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县第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趋接近现实,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体现这一特征的思想是( )
A. 重农抑商思想 B. 君主批判思想
C. 自由平等思想 D. 经世致用思想
2.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A. 使美苏冷战格局基本结束 B. 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C. 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D. 是中国多边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
3.布莱恩·蒂尔尼的《西欧中世纪史》把公元300—1475年称为中世纪。他认为,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动乱之所以没有导致文明的崩溃,是因为西欧人民表现出了非凡的再生能力。下列符合这种能力的是( )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新航路开辟
4.《国史概要》一书说:“以澳门——果阿(印度地名)——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其巾数量最大的是生丝,1580~1590年从澳门运往果阿的生丝为3000担,价值白银24万两,利润达36万两……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对上述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中国处于入超地位
C.葡萄牙建立殖民霸权
D.中国成为原料产地
5.下列属于元杂剧兴盛的原因的是( )
①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②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
③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 ④固定演出场所“瓦肆”“勾栏”的出现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6.某学者评论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通过这些扭曲滑稽的,但却着实让人心酸的意象,我们从“变形”中看到了“正常”,从扭曲的社会中看到了其应有的模样。据此可知《变形记》属于何种流派的作品( )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7.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看作彼此毫无关联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他创立的理论是( )
A.经典力学
B.量子论
C.相对论
D.进化论
8.互联网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它的出现固然是人类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的意义显然远远不够。材料认为,互联网( )
A. 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 B.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
C. 体现人类先进的发明创造力 D. 推动了通信技术的迅速进步
9.19世纪中期,欧洲许多国家热衷于发展新技术并在战争给予检验。“尼米西斯”号就是英国人完全用铁制造并用来对付中国的新型战舰。它建成后迅速抵达中国海岸,投入到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一年是( )
A. 1840年 B. 1894年 C. 1900年 D. 1937年
10.某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又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位思想家应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11.明代以后民间宗族祠堂兴盛,较大的宗族都有自己完整的公共设施和管理系统每个宗族即是一个小社会由族长行使地方政权的部分权力,通过宗族管理协调族人间关系,并稳定地方基层秩序。这种情况( )
A. 是地方行政管理的补充 B. 利于地区之间人口的流动
C. 妨碍皇权对地方的控制 D. 消除了地方割据潜在隐患
12.下图为2007~2017年东盟内部直接投资走势图(单位:百万美元)。这可以用来说明东盟( )
A.区域合作程度加强
B.经济一体化受冲击
C.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D.共同对抗外部危机
13.1786年,英国国王封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为爵士,并于1787年邀请他担任德比郡的郡长。这一举措( )
A. 有效提升了工人的社会地位 B. 开创了英国重视发明的传统
C. 有利于推动工业革命的进行 D. 表明当时英国发明风气盛行
14.宋代创“特奏名”制,凡省试或殿试落第者,积累到一定的举数和年龄可特许参加殿试,分等第赐出身或官衔。“自是士之潦倒不第者,皆觊觎一官,老死不止……英雄豪杰皆汩没消靡其中而不自觉,故乱不起于中国。”据此,推行“特奏名”制的目的是( )
A. 扩大统治基础 B. 体现科考公平 C. 提高官员素质 D. 维护统治秩序
15.16世纪欧洲物价长期、普遍上涨,时人多认为是商人独占物资、政府大量发行劣质钱币所致。但法国学者波丁(1530—1596)考察经济情况,反驳上述看法。他主张欧洲物价上涨有一更重要因素,他的见解获得后世认同。波丁主张的更重要原因应是( )
A. 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B. 气候异常导致农业歉收
C. 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 D. 商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
16.1949年9月戴高乐在波尔多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一个协议。”这说明( )
A. 法德在欧洲联合中发挥主导作用 B. 戴高乐想与德国单独谈合作事宜
C. 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基本前提 D. 战后欧洲仍是邦联制的松散联合
17.下表为1912﹣1920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表。该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民营产业( )
1912﹣1920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
行业 项目 1912 年 1920年 年平均增长率(%)
棉纱 面纱产量指数 100.0 422.4 17.4
面粉 面粉产量指数 100.0 516.9 22.8
卷烟 资本额 137.8 1680.4 36. 7
A. 发展速度已超过外来资本 B. 深受国内民族主义运动影响
C. 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D. 得到独立、均衡的发展
18.恩格斯指出:“罗马的占领,在所有被征服国家,首先直接破坏了过去政治秩序,……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制不相符合。”上述材制表明( )
①古罗马用法律征服其他地区建立罗马帝国
②古罗马用法律重建被征服地区的政治秩序
③岁马法成为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应当批判将法律强加给被征服地区的行为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④
19.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20.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而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有顾客说:“图书馆简直是天堂一不仅可以休憩打盹,还可以用知识填补焦虑。”这反映了当时( )
A. 社会休闲方式多样化 B. 阅读是缓解经济危机的手段
C. 民众寻求慰藉的心态 D. 读书改变命运成为社会共识
二、问答题
21.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材料
时间 历史资料
1831—1836年 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考察
1840年 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的轮船航班开通
1858—1864年 瑞典地质学家伊雷克先后对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进行了3次考察,并绘制了详细地图
1859年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1869年 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开通
1869年 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开通
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
22.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三、材料分析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6年,英国一位经济学家深为惊异地看到,今天的英国在芝加哥和敖德萨有它的粮仓,在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饮从东印度种植场弄来的咖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大多数欧洲“内部地带”国家(指大不列颠与欧洲工业化国家)也都同样可以说是如此。
——摘编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世界重大历史现象,并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情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准确全面。)
24.长期以来,夏王朝的建立被看作是华夏民族告别史前孩提时代的成人礼,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但对于夏朝的存在,史学界却有学者提出质疑。
材料一 《史记 夏本记》引《竹书纪年》(战国时魏国史书)云:“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斟鄩在洛河一带)
材料二 1959年,中国考古研究所在洛阳辖区偃师二里头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二里头一带是一座大型都城遗址,定名为“二里头文化”。经碳14测定,其绝对年代相当于夏代,距今有4000 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夏代的大型都城遗址。……考古学家认定,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即夏都斟鄩的所在地。
材料三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 里阿诺斯认为:(中国)第一个王朝为商朝(公元前1523-前1028年),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 …继商之后是周朝。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二,史学界为什么质疑夏朝存在?其论证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三认为商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试分析其依据的史料价值。
四、综合题
25.改革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
在这个时候,雅典人中最明敏的人都把眼光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牵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梭伦传》(摘自《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挺身而出”后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
(2)材料二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3)你从以上改革的成效中得到哪些启示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在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和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儒家学说是怎样被“捧上独尊地位”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
(4)综上,说明儒家思想为什么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
五、论述题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的相关言论或主张
人物 言论或主张
莎士比亚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论行动,多么像天使!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拉伯雷 将自由视为人的本性,指出人必须从奴役性的束缚和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自由地生活,可以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彼特拉克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达 芬奇 主张科学与经验相结合,高度推崇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提出“科学是将帅,实践是士兵”的口号
——摘编自《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围绕表格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农业作物种植情况简表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黍、粟、稷、稻、粱、菽(大豆)等后世俗称“五谷”都已种植。黄河流城种植黍和粟,江淮以南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粟、水稻和大豆的最早种植地) 北方地区小麦的推广和南方水稻品种不断优化;胡瓜(西瓜)胡萝卜、核桃、芝麻、石榴、葡萄等作物种植。 形成南稻北麦种植格局;南方地区大规模种植茶树,西北地区种植棉花。 占城(越南)的稻种植,经济作物茶叶、棉花种植区域不断扩大 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土豆和经济作物烟草、花生、茶叶、棉花广泛种植,形成专业生产区城。
——摘编整理自周跃《试谈中国古代农作物种类及其历史演变》
从表格中要取至少两项信息,围绕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分析说明,(明确写出论题,分析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2.【答案】 C 3.【答案】 A 4.【答案】 A 5.【答案】 B
6.【答案】 D 7.【答案】 D 8.【答案】 B 9.【答案】 A
10.【答案】 A 11.【答案】 A12.【答案】 A 13.【答案】 C 14.【答案】 D
15.【答案】 C 16.【答案】 C 17.【答案】 B 18.【答案】 A 19.【答案】 B
20.【答案】 C
二、问答题
21.【答案】 (1)①海洋考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例1:达尔文通过海洋考察扩大了视野,获得了新知,写出《物种起源》,提出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论,对当时基督教的世界观形成极大挑战与冲击。
例2:伊雷克对北极进行3次科学考察,绘制出地图,增进了人类对北极地区的了解。 ②人类科技进步也推动了对海洋的利用与开发。
例1: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轮船航班的开通,使工业革命成果应用于全球交通领域,有利于克服海洋的阻隔,促进了经济发展,便利了社会生活。
例2: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海洋对人类区域的阻隔,缩短了交往时间,有利于信息传播。
22.【答案】 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三、材料分析题
23.【答案】 示例情节:今天的英国在芝加哥和敖德萨有它的粮仓,在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饮从东印度种植场弄来的咖啡。历史现象: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评述: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居“世界工厂”的地位,它奉行自由贸易政策,要求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开展和逐步完成,欧美各国的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国际经济交往,世界各地的贸易交流加强。同时,西方国家以炮舰和廉价工业品为手段,把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卷入其殖民体系,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于是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奠定了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基础。(说明:“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4.【答案】 (1)虽然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但缺乏能直接印证夏朝历史的文字证据。
材料一中的《史记》和它所引用的《竹书纪年》都是文献资料,而且是间接的文献资料(第二手资料),史料价值相对不高。材料二的考古发现虽然能够印证材料一的文献记载,但考古中没有找到直接的文字资料,带有推论性质。
(2)依据:当时的中国已有自己的文字系统——甲骨文;(2分,只答到文字系统给1分)
史料价值:甲骨文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它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四、综合题
25.【答案】 (1)措施:释放负债者方面,解负令。改革政治制度方面,推行国家权力机构改革(或答“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公民(民众)陪审法庭”)特点:革命性、中庸性
(2)司马迁把商鞅的品行和其个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我们评价商鞅时应主要看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3)缓和矛盾,解决社会危机;改革是富强之路;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26.【答案】 (1)“显学”原因: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儒家学说的二重性特点;孔孟诸人对自身学说的宣传、办学活动扩大影响。独尊地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大兴;汉武帝时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和地方学校,教育为儒家垄断,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2)进步: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
(3)背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
(4)原因:儒家主张尊重传统,又能根据时代需要吸收其他学说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儒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改造儒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五、论述题
27.【答案】 示例1 论题:文艺复兴时期肯定人性,强调现世的幸福。论述:14—16世纪的欧洲,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兴资产阶级逐渐兴起。针对天主教会对人性及人的世俗生活的禁锢,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提出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同时艺术家在文学艺术领域描绘现实生活和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人们思想,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现世生活。示例2 论题:文艺复兴时期推崇科学,弘扬人类的主体创造性。论述:14—16世纪,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人文主义者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反对教会的蒙昧和守旧。这个时期的一些人文主义者运用数学、解剖学等知识创作艺术作品,如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他们用理性和科学作为思想武器反对盲目信仰、蒙昧主义,另一方面鼓励科学研究,重视科学文化教育,并对16—17世纪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起到了推动作用。
28.【答案】 论题示例
①中国古代农作物种植的品种不断增加
②对外经济交流与农业发展
③中国农业文明对世界的贡献
④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与商业手工业关系
⑤经济作物的种植不断扩大
论述示例
对外交流促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沟通中原与西域、中亚各国乃至欧洲联系,从而促进中外的经济交流。西瓜、核桃、胡萝卜等农作物品种传人中原地区,并推广种植,丰富了中国的农作物品种资源,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16世纪伴随新航路的开辟,原产自美洲的高产农作物土豆、玉米、番薯、辣椒等作物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促进清代人口的大幅增长,改变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经济作物的种植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物种的交流是文明交流的重要形式,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