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0 18:4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正确吗?对的打“√”,错的订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咔嚓(cā)( )  寡(ɡuǎ)妇( )  搀(chān)扶( )
狞(nínɡ)笑( ) 魁(kuǐ)梧( ) 吞没(méi)( )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流淌(tǎnɡ tānɡ) 自作自受(zuō zuò)
废话(huì fèi) 势不可当(dànɡ dānɡ)
飞溅(zhàn jiàn) 喃喃自语(nán lán)
熄灭(xí xī) 不假思索(jiǎ jià)
三.给下面汉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亚 包

四.选词填空。
(1)车厢里一片( ),静得可怕。
(2)清晨,我们在( )的树林里散步。
(3)( )的水面上,几只小船在轻轻飘荡着。
(4)放假了,喧闹的校园又( )了。
五、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
2.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
3.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
4.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
六、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支书身上那英勇无畏的崇高精神难道不令人钦佩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日积月累。
1.____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_______________。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
2.《回乡偶书》这首诗是_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写的。从“__________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我”回家乡时已经年迈。
八、阅读理解。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1.照样子,写词语。
(1)干干净净(AABB):
_________ _________
(2)闪闪发亮(AABC):
_________ 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具体描写“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桑娜为什么会感到“心惊肉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桑娜一家是“穷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爱,永久地延续……
一位原本家境很贫寒的女大学生,从遥远的乡下来到北京。然而她来京上学还不到10天,家中就传来噩耗,父母姐妹在制作花炮的过程中,竟然在一声爆响中全被炸死。家中房屋倒塌,不剩瓦片。从此女大学生举目无亲,再也没有一分钱的经济来源。
她含着眼泪向学校提出退学。19岁的她将面临另一种生活——回家种地,做一名乡村农妇。可转天班主任对她说,他爱人在学报工作,编辑部正需要一人看稿,一月350元。她没有想到人逢绝路,又生出这样一线希望。她点点头,再次流泪了。
于是,她入学10天便成了一名学报编辑,当然是业余。学报每10天出版一张,因为稿子不多,也因为学习紧,她不能天天去报社,但居然没人找她,而且工资照发。就是看稿也十分简单,只是改改错别字,提些意见。她一度以为,做学报工作真是轻松。
时间飞逝,4年的大学生活一晃过去了。她始终不知道,4年中的每月350元,并非学校所发,而是5名编辑人员从工资里均摊给她的。她更不知道学报并不需要这样一位看稿编辑,一切都是为她专门设立的。
4年,没有人说破这个秘密,她始终蒙在鼓里。她离校的那天,全体编辑叮嘱再三,并与她合了影,从此,她的相片高高地挂在编辑部的墙上。她走了,5位编辑突然觉得空落——到了发工资的时候,他们已经习惯了将每月的工资取出一部分,然后凑在一起,习惯了享受献出爱心的乐趣。于是,他们决定再帮助一位贫困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将爱永久地延续下去。
于是,每隔四年,他们墙壁上的合影中都要换一名新人,一位并不需要的看稿编辑。这已经是第三届了,看着墙壁上的这些合影,他们内心总是充满了友善和爱的光芒。编辑部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有意义。
1.“她没有想到人逢绝路,又生出这样一线希望”中“绝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线希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一度以为,做学报工作真是轻松。”这份工作的“轻松”具体体现在( )。(多选)
A.学报每10天出版一张。
B.看稿也十分简单,只是改改错别字,提些意见。
C.稿子不多,她不必天天去报社。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这种特殊方式”是指   。
4.读了本文,你想对学报的五位编辑说些什么


十、写作。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让你难忘或者感动的事情。请选择其中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把故事情节描述完整,注意表达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