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0 16:3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时作业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箪食(dān) 苟得(gǒu) 所恶(wù)
B.蹴尔(cù) 弗得(fé) 富贵不能淫(yín)
C.一豆羹(gēng) 不辟(bì) 贫贱不能移(jiān)
D.不屑(xiāo) 得兼(jiān) 威武不能屈(q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之则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乡为身死而不受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贤者能勿丧耳 D.故患有所不辟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B.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C.故患有所不辟也(忧虑,担忧)
D.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5.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 ,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 ,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 ,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 ,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①汇流入海
②知退一步
③深潭微渊
④江山依旧
A.③①④② B.①④②③ C.③④②① D.②①③④
二、情景默写
6.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7.孔子,被世人尊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孟子,被誉为“亚圣”。他们是儒家的奠基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缔造者,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加深对他们的了解,九年级(1)班拟组织“孔孟之道 ”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强调主题,营造声势,请你在黑板上写出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
(2)“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你知道“四书”“五经”分别包含哪些书籍吗?
“四书”:______________
“五经”: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民族之魂,孔孟思想在今天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下面两句话分别选自《论语》和《孟子》,请你任选一句,谈谈感想。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箪(dān)食 B.乡(xiāng)为身死 C.蹴(cù)尔 D.所恶(wù)
9.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而:____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1.你赞成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吗?在新时代是否还值得提倡这一价值观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 ②蹴尔而与之(_____) ③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辞,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
B.文天祥宁死也不投降,他的行动体现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C.作者用“不受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接受“万钟”两个例子,从正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D.孟子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像贤者那样,把义放在首位,必要时还要做的“舍生取义”。
(三)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比)
1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7.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 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18.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9.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吗?为什么?
(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以下各题。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①,放②其心而不知求③,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节选自《孟子 告子上》)
(注)①由:经过通过。②放:舍弃。③求:寻找寻求。
2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学问之道无他
21.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亦不可以已乎?
22.孟子的文章长于说理,气势磅礴,这缘于论证方法的恰当运用,(甲)(乙)两个语段都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说理。请结合其内容简要分析。
23.孟子擅长对同一论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述,这两个语段也论证了同一观点。你能说出这个观点吗?
(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选自《孟子》)
(乙)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①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
(注)①仕:做官。
24.解释下列加点字。
(1)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 (2)胡不仕乎(_______)
25.找出与(乙)文“失之而不惧”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行道之人弗受 B.辍耕之垄上
C.学而时习之 D.宋何罪之有
26.翻译下列句子,并将你翻译句子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来。
善哉,回之意!
译:
翻译方法归纳:
27.(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强调要坚守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C
4.C
5.A
6.(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2)一箪食 一豆羹 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 (3)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7.(1)示例:走近孔孟,感受文明。(感悟孔孟思想精髓,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2)《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示例:①时间如流水,不停地流逝,要抓紧时间,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②做人要有志气,能坚守节操,具有大义凛然的高尚品格。
8.B
9. ①苟且取得,“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 ②却 ③同“向”,先前、从前。 祸患,灾难;
10.①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②(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11.答案示例:在新时期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要见义勇为,勇于坚持正义的事业,做于国于人有益的事;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应该认清与远离等。(意思对即可)
12. 患(祸患,灾难) 蹴(踩踏) 已(停止)
13.(1)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我只好放弃生而选取义了。
(2)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么益处呢!
14.C
15.B
16.C
17.A
18.①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②从前(为了礼仪),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19.答案示例:“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20.①同“德”,感恩,感激;②道理。
21.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
22.甲文将“乡”与“今”对万钟的不同态度进行了对比,突出地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将“人”丢失鸡犬后懂得找回来,但丢失了本心却不知找回来的行为进行了对比,突出地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
23.时刻保持本心,不可丢失。
24. 停止,放弃 为什么
25.C
26.译:颜回的志趣很好呀!翻译方法归纳:调序法。这句话为主谓倒装句,翻译时,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为:回之意善哉,再翻译出关键词即可。
27.
参考点:甲文强调做人要坚守礼义,有羞恶之心,不为名利所动。乙文强调做人要坚守自己的志趣,不因贫穷而改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