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第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模拟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第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模拟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9 23:1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颍县第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语文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 。
② 他们的生活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善了。
③操纵周围事物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动物 环境的能力。
A. 温和 不止 分配 B. 温和 不只 支配
C. 温柔 不止 支配 D. 温柔 不只 分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的五样》采用回答一道心理测验题型的形式来凸显主题,而本文则是按照从“疑虑”到“不习惯”再到“坚定的心理”这条线索来表现主题的。
B. 青春是一幅画,有明快舒展,也有阴暗紧缩;有欢乐,也有苦恼。我们要把握好自己人生的航向,努力使自己的青春成为雨果名言“青春即使在痛苦中也闪烁着它的光彩”的美丽写照。
C. 家教是一门学问。应适当地对孩子进行家教,家长们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避免陷入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误区。
D. 为保证北京奥运会期间交通顺畅,有关部门采取在某个时段限制某些车辆行驶,实施至今,效果良好。
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就个人的最终结局而言,他没有像某些人那样及时离开,暂时保全生命,而是以飞蛾扑火的方式,在慷慨激昂中绽放自我光芒,留下生命的灿烂。
②想要收获漂亮的语文成绩,就要和语文长相厮守,不离不弃。常学不懈,必定功不唐捐。
③一块20平方公里的方寸之地 , 成为全市的重大项目建设主战场,38亿元的项目相继在这里落地生根。
④研究者认为,这部著作涉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情感写法、应对采访等诸多方面,细心教学生如何写作,可谓金针度人。
⑤中国共产党在反腐倡廉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制度建设,强调标本兼治 , 从源头预防腐败,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
⑥在热烈的掌声中,为期一星期的漫长论证会终于打退堂鼓了。作为主办方,我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A. ②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①⑤⑥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彼且恶乎待哉
A.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B.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签署 发贴子 雍容华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 端详 螺丝钉 额手称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 惊诧 震慑力 眼花瞭乱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 延袭 扫描仪 不屈不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6.下列各项划线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 将何往而非病(生病,有疾病) B.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上,赔付)
C.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劫难、劫数) D.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权衡、比较)
7.选出“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 )
例: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①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⑤士亦以此不附焉 ⑥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⑦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⑧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②⑤⑦ D. ④⑥⑧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习态度的好坏,是决定学习成绩优秀的因素之一。
B. 通过这次全市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C. 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都争先恐后地踊跃给校刊投稿。
D. 航天员举着豆沙粽子,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节日问候。
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曾宪梓先生对中国内地的总捐款额超过4亿人民币。有人这样问他:有钱快乐,还是没钱快乐?曾宪梓先生这样回答:“________。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做钱财的主人。”
①我不算有钱 ②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恼 ③有钱不一定快乐 ④看你怎么用 ⑤但是我把钱用在有益的事业上
A. ①③②④⑤ B. ①⑤②③④
C. ③②④①⑤ D. ②③④①⑤
10.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着 B.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抢夺 D. 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那么
二、填空题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培养民族阅读习惯,重点人群是少年儿童。阅读不仅能帮助少儿认知世界,________,打下人生的底色。而家庭是阅读的起点,________,决定了孩子最初的阅读态度,也将影响孩子成年后的阅读习惯。因此,________,应成为少儿阅读推广的必要组成部分。
三、默写
12.依据原文填空。
(1)《荷塘月色》中从整体写荷叶的句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是诗人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
(4)苏轼在《赤壁赋》中以“白露横江, ”两句描写月出后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5)苏轼在《赤壁赋》主客对话中化用《论语·子罕》中名句表达万物看似流逝却并未真正逝去的两句是“ , 而未尝往也”。
(6)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人生如梦, ”两句,感慨人生的短暂,于是会情不自禁的洒酒祭奠。
(7)杜甫《登高》集中表现夔州秋天典型特征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四、翻译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五、语言表达
14.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自我介绍,有五处措辞不太恰当,请指出并作修改。
老师,您好!敝人叫李华,今年18 岁,是××中学的高三毕业生。我玩命地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我坚强乐观,不怕困难,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关爱他人,在朋友遭遇困境时,我定会鼎力相助。××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成为贵校的优秀学子。谢谢!
六、名著导读
15.简述《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共读西厢”这一情节。
七、问答题
16.这首诗中诗人提到了“明月”“乌鹊”等意象,作用是什么?又引用了哪些诗句和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八、综合题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历史题材剧的创作和拍摄过程中,究竟是忠于史实,还是发挥想象力盲目猎奇、不惜篡改历史来刺激大众感官,永远是摆在创作团队面前的一个难题。高明的历史剧创作,( )。比如,_____的电视刷《雍正王朝》里,编剧刘和平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将康熙的八子、十四子有意比真实历史“多活”了十年,但并不影响该剧的严肃格调。当年的《雍正王朝》完成剧本创作后,面对不少专家针对该剧一些内容与历史不符的质疑,清史专家、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王钟翰说了一句_____的话:“人家是艺术创作,不是历史考证。”
给历史剧一定的宽容度,自然是对创作的尊重。不过,“张飞打岳飞”“汉武帝爱上霍去病”这样魔幻的情节就超出了改编历史______的底线,沦为不负责任的______。越是与历史有关,越是要避免简单粗暴的网络“爽文”式改编,这也是今人对历史传统应有的尊重和敬畏。其实,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复杂性,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只有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并把握其精神内核,才能拍出很好看、很有戏剧性的历史来。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能迎合观众,成为金钱的附庸,而应坚守艺术追求和品位
B.应坚守艺术追求和品位,而不能迎合观众,成为金钱的附庸
C.不应单纯迎合观众,成为金钱的附庸,而应坚守艺术追求和品位
D.既要坚守艺术追求和品位,更要迎合观众需求,但不能成为金钱的附庸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风靡一时 惊世骇俗 体裁 胡编乱造
B.风靡一时 掷地有声 题材 胡编乱造
C.甚嚣尘上 惊世骇俗 题材 信手拈来
D.甚嚣尘上 掷地有声 体裁 信手拈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把握其精神内核,并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就能拍出很好看、很有戏剧性的历史剧来。
B.只有把握其精神内核,并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才能拍出很好看,很有戏剧性的历史来。
C.只有把握其精神内核,才能拍出很好看、很有戏剧性的历史剧来,并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
D.只有把握其精神内核,并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才能拍出很好看、很有戏剧性的历史剧来。
九、文言文阅读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 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活用类型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A. 头发上指
B. 项伯杀人,臣活之
C.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 拔剑撞而破之
(2)下列各句中,全能体现樊哙“勇”和“谋”的一项是( )
①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③拔剑切而啖之
④项王未有以应
⑤樊哙从良坐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3)下列对本段文字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言语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
B. 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C. “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樊哙的粗鲁莽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忠于职守、不畏强暴、果敢作为的特点。
D. 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十、诗歌鉴赏
19.请赏析杜甫《登岳阳楼》一诗中“浮”字的艺术效果。
十一、现代文阅读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透视“李约瑟难题”:呼唤创新文化
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曾经有一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确实,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纷纷落伍了。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比较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由弱向强的转移,是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17,18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为牛顿等科学家提出超前的、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其先进的市场意识、商贸手段也为蒸汽机等技术发明和产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国是世界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和产业中心。
我们再看看德国在近代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德国的迅速崛起,要归功于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归功于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归功于将大学专业教学与专业研究结合起来,促使大批的青年人才直接参与科学前沿的探索活动,促成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因素的长期积累。这种新型模式催生了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开辟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先河。
现在世界科技和经济“超级大国”美国,也是通过文化创新而后来居上的。美国为什么能够成功?最大的因素,是有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不断营造和优化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
古今中外的例子充分证明:一流的成果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的环境。不论是技术创新、科学创新、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都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其最大特点是探索,是敢想敢试敢闯,其结果,可能是成功,也可能是失败,而且失败的可能性甚至会大于成功的可能性。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都需要重大的人文创新来导引,需要文化的繁荣。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体制的改革,最后都归结到文化的创新。这不仅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导致了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互作用。
B. 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纷纷落伍了,其原因实质上是创新能力变弱。
C. 英国不仅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而且还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因此,英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世界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和产业中心。
D. 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是德国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提出“李约瑟难题”之后,分析了“李约瑟难题”的原因所在,并为解决“李约瑟难题”指 明了方向。
B. 文章论述了“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原因,为中国文化、经济、科技及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C. 文章三,四,五段通过分析英国、德国、美国崛起的原因,论证了科技发展与文化创新的密切关系。
D.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旨在强烈批判中国缺乏有勇气的创新者及客观环境,因而导致“李约瑟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的繁荣、文化的创新在经济繁荣的时代必不可少,取代了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体制 的改革。
B. 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能够催生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C. 科技的发展需要一种求异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尽管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但只要尝试就有可能成功。
D. “李约瑟难题”实际是对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的一种深刻的疑问和思考。
十二、写作题
21.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图片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B
2.【答案】 C
3.【答案】 B
4.【答案】 C
5.【答案】 B
6.【答案】 D
7.【答案】 C
8.【答案】 D
9.【答案】 D
10.【答案】 C
二、填空题
11.【答案】而且能塑造其人格;家长的阅读习惯和家庭阅读氛围;对家长进行阅读指导
三、默写
12.【答案】 (1)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2)悟已往之不谏
(3)性本爱丘山
(4)水光接天
(5)逝者如斯
(6)一尊还酹江月
(7)渚清沙白鸟飞回
四、翻译
13.【答案】 (1)不吝惜用珍贵的宝物和富饶的土地来招揽人才。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五、语言表达
14.【答案】 ①“敝人”改为“我”;②“玩命地学习”改为“刻苦学习”;③“多有建树”改为“取得了一些成绩”或“多有涉猎”;④“鼎力”改为“全力”/或“大力”;⑤“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改为“希望贵校能给我一次机会”或“如果贵校能够录取我”。
六、名著导读
15.【答案】 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的读起来,二人还借西厢记词句表白,宝玉自比张生,比黛玉为崔莺莺,表达了爱慕之意,黛玉听后,浮想联翩,假装生气了。
七、问答题
16.【答案】 ①比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贤才喻为“明月”;“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②用典。“青青子衿”二句,出自《诗经 郑风 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招纳贤才的热情。“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
八、综合题
17.【答案】 (1)C
(2)B
(3)D
九、文言文阅读
18.【答案】 (1)A
(2)D
(3)C
(4)①现在项庄拔出剑起舞,他的意图总是在刘邦身上的。
②杀戮唯恐不能杀尽,刑罚唯恐不能用尽。
十、诗歌鉴赏
19.【答案】 “浮”字具有动感,仿佛日月都随洞庭水一起漂浮起落,呈现出雄浑壮阔的图景。
十一、现代文阅读
20.【答案】 (1)B
(2)D
(3)A
十二、写作题
21.【答案】 【参考例文】
孝敬父母是义务,主动承担不逃避
漫画中,父亲叫儿子帮忙再倒杯水,可是儿子却以寒假作业中没有要求倒第二杯水为由拒绝。这实在令人啼笑皆非,教人孝敬父母的作业,竟成了不孝敬的理由。
孝敬父母是义务,应主动承担不逃避。
我们在这里不妨作一个归谬,假设“作业上没有要求给家长倒第二杯水”就不倒第二杯水是对的,那么如果作业连“给家长倒一杯水”的任务也没有布置,是不是就连那一杯水也不倒了?假期作业也没有要求我们一天吃三顿饭,是不是我们就不吃饭了?所以以“作业没布置倒第二杯水”而逃脱义务的理由不成立,纯粹是诡辩,暴露出来的是成长的问题。
孝敬父母是义务,作业本是教我们学会承担。
漫画中,老师所布置作业的本意是唤醒我们的亲情意识,通过让我们以给家长倒水,来启发我们尊敬父母,关爱父母,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透过做这个作业,其实可以看到平常的我们是怎么做子女的:我们平常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油瓶倒了不管扶,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对家庭有责任、对父母有义务。父母溺爱当然是父母的错误,但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反思?
孝敬父母是义务,是个多大的义务?我们能不能承担?
孟子说:“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我们在家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是折技之类也。倒一杯水,举手之劳。如果连给父母倒杯水的义务都要逃避,那将来父母生病,父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我们照顾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做到呢?如果连关爱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又何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孝敬父母是义务,承担这个义务不妨从倒一杯水开始。
《孝经》上说:“孝子之事亲也,居者致其敬。”给父母倒一杯水事小,但体现了礼敬父母的态度,与作业布置不布置无关,我们要主动去做。从倒一杯水开始,学会承担义务,关爱父母,逐渐成长为一个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