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 (18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 (18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0 08:3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标要求:
(1)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以及前秦失败的原因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3)认识民族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淝水之战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一、淝水之战
——一次失败的统一战争
时间
作战双方
人数对比
结果
影响
383年
前秦-东晋
80万VS8万
东晋大败前秦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
对峙
骄傲轻敌
军队内部民族矛盾尖锐
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前秦
东晋
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前秦土崩瓦解
(淝水之战后)前秦这个由各个民族各个势力组成的马赛克般的政权,瞬间瓦解。
——【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奔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建立
时间:
民 族:
都 城:
时间:
影响:
统一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故又称元宏。自幼由汉人冯太后抚养,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4世纪后期
鲜卑族
平城(今山西大同)
439年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
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熏陶
1、北魏建立
幽都之北,广漠之野,
畜牧迁徙,射猎为业。
淳朴为俗,简易为化,
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纪》
畜牧射猎
迁徙生活
文化落后
北魏统一北方时,内迁的各民族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但鲜卑族内迁时间较晚,仍保持旧习俗,治理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材料:每以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以骑蹙步,夏人未战先死。
(译:在战争中往往驱使汉人为先锋,鲜卑骑兵在后面督阵并任意践踏汉人。)
——杜佑《通典·边防典》
材料: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
——张泽威、朱大渭《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困题①:北魏社会文化落后
困题②:民族(胡汉)矛盾尖锐
怎么办呢?
改革!
怎么改?
人物
目的
措施
性质
影响
迁都
推行汉化
孝文帝(拓跋宏)
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改说汉语;
改穿汉服;
改用汉姓;
鼓励与汉人贵族联姻。
迁都洛阳(494年)
一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促进了民族交融,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改革措施
①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②平城保守势力强大,迁都可以减小改革阻力
③洛阳是中原的经济文化中心,迁都有利于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为何要迁都洛阳
(平城春天)野无青草,……“饿死衢[qú]路,无人收识”。
——《魏书·高祖纪》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
——(北齐)魏收《魏书》
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
减少了民族隔阂,
促进了民族交融
推行汉化措施有什么作用?
孝文帝出行图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用汉制:
民族交融日常化
民族交融形象化
民族交融认同化
民族交融长期化
民族交融日常化
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是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他进行的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
促进了民族交融,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推动了社会进步,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如何看待孝文帝改革
材料:自晋、宋以来,号洛阳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北魏)杨衒(xuàn)之著,尚荣译注《洛阳伽蓝记》
注:自晋、(刘)宋以来,称洛阳为荒废的土地,认为长江以北都是被北方少数民族占据的。不久前到了洛阳,才知道穿戴衣冠的士人都在中原,他们很讲礼仪,人多物丰,这是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无法用言语形容。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胡风汉韵话交融,经济文化促发展
开始定居生活;
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由畜牧业生产转变为农业生产
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
学习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
采桑
扬场
1.经济生活
穿裤褶服的汉人乐队
汉人胡食画像砖
北魏经典拓碑
2.政治制度——实行汉族君主专制制度
北朝乐府《木兰诗》
敦煌飞天乐舞壁画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3.思想文化
汉语成了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南方汉人喜爱西北乐器和歌舞。
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隋唐两朝皇室均属于汉胡混血统。隋唐建国者杨(坚)、李渊二氏是鲜卑化汉人,其母妻为汉化屠各人或鲜卑人……唐开国之君高祖及贞观、开元盛世之主太宗、玄宗三人,皆为汉族与屠各、鲜卑族婚配的混血儿。
——朱大渭《中古空前绝后的民族大融合》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称谓,暗含着这么一种观念:这段时期,由于异民族的入侵,天下大乱,华北地区不存在正统王朝。而南北朝时期的称谓,则是因为人们认为尽管南北两朝之间存在争斗,但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正统王朝的资格……北魏作为正统王朝刀逐渐得到淋巴结人的认同,被称为“北朝”。
——川本芳昭《魏晋南北朝: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4.民族心理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政权的更迭与隋的统一
尽管分裂是这个时期的整体特点,但是社会并没有停滞不前,还表现出发展的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新编中国史·魏晋南北朝史》
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民族冲突与汉化改革
进一步促进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