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习题 课件(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习题 课件(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10 20:45:41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2
3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1 h=________min=________s,1 μm=________m=________cm=________nm。
2.使用刻度尺时,要先观察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零刻度线要________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_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________,不能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刻度线,且要估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时要有数字和________。
m
s
60
3600
10

6
10

4
10
3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对准
紧靠
平行
歪斜
正对
分度值的下一位
单位
3.测量值与_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可以________,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减小误差。
真实值
减小
消除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
2
3
4
5
6
7
8
9
知识点一 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2018~2019·福州月考)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
A.158毫米 B.158厘米
C.158米 D.158千米
B
2.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 m=2.5 m×100 cm=250 cm
B.75 mm=75×10-3 m=7.5×10-2 m
C.42 cm=42÷100=0.42 m
D.24 m=24 m÷1000=0.024 km
B
3.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之一,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请指出图中几种测量工具的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丙:________。
刻度尺
卷尺
螺旋测微器
游标卡尺
4.如图所示是测量某物体长度时的情景,指出其中的一处错误。
甲图: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图:____________________
刻度尺歪斜测量
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5.(汕尾中考)如图,木块的测量值是________cm,分度值是________mm。
1.75
1
知识点二 时间的测量
6.某次列车15:50出发,次日凌晨3:35到达目的地,历时________h ________min,合________h或________min。
11
45
11.75
705
7.如图所示,观察停表。
(1)填写下表:
(2)图中所示时间为_______________。
 
区段 时间 刻度圈  1整圈 1大格 1小格
大圈
小圈
30s
1s
15
min
1min
0.1s
30s
1 min4 s或64 s
8.(江西中考)如图所示,该手表显示的时刻为上午____________,它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_。
1s
10:07:38
知识点三 误差与错误
9.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叫做误差
B.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C.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0.下列几组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
A.珠穆朗玛峰峰顶海拔新高是8844.43 m
B.乒乓球的直径是40.00 cm
C.中央一台晚上七点的新闻联播历时0.5 h
D.人的视觉暂留时间为0.1 s
B
11.(2018~2019·泸州月考)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
A.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C.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D.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
12.小明要给班上的同学测身高,则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
A.量程为20 cm,分度值为1 mm的直尺
B.量程为3 m,分度值为1 mm的卷尺
C.量程为100 m,分度值为1 cm的卷尺
D.分度值为0.1 mm的游标卡尺
B
13.(安徽中考)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 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
A
14.(多选)测得一位同学的身高为1.650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米
B.最后一位数字0没有意义
C.测量结果能准确到厘米
D.末位数字是估计数字
CD
15.要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几位同学的测量情形如图所示,其中最佳的是(  )
C
16.如图所示是机械停表的表盘。
(1)停表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
(2)图中停表所示的时间是___________。
(3)图中A、B按钮的用途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0s
0.1s
15
min
0
.
5
min
2
min
37
s
启动与停止
回零
17.(2018·恩施)如图,圆锥体的高h为________cm。
3.02
18.(2018~2019·朔州月考)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线圈的总长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还缺少的步骤F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
A

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
l
2
除以细铜丝的圈数
n

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d
DEBF
C
1.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当被测物的边沿正对刻度线,而不在两刻度线之间时,则应补零;最后的测量结果要带上相应的单位。
2.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如测量铜丝的直径)、化曲为直法(如利用滚轮法测量操场跑道长度、利用细棉线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组合法(如利用三角板和直尺组合测量硬币的直径、圆锥体的高度)、纸带重叠法(用于测圆柱体底面的周长)。(共25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
2
3

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________,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________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________的。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
3.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一般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可见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的。
位置随时间
标准
运动
静止
参照物
不同
相对

1
2
3
4
5
6
7
8
9
10
知识点一 机械运动
1.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南辕北辙       B.夸父追日
C.顺水推舟 D.精忠报国
D
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甲:正在飞奔追赶猎物的猎豹;乙:天空中下落的流星;丙: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丁:月亮每天都在绕地球转动。总结这四个实例,它们共同的规律为:位置________(选填“发生”或“没有”)改变,都是________运动。
发生
机械
知识点二 参照物
3.下列关于参照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跟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B.参照物一定要选静止不动的物体
C.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D.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
4.(2018·徐州)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的
B.静止的
C.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
D.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
C
5.在飞机降落的过程中,小王向外看时觉得大地向他扑过来,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飞机
C.飞机场 D.无法判断
B
6.(淮安中考)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云与我俱东”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均选填“榆堤”或“船”)

榆堤
知识点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7.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C
8.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汽车为参照物,行人(  )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A
9.(教材P18T2改编)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________的。

运动
10.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坐在司机身旁的乘客问:“我动了吗?”司机说:“你没动。”司机是选择了________为参照物;小红说:“真快!”小红是选择了________为参照物,这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与所选取的________有关。
汽车
地面
参照物

11
12
13
14
15
16
17
11.(益阳中考)《龟兔赛跑》新编: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
D
12.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当船划动后从记号处下水不能找到剑。这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河岸 B.流水
C.船夫 D.行驶的船
A
13.《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个“跟斗云”十万八千里。这些镜头通常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同时在他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会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演员 B.平台
C.急速飘动的白云 D.摄像机
C
14.站在公路旁的甲看到在他前方驾驶汽车的乙超过同方向骑自行车的丙,甲说乙向前运动,乙说丙向后运动,丙说甲向后运动,则
(  )
A.甲、乙说得对,丙说得不对
B.乙、丙说得不对
C.丙说得对,乙说得不对
D.他们三人说得都对,只是所选的参照物不同
D
15.(2018·株洲)如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________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________的。(均选填“静止”或“运动”)
运动
静止
16.(2018~2019·蚌埠期中)如图中的(a)和(b)是从同一位置、同一角度先后拍摄的两张照片,坐在石块上的小女孩看到编号为________的小孩运动了,这位小女孩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
1

3
电线杆
17.“五一”期间,小丽随父母乘车到大连探望爷爷和奶奶。她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发现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大一会儿,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
(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参照物。
(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3)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赵老师乘坐的客车
站台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8.如图(左西右东)所示的情形中,小车的运动情况有几种可能?请写出来。
【思路提示】先根据烟飘的方向判断风向,再根据小车上旗子飘动的方向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
有三种可能:小车向东运动;小车向西运动,速度比风速小;小车静止不动。
1.参照物的选取要求:(1)所选择的参照物必须符合题中范围;
(2)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2)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参照物;(3)假定参照物是静止的,观察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
3.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共25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
2
3
1.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表示。国际单位制中,其基本单位是________,常用单位是________,1 m/s=________km/h。
2.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一种是相同的时间比较物体___________;另一种是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________。速度定义为__________之比。
3.物体沿着________且速度______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日常所说的速度指________。
速度
m/s
km/h
3
.
6
通过的路程
所用时间
路程和时间
直线
不变
平均速度
1
2
3
4
5
6
7
8
9
知识点一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甲、乙),其中图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的时间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
运动相同的路程
物体
比较所用时间
知识点二 速度
2.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
A.离弦之箭 B.风驰电掣
C.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
C
3.甲的速度是5 m/s,乙的速度是3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通过的路程长
B.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长
C.在相同的路程内,甲运动的时间长
D.甲运动的时间短
B
4.(2018~2019·常德武陵期中)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18 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5 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 km。则(  )
A.小张的速度最大
B.小王的速度最大
C.小李的速度最大
D.三人的速度一样大
C
5.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25 m/s,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汽车上的速度表如图所示,则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km/h,合________m/s。
90
汽车每
秒钟通过的距离为25米
25
知识点三 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6.下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B
7.(泰州中考)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C
8.(2018·枣庄改编)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C
9.2019年2月1日,国际田联室内巡回赛总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6秒49的成绩在男子60米决赛中夺冠!为中国速度点赞!在比赛过程中,他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_m/s(保留整数)。
变速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2018·无锡)我国选手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 m决赛中,以39.584 s的成绩夺冠,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他的速度与下面哪个速度最接近(  )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
B.城市中公共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C.高铁列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D.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B
11.(2018~2019·遂宁月考)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经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
A.2∶3
B.3∶4
C.4∶3
D.5∶4
B
12.(2018·铜仁)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  )
A.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A物体做变速运动
C.vA>vB
D.B物体运动1.5 s通过的距离是3 m
B
13.(教材P21想想议议改编)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在0~40 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B.25 s末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的少
C.在20~30 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A
14.(2018·遵义)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项目中,小迪起跑后2 s末速度为6 m/s,终点冲刺时速度达到9.8 m/s,在冲刺阶段小迪超越了小杰同学,领先到达终点,最终以12.50 s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并打破学校纪录。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________的,小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运动
8
15.(2018·淮安改编)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cm。木块从a位置运动到d位置的速度为________m/s。
匀速
1.80
0.9
16.(2018~2019·遵义月考)小刚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去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请你通过计算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看到标志牌到贵阳需行驶多长时间?
(2)若汽车以图乙所示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5 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17.(杭州中考)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如图“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 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 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33 m,则经过________m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 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39 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________s。由此研究可知,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________
(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8
 0.7
 变慢
1.速度由物体本身的运动情况决定,不能由公式v=s/t 认为v与s成正
比,与t成反比。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时间均无关。
2.速度的相关计算中单位要统一,且单位参与计算过程,最后的计算结果也要带单位。
3.不要误认为1 m/s<1 km/h,事实上1 m/s=3.6 km/h。
4.不要将平均速度误认为是速度的平均值;应用平均速度公式解题时,易漏掉中途停留时间。(共21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
2
1.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原理是___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测量时间的方法有:在日常生活中用钟表计时;在实验中用________来计时;在没有其他计时工具时,也可以用人的脉搏来粗略计时。
V=
路程
时间
停表
1
2
3
4
5
知识点一 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
1.(2018~2019·武汉黄陂月考)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________cm,tBC= ________s,vAC=________m/s。

4
.
00
1
0
.
03
V=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
104
2.(乌鲁木齐中考)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
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在斜面上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在斜面上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时间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 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_______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0.25
7
知识点二 其他方法测平均速度
3.(2018~2019·威海文登期中)为避免在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了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分别竖有50 m、100 m、200 m标志牌。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速度,用手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开始到200 m标志牌的时间为8 s,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
A.6.25 m/s B.12.5 m/s
C.25 m/s D.25 km/h
C
4.(2018~2019·安顺西秀期中)图甲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火箭的场景。小明想知道火箭的平均速度,于是他做了如下查阅和测量:图乙为监控系统先后间隔2 s拍摄到的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做直线运动时所在位置的照片,已知火箭的总长度为52 m,在照片上已按一定比例标示出刻度,在这2 s内火箭向上运动的路程为_______m,火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104
52
5.(资阳中考)“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同一辆玩具小车两次不同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灯的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图中数字的单位为cm。根据照片记录的小车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小车做________直线运动,乙图中小车做________直线 运动。(均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
(2)甲图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乙图中小车前2 s 内的 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3)物体的运动情况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丙中能反映甲图小 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 。
匀速
加速
1
0.75
A
6
7
8
9
6.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若停表每格为1 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时间
0.2m/s
小于
7.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把分度值是1 mm的直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直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所示。当小钢球贴着直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
度分别为:vAB=________;vBC=________;
vAC=________。
0.03m/s
0.02m/s
0.024m/s
8.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玻璃管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
运动
0.08

9.某班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你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是:手表、________。
(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下落的速度为________m/s。
路程
时间
刻度尺
先变大后不变
0.16
10.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 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图片。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列表如下:
(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况,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蜗牛是在做________运动,整个50 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m/s(保留两位小数)。
照片序号 1 2 3 4 5 6
时间t/s 0 10 20 30 40 50
路程s/mm 0 12.0 22.2 48.7 61.2
34
.
1
变速
1
.
22
1.物体运动时间可用停表测量,还可以根据频闪摄像机、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算出。
2.物体运动路程可用刻度尺测量,还可以借助频闪照片、里程碑、路桩、铁轨长等信息获得。
3.用刻度尺测路程时,应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4.分析平均速度偏差的方法:根据公式v=s/t,若测得的时间偏大,则速度偏小;若测得的时间偏小,则速度偏大。(共9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方法专题1 运动图象
类型一 v t图象
1.“五一”期间,爸爸带着小科驾车去温州游玩。小科记录了某段时间内汽车的直线行驶速度,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坐标图,其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B
1
2
3
2.(呼和浩特中考)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的运动情况在v t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3. (2018~2019·成都月考)如图为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第3 s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此时甲、乙具有相同的________;甲在前2 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m。
速度
30
类型二 s t图象
4.(2018~2019·曲阜期中)甲、乙两名同学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12 s内,甲的速度是0.3 m/s
C.12 s内,乙经过的路程长
D.前6 s内,乙跑得比甲快
D
4
5
6
7
5.(2018·大庆)如图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s t图象,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在0~2 s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2~4 s内运动速度是5 m/s
C.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 s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2.5 m/s
D
6.(莱芜中考)A、B两人分别从P、Q两点同时做同向运动,经过6秒两人相遇,他们的s 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知vA________(选填“>”“=”或“<”)vB,P、Q间的距离为________m。
<
9
7.(2018·烟台)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t图象如图所示,甲车的速度为________,5 s时两车相距_______;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
0
.
2
m/s
0
.
5
m
西
1.v t图象的考查要点
(1)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若图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物体做匀速运动;若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则物体做加速运动;若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则物体做减速运动。
(2)求路程。选取图中的点,根据s=vt计算。
2.s t图象的考查要点
(1)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若图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图象为过原点的斜向上直线,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比较速度的大小关系。比较方法①: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大的速度大;比较方法②: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少的速度大。
(3)求速度。选取图中的点,根据v=计算。(共31张PPT)
第 一 章 复 习 卷
复 习 内 容:第 一 章
知识点归纳
易考点训练
易错点突破
知识点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长度单位
的换算关系:1 m= mm= μm= nm。
2.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
体且与被测边保持 ,不能歪斜。
(3)“读”:读数时视线要 刻度线,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
(4)“记”:测量结果是由 和 组成的。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m
103
106
109
量程
分度值
平行
正对
下一位
数字
单位
下一栏目
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图中木块的长度为 cm。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单位换算关系:1 h=
min= s。
5.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取
值;②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③改进测量方法。
注意: (1)读取被测长度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 ,若该数位上无
数,则应 。 (2)误差不可 ,只能减小;错误必须 。
1 mm
2.70
秒(s)
60
3 600
误差
平均
下一位
补零
避免
避免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知识点 2 运动的描述
6.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 。
7. (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把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
(2)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它是 的;
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 的。
8.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不同,所
以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机械运动
参照物
运动
静止
相对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知识点 3 运动的快慢
9.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 ;②通过
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 。
10.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 ,在物理学中把 之比叫做速度;
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为v= 。
11.物体沿着直线且 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是 的机械运动:①运动的轨迹是直线;②运动的速度保持 ;
③路程与时间成 ,其路程跟时间的比值是不变的。
路程
时间
快慢
路程与时间
速度
最简单
不变
正比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12.通常用 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13.下列分别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s t、v t图象。
平均速度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知识点 4 测量平均速度
14.实验原理:    。
15.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 、 、金属片。
16.测量的物理量:小车运动的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
刻度尺
停表
路程
时间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考点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与估测
1.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 m的是( )
A.教室的高度       B.课桌的高度
C.物理课本的宽度 D.中学生的身高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C.误差就是错误
D.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出现误差
1
2
3
4
A
D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3.为了解空气质量,某校环保社团开展了PM2.5测量的环境监测活动,该
社团成员平均身高170 cm(即 m);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
于2.5 μm(即 m)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
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0 dm= mm; (2)5 m= cm;
(3)1 800 s= h; (4)10 m/s= km/h。
1.70
2.5×10-6
1 000
500
0.5
36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5.如图甲所示秒表的读数是 min s,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是
min s。
6.某同学在测一支铅笔的长度时,将刻度尺按如图放置,其读数时的视线
如图所示,写出图中的错误。
(1)                  。
(2)                  。
5
37.5
5
7.5
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读数时,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7.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
长度,读数为 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

12.04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8.小明在做“长度的测量”实验。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 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
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填
“A”或“B”)。
A. B.
1.54
B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考点2 静止与运动的判断
9.星期天,小明与爸爸开车出行,在十字路口看见了红灯,停车等待。小
明看着窗外旁边的汽车,突然发现他所坐的车向前移动了,便急忙叫爸
爸停车,爸爸说车没动。若爸爸判断正确,则爸爸和小明分别选的参照
物可能是( )
A.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地面 B.地面、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
C.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地面 D.地面、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
D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10.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
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11.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横线上。
李白的《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分别选
、 为参照物。
孤帆
青山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考点3 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
12.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这位女士,
您刚才的车速是60 km/h。”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
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是60 km呢?”由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
没有理解下列概念中的( )
A.参照物    B.路程    C.时间    D.速度
D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13.如图所示的是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比赛开始后,“观
众”通过 ,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
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 ,判定最先
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物理学上采取 (填“观众”或“裁判员”)
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观众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14.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轿车,其速度如图所示,指针显示轿车的速
度为 m/s,其物理意义是 。
25
轿车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25米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15.草海开往贵阳的K9587次列车,当天傍晚从草海车站发车,当天晚上到
达贵阳,这期间运动322 km,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由表可知:K9587
次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是 ,本次列车在草海到安顺间运行的平
均速度是 km/h(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草海 六盘水 六枝 安顺 贵阳
K9587 到达
时间 发站 18:57 20:21 21:10 22:29
发车
时间 17:25 19:04 20:26 21:15 终点
5 h04 min
64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考点4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6.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汽车的运
动情况是( )
A.在第一个10 s内以10 m/s做匀速运动
B.在第二个10 s内速度大小不变
C.在第三个10 s内前进了300 m
D.在前30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
A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17.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 t图象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 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 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 m/s
D.3 s时甲在乙的前方
C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18.图象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描绘的
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 s内运动的
路程是 m;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m/s。
0
10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19.小王计划进行“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
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填“较大”或“较小”)。
(3)经测量,s1=0.9 m,s2=0.4 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
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金属片、刻度尺
较小
0.5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A
D
B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2.如图所示,要正确测出物体A的长度,应选 (填“甲”或“乙”)图
的测量方式,物体A的长度为 。

2.05 cm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图中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cm。
1 mm
2.70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易错点2 运动与静止(多个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判断)
4.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D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5.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
方向匀速行走,1 min后两人相距120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 m/s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 m/s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A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易错点3 速度(对速度、平均速度及其图象的理解)
6.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0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
B.在0到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C.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7.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20 m),同时相
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
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t,甲、乙相距10 m。则( )
A.v甲<v乙,t一定为10 s B.v甲<v乙,t可能为30 s
C.v甲=v乙,t可能为10 s D.v甲=v乙,t可能为30 s
B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8.暑假,家住聊城的小明准备乘坐Z308次列车去北京参加青少年夏令营,
该车经停车站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则该列车从聊城站出发到达北京
西站所用时间约为 h。已知聊城站到北京西站的路程约为490 km,
则该车此行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km/h。
站序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停留时间
09 聊城 08:23 08:29 6分钟
10 衡水 09:47 09:50 3分钟
11 北京西 12:06 终点站 —
3.6
136.1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共12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章末复习与小结1 第一章(机械运动)
【例】(5分)(贵港中考)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汽车以6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4 h才到达旅游景点。傍晚,他们沿原路返回,从景点到家用了30 min。求:
(1)从小明家到旅游景点的路程;
(2)小明一家从景点回家的平均速度。
重难突破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解:(1)汽车的速度v=60 km/h,t=0.4 h,则从小明家到旅游景点的路程为:s=vt 1分
=60 km/h×0.4 h=24 km; 1分
(2)返回时的时间为t1=30 min=0.5 h, 1分
小明一家从景点回家的平均速度:
v1=s/t1=24Km/0.5h=48 km/h。 2分,
答题规范
解题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相同的物理量要用角标区分;代入数据时,各物理量要分别带入各自的单位;要代入数据进行计算,不能直接写出结果;结果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必须是整数或小数;不要出现x,y等,每个物理量要用对应的符号表示。
【变式训练】(2018~2019·遵义月考)从济阳城区到济南遥墙机场的路程约为42 km,一辆小车以42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又以84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完后一半路程。求:
(1)这辆小车从济阳城区到济南遥墙机场所需时间是多少小时?
(2)这辆小车从济阳城区到济南遥墙机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二师兄为减肥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练功行走的步数,如图为他在6月12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
A.他的身高大约为170 dm
B.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 m/s
C.步行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 s
D.走过的路程大约为3000 m
综合训练
D
1
2
3
4
5
6
7
2.(2018·怀化)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3 cm  
B.5.25 cm  
C.3.25 cm  
D.3.3 cm
C
3.(2018~2019·河北月考)2019年2月21日凌晨,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2019国际田联室内巡回赛总决赛上,我国飞人苏炳添在男子60米决赛中跑出6秒49,获得冠军。这表明在比赛全过程中(  )
A.苏炳添用的时间最长
B.苏炳添平均速度最大
C.苏炳添跑的路程最长
D.苏炳添的速度没有超过9 m/s
B
4.(2018·自贡)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 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 m
B.整个20 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 m/s
C.物体在20 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 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 s内的速
度大
C
5.(2018·贵港)国家级“奔跑中国·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首站——2018贵港国际马拉松于2018年3月4日在贵港市新世纪广场起航开跑,CCTV5全程直播。其中半程马拉松距离为21.097 5 km,合_______m。大山同学在奔跑过程中看到街道两旁的树木向后倒退,他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21097.5
 自己
6.(2018~2019·太原期中)在沪宁高速公路入口处有一标志牌如图甲所示,圆牌上数字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若实际行驶时汽车的速度如图乙所示,则从入口处到上海实际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h。
此路段汽车的速度不能超过
120 km/h
2.7
7.(2018·泰州)如图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_。
(2)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运动时的相关物理量进行测量。为便于测量,就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________比。
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