,成千上万的人都出来迎接。看到苏武含着热泪坐在车上,怀里紧紧地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旌节,人们无不为之感动落泪。
1.给词语中的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屈:A.弯曲;使弯曲 B.屈服;使屈服 C.委屈;冤枉
宁死不屈( ) 屈指计算( )
2.写出两个能够形容苏武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匈奴王派人把苏武押到北海边塞牧羊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章第③段,用“____”画出描写苏武动作、语言、神态的部分。联系短文内容,体会苏武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并写出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全文章的小标题,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以死抗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持旌回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习作百花园(30分)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武汉首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疫
情揪住了全国人民的心。不仅在武汉,在湖南,在全国,有无数医务工作者成为“逆行者”,走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最前线。请你给这些最美“逆行者”写一封信,表达对他们的祝福与感谢。
参考答案:
一、塞外 项目 严肃 训斥 清晰 平凡 胸怀 赞叹
二、略
三、顾 盼 疑 惑 有 思 无 私 居 出 钉铁 志 存 精 忠 刚 正 精忠报国 铁面无私左顾右盼
四、③ ① ③ ④
五、1.周恩来体会到分量。
2.延河的流水唱着歌儿跑向远方。
3.刘胡兰宁可牺牲自己,也决不出卖自己的战友。
4.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六、复照青苔上 忽如一夜春风来 长河渐落晓星沉 卷起沙堆似雪堆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七、
八、1.清楚 坚决 赞美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B A 4.少年周恩来是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爱国少年。
九、1.B A
2.示例:坚贞不屈 铁骨铮铮
3.为了迫使苏武屈服。
4.苏武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骂道:“卫律!你本是汉朝的臣子,却忘恩负义,背叛国家投靠匈奴,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苏武当时十分愤怒。因为卫律原本是汉朝的臣子,却投降了匈奴,现在还来劝降苏武,苏武对他非常鄙夷,对卫律劝降的行为感到愤怒。
5.卫律劝降 北海牧羊 苏武奉命持旌节出使匈奴,却遭到了匈奴王的迫害。苏武宁死不屈,拒不接受匈奴王和卫律的劝降,被发配到北海牧羊。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19年后苏武终于手持旌节回到了汉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