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
一、单选题
1.下图是一组用于硏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白磷a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通过对比图甲中白磷a和红磷的现象,可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C.图乙中如果通入空气,白磷c也能燃烧
D.烧杯中热水只有提高温度的作用
2.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 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SO2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只给加热铜片
A.A B.B C.C D.D
3.小莹同学用图7-3-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以下实验事实中正确的是( )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菜窖中,木条熄灭 菜窖中只含二氧化碳
B α粒子轰击金箔,大多数α粒子未改变原来方向 说明原子体积很小
C 点燃蘸有一定浓度酒精溶液的手绢,手绢未被点燃 说明手绢的着火点较高
D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 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A.A B.B C.C D.D
5.利用图所示器材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探究水的组成
B.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C.验证分子在不停运动
D.检验可燃性气体中是否含氧元素
6.根据下图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下端木条先熄灭,说明通常情况下CO2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C.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托盘天平向右偏,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7.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实验用品。以下实验都涉及了水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B.图甲、图乙、图丁所示实验中均发生了化合反应
C.上图所示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D.上图所示实验中水都起到吸收有害气体的作用
8.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一中小木条能够燃烧的原因是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B.实验二得出灭火的方法是降低温度低于着火点
C.实验三说明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D.实验三中如果把煤块换成煤粉点燃,观察到会同时燃烧,由此可得出煤粉比煤块的着火点高
9.探究燃烧的条件便于控制燃烧。可燃物燃烧的一般条件是:①可燃物与O2接触;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用如图装置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欲证明条件①:先通O2,再通N2
B.欲证明条件②:先通N2,再点燃酒精灯
C.欲证明条件①②:先通O2,再点燃酒精灯,然后立即改通N2
D.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检验并吸收木炭燃烧生成的CO2
10.所示的实验用于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铜片上的两处磷发生的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为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图中三处磷发生的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①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C.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D.该实验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对比实验
11.下列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1g白磷、1g红磷分别放入两支带塞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约80℃的热水里,只有白磷燃烧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B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是一种酸
C 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 该条件下,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越剧烈
D 将铁粉、硫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所得固体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 铁粉已跟硫粉发生了化学反应
A.A B.B C.C D.D
12.如图是有关燃烧条件的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的作用只是为了提供热量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C.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也不会发生燃烧
D.该实验只能探究可燃物发生燃烧的一个条件
13.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B.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质量守恒定律
二、填空题
14.随着对“火”的认识和使用,人类能够更好地改造自然、改善生活。
(1)图1表示“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增大____________,促进煤燃烧。
(2)图2表示击石取火,从燃烧条件分析敲打出火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图3实验中镁能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其中氮元素为-3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你对燃烧的一个新的认识是____________。
(4)图4所示装置可研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在a处只放白磷,b处只放红磷,Y型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若要研究燃烧条件之一与氧气接触,在a处只放白磷,则b处所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15.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燃烧条件探究
C.量取水的体积D.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A实验红磷需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
(2)B实验观察到Y形管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Y形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又可得出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
(3)C操作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D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6.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酒精(C2H5OH)、煤(含硫)、天然气(CH4)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写出酒精(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已知白磷着火点是40℃)
(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
①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任务三)调控燃烧
(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
(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
(5)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三、实验题
17.下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B实验滴入红墨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C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D实验中两支蜡烛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18.根据图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①中水的作用______。
(2)实验②能够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能够得出“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当我们不需要燃烧时可以采用合理方法进行灭火,酒精灯不慎被打翻,酒精洒出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常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
(3)小梅用实验③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①______②______;该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19.如图,某化学小组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以及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
已知: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1)从燃烧条件分析,实验甲中生石灰与水的作用是:___。其原理与实验丁中的___的作用相同。
(2)实验乙、丙的集气瓶里都预先加入少量水,相同的目的是____。
(3)写出实验丙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这四个实验的反应类型都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参考答案
1.C
2.D
3.D
4.D
5.D
6.D
7.B
8.A
9.C
10.C
11.B
12.B
13.D
14.
(1)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 3Mg+N2Mg3N2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4) a 处的白磷燃烧 白磷与温度超过 40℃的热水中(合理即可)
15.
(1)使集气瓶内的氧气完全反应
(2)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偏小
(4)不能
16.
(1)ACD
(2)
(3) 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m1>m2=m3
(4)取土填埋,隔绝空气
(5) 铁的表面积 氧气的浓度(或者温度)
17.
(1) 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 提供热量
(2)显色,利于观察(现象)
(3)装置气密性不好(或装置漏气;盐酸浓度过大;使用的是浓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变质;药品量过少;产生的CO2过少)
(4)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8.
(1)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2) 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 用湿抹布盖灭
(3) 红磷的量不足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19.
(1)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火柴
(2)吸收生成物,防止污染环境
(3)
(4)化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