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版)上册第四单元《致蒋经国先生信》授课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版)上册第四单元《致蒋经国先生信》授课用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18 19: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廖承志(1908~
1983)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五种外语,擅长书法、诗词、戏剧.
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廖仲恺(1877
~1925年),
字恩煦,广东
惠阳人,同盟
会的骨干, 孙
中山先生的亲
密故友。在中
国共产党提出组织革命统一战线后,
他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孙中山逝世后,
他坚持“联俄、
联共、扶助农
工”三大政策,
为国民党右派所
不容,1925年
8月20日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刺遇难, 1926年6月灵柩由夫人何香凝运来南京,9月于此举行国葬。
何香凝(1878~1972年),廖仲恺夫人,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同盟会,拥护国共合作,任国民
党中央执行委员
会妇女部部长。
在廖仲恺先生遇
难后,她继续团
结国民党左派与
右派进行斗争。
1947年与李济深等筹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解放后,她已近古稀之年,仍担任国家重要职务,为革命事业作
出了贡献,在
全国人民中享
有很高的声誉.
1972年9月1日
在北京逝世,
终年95岁,9
月6日灵柩运至南京与廖仲恺合葬。
蒋经国(1910~
1988)蒋介石长子,1949年去台湾,台湾高层领导人物,1978年~1984年连任台湾当局“总统”.
除书下注释外,还需要掌握的字词
匆匆一晤:见面
历历在目:形容某种事情清清楚 楚的展现在眼前
此诚憾事:实在 的确
悬念:挂念
各得其所:各如其所愿,后来也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排
局促东隅:局促,狭隘;东隅,东南角落。意指居住在狭隘的台湾。
迁延不决:拖延时日,拿不定主意
推委:把责任推给别人,也做推诿。
当断不断:到了应该做出决断 的时候而不能决断。
徒生困扰:空,白白地。
焉能自保:怎么
了吾弟孝心:了结,结束
不胜:非常,十分
面聆:当面听取
祺:吉祥
合作探究,讨论回答:
1廖承志先生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目的是什么?
2当时台湾有哪些不利于统一的言论,作者的态度如何?
3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蒋经国先生的?
4第三段中,祖国和平统一台湾回归祖国有何意义?
5从全文看,如果祖国不统一,会产生怎样的危害?
6第四段,作者回顾两次国共合作的作用是什么?
结合蒋、廖两家的关系,请同学们体会这封书信中蕴涵的情感
1“经国吾弟”,“历历在目”,“此诚憾事”,“深为悬念”,“至盼”
2“局促东隅,终非久计”,“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盼弟善为抉择”
3“愿弟慎思”“望弟再思”“尚望三思”
4“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5“人到高年,愈加怀旧”“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
1体会下面的字词,正确掌握其用法。
咎 咫尺 珍慑 悖谬 苟同
同捐前嫌 巧言令色 未雨绸缪
2三民主义是____ 、____ 、____ 。
3“外人巧言令色”中的外人是什么
民族、民权、民生。
一切有意破坏祖国和平统一的人、组织和团体。
思考:作者一方面申明大义晓之以理;一方面对蒋经国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进行了反驳,作者反驳了哪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反驳语言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