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课型 执教者 单位 授课班级 时间
伸缩玩具 设计.应用 三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识:简单了解伸缩玩具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原理(四边形易变形)。 ②技能:利用雪糕棍设计、制作伸缩骨架,并根据预先的设计完成玩具的制作。 2.过程与方法: ①过程:在体验游戏,小组讨论、合作中学会运用设计制作伸缩玩具的方法。 ②方法:通过变换位置、添加等方法进行大胆的联想,并用适合的材料进行,剪、贴、画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及装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胆的发挥想象力进行探索与创新,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重点 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骨架伸缩的原理。用剪、贴、画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及装饰,体验伸缩玩具的制作过程及乐趣。
难点 伸缩骨架与形象的巧妙结合,作品新奇,美观。
教学准备 教师 教具,课件
学生 雪糕棍,两脚钉,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水彩笔,超轻黏土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感知 初步感知变废为宝的乐趣,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出示伸缩玩具: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做有趣的玩具,看看老师哪的这个玩具是用什么做的?(雪糕棍)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个平时吃完就扔掉的雪糕棍来变废为宝,设计有趣的玩具。(板书:——玩具) 提问:这个玩具有什么特点?(能够伸缩) 出示课题:伸缩玩具 初步感知变废为宝的乐趣,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质疑 了解简单的伸缩原理并知道生活中一些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做的设计。 教师:大家来猜一猜,这个玩具的哪一部分是决定它能伸缩活动的宝物?(伸缩骨架) 提问:老师给每一组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骨架,①组成了什么形状? ②能动吗? 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形不能动,四边形能动) 提问:看看老师给出的这些骨架那个能动那个不能动? 发现骨架伸缩原理。 在体验尝试的过程中, 了解教具中哪种骨架能够伸缩,哪种不能伸缩。 学生总结:三角形不能动,四边形能动。 学生根据总结原理进行判断。
演示 小组合作制作出简单的骨架。 演示骨架的串连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来制作玩具的骨架。(演示串连方法) 方法:摆一摆,看一看。(看一看,判断自己的骨架能否伸缩)串,扭,按。依次连接。 教师:下面进行小组合作,用4根雪糕棍用上述方法连接出一个简单的骨架。并评价总结。 提问:如果再加2—4根骨架,你还能够让它伸缩吗?(总结伸缩骨架的制作要领) 小组合作制作出简单的骨架。了解骨架伸缩原理并总结。
探究 学会通过变换方向和添加的方式在设计骨架的过程中进行创意的联想,大胆的发挥想象力进行探索与创新。 教师:骨架会连接了,我们要怎样设计呢,不如来一场头脑风暴吧。 联想:出示几组伸缩骨架,引导学生进行联想。 变换方向联想:出示变换各种方向的骨架联想。 添加联想:出示在原有伸缩骨架的基础上添加骨架继续联想。 总结提问:头脑风暴进行到这里,谁来说一说怎样进行骨架设计?(板书:联想 变换方向 添加 ) 教师:头脑风暴就告一段落了,我们来欣赏一下还有哪些创意的伸缩玩具。(欣赏创意设计:出示创意的伸缩玩具提问,2根骨架设计的创意在哪里?4跟骨架的创意在哪里?这5张图是同一个玩具吗?它是怎样开花的?老师还给这组玩具取了名字,你想给你们的玩具取名字吗?) 师生交流总结设计方法,从教师给出的骨架图片中联想形象,通过变换方向和添加的方式在设计骨架的过程中进行创意的联想,大胆的发挥想象力进行探索与创新。 观看各种各样的骨架联想出的作品进行头脑风暴,交流作品中的创意,和不同的玩法。
创新 发挥想象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完成一个有创意的伸缩骨架。 小组讨论:利用总结的设计方法,摆一摆,讨论你们组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给它取一个名字。看哪组的骨架设计最有创意。 小组讨论并合作制作骨架,全班展示骨架并展示自己的创意想法。
解惑 了解对骨架进行装饰的方法。 播放制作视频:骨架设计好后,用微课视频来展示装饰伸缩玩具的方法,并提问总结。 提出作业要求。 引导学生总结评价标准。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进行巡视,并指导解惑。 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价。 交流总结装饰骨架的方法。 明确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 实践创作。 展示作品,互评。
延伸 体验作品成功的满足感,感受伸缩玩具的制作过程及乐趣,并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教师: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雪糕棍除了能做有趣的伸缩玩具,还能做很多又好看又有趣的东西(出示图片)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看似没有用处被扔掉的小东西都能够绽放出光芒,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充满创意的头脑和一双小巧手就能让很多东西变废为宝,希望同学们能够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美好。 玩一玩并展示作品,互评和师评的方式选出最有创意的几组伸缩玩具。 体验作品成功的满足感,感受伸缩玩具的制作过程及乐趣,并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平时不用的东西可以不用扔掉,变废为宝。
板书设计 伸缩玩具 变换方向 联想 学生作品展示 添加
教后反思:
冰棒棍本是一种极不起眼的小玩意儿,但它却是三年级的孩子们爱玩也乐意表现的题材。主要培养学生设计、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师要坚持“学生主体,实践第一”的观点,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去自主感悟、自主尝试、团结合作、乐意交流、主动质疑、积极评价。教材要求的是以四根冷饮棒为一组,并需用大头针固定,为了安全起见,我请喜欢这类制作的同学课外尝试。课上我们学习的是用彩色纸或橡皮泥结合冷饮棒进行制作,效果同样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