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课标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等基本史实;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壹
国共合作的实现
共产党方面
国民党方面
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1.国共合作的原因: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时间 地点
内容
2.国共合作的政治方面——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
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
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
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
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
级的革命同盟
广州
中共三大会址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
在保持共产党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的前提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陈独秀为中共三大起草了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会址纪念馆中共三大代表纵览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1)背景:
1924年1月,在孙中
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
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
和组织工作。
国民党“一大”会场
3.国共合作的政治方面——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概况:
时间 地点
人员
主要内容
意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1月
广州
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①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②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着重强调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而不是为少数人所专有; “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国民党一大旧址(文明路215号)
国民党“一大”会场
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背景
时间、地点
领导人
贡献
4.国共合作的军事方面——创建黄埔军校
国共两党实现合作,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 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 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人民解放军的十大元帅中,林彪、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5人曾在黄埔军校求学或任教。
油画《1924·黄埔军校》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黄埔军校对联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革命者来
贰
北伐胜利进军
军阀
控制区域
军队数量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鄂、湘、豫
东南五省
东北、京津、山东
20万
20万
35万
1.北伐战争——背景
北伐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蒋介石)
国民政府对内力求廓清军阀,对外努力推倒帝国主义……此次北伐,深望全国民众,亦与以同等之扶助焉。
——《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告全国人民书》
1926年7月9日,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1.北伐战争——过程
北伐战争形势图
开始时间
领导机构
总司令
北伐对象
北伐目的
初期主要 战场
重要战役
1926年7月
广州国民政府
蒋介石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汀四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湖南、湖北
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叶挺
主力基本
被消灭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1.北伐战争——过程
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的工人纠察队
农民运动
工人运动
上海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
2.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结合材料和所学,说说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材料一 8月30日,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在炮火掩护下正面进攻贺胜桥,凌晨4时,各路进攻部队全部打响。敌军重机枪、山野炮同时进行拦截射击。但是北伐军战士奋力向前,势不可挡,破晓前攻破一线阵地。李宗仁战后回忆道“枪炮之声震耳欲聋,尤其机枪声紧密尤为各次战役所未见”,至上午11时,独立团终于占领了贺胜桥。
——摘编自马德俊《许继慎传》
材料二 这次讨吴的成功,在大的范围说,是由于得到民众的援助。在湘经过的一、四、七、八各军纪律甚好,故于平江、株洲等役,民众每每扰乱敌之后方,间接给我军以莫大的援助。
——蒋先云《北伐战况报告》
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
广大官兵英勇作战;
中共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合作探究
叁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蒋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检阅部队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中的汪精卫
“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8年,北伐军进入北京
时间:
地点:
建立者:
1927年
南京
蒋介石
政策:
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
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毁的张作霖专列
奉系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
1928年6月
1928年底
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五色旗
青天白日旗
南京国民政府
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3.东北易帜
5.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4.结果:
1.背景
(1)中共三大
(2)孙中山认识到必须改组国民党
2.合作实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黄埔军校的建立
(2)北伐战争
目的(主要对象):
主要战场:
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北伐的组织者:
时间:
总司令: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胜利进军:
广州国民政府
1926年
3.合作的成果
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
1925年,为了统一全国,中国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取消各地方部队名称,统一称作国民革命军,计划北伐。
1.【2021·云南中考8】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主革命
2.【2021·广西贵港中考4】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携手共度难关。假如你穿越到1924年,可能看到孙中山、蒋介石和周恩来在商量筹建( )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A
D
3.【2021·黑龙江龙东中考5】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武昌起义 C.护国战争 D.二次革命
4.【2021·湖南株洲中考6】“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
①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③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A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