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0 08:1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峄城区底阁镇中学
张庆伟
2021年12月6日
一、课程标准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三课,内容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上承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下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课设计意图:一是立意于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伟大转折,长征铸就的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砥砺前行的角度进行学习。二是紧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运用历史地图、史料,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上用力。三是采用板块式设计,“初识长征,红军从这里走过”、“再认长征,历史在这里转折”、“研读长征,精神在这里传承”三个篇章分别构建起“长征历程—历史转折—长征精神”的逻辑联系,任务层次分明,情境铺垫渲染,为学生“深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金色的鱼钩》、《老山界》等文章,对长征史实并不陌生。但是历史学科素养中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有所欠缺,本课课程标准中既有识记层次的要求,又有运用层次的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识读历史地图、研读史料,准确说出红军实行战略转移的原因,列举长征开始、转折、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跳出敌人的包围、两次会师的地点及发生的重大事件,绘制红军长征简图。 2.通过阅读教材、识读地图、研读史料,简述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意义,列举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 3.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列举红军长征中遇到的困难,准确说出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简述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概述长征精神的内涵,树立在新长征路上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观念。
五、教学重点 长征历程、遵义会议
六、教学难点 长征精神
七、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比较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 学 实 施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展示】PPT滚动播放与长征有关的图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遵义会议会址》等,同时以音频方式播放毛泽东说:“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讲述】你知道图片和音频中展示的是什么事件?红军在长征中遇到哪些艰难险阻?何为长征精神?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一起来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然后,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渡)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让我们走进第一篇章。 观看图片、倾听音频,思考回答问题,熟知本课的教学目标。 展示与长征史实有关的红色地图,引导学生感知长征史实,初步形成识图能力。
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初识长征,红军从这里走过 (过渡)藕发莲生,必定有根。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展示】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中央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情况 次数时间国共 军队 人数指 挥 者战略战术结果第一次 1930 — 1931年10:4万人 毛 泽 东 集中优势兵力,寻找敌人弱点,运动中歼灭敌人。 胜 利第二次20:3万人第三次30:3万人第四次1932年30-40:7万人周恩来朱德第五次1933年50:8万人博古 李德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失败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形势图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过渡)1934年10月中旬,在初秋的凄风苦雨中,中央红军踏上在长征之路。红军长征经过哪些地方? 【展示】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2)标出长征开始、转折、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跳出敌人的包围、两次会师的地点,说出发生的重大事件? 【展示】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过渡)学习红军长征历程后,让我们来绘制红军长征简图。 (3)绘制红军长征简图(按照红军长征行进的路线,将长征中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串联起来。) (过渡)转折是遵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此词只配遵义用,无有诗意亦骄傲。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篇章。 第二篇章——再认长征,历史在这里转折 (过渡)历史的指针拨至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遵义会议是在怎样背景下召开的? 【展示】 材料:湘江战役后,“广大干部眼看反五次‘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反四次‘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的路线所致,部队中明显地增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 ——刘伯承《回顾长征》 (1)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 (过渡)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三天会议作出四项决定,革命航船开始拨正航向。 2.播放视频纪录片《长征》—伟大转折片段,(2)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 (过渡)遵义会议的精神传达到部队中,全军振奋,好像拨开重雾,看见了阳光,一切疑虑不满的情绪一扫而光。 【展示】 材料:在遵义会议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毛泽东同志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的理论和实践……受到党内错误思想和路线的排斥。经过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的严重挫折后,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思想,才逐步为大多数同志所认识和接受。遵义会议,是确立正确路线在党中央领导地位的伟大开端…… ——《光明日报》《遵义会议:伟大征程上的伟大转折》(2021年3月28日) 材料:中国共产党终于迎来了遵义会议。它决定了一支军队的命运,进而是一个党的命运,最终是一个国家的命运。 ——金一南《苦难辉煌》 材料: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遵义会议召开是14年,从遵义会议召开再到新中国成立也是14年。中国革命前14年苦苦探索,几经起落;后14年昂首阔步,走向胜利。 ——《光明日报》《改变历史的三天——遵义会议在生死关头挽救中国革命》(2021年2月1日) (3)遵义会议召开的意义? (过渡)长征留给我们的不是战事上的经验,而是他的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篇章。 第三篇章——研读长征,精神在这里传承 (过渡)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长征的艰难程度在人类战争史上堪称罕见。 【展示】材料:各路红军翻越了陡峭险峻甚至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了激流汹涌、难以渡过的条条江河,穿过了沼泽遍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出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一层又一层、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他们顶寒风,冒雨雪,忍饥挨饿,遭冷受冻,甚至吃草根、咽树皮,经受了难以想象的千辛万苦,终于赢得了长征的胜利。 ——郭德宏、张树军等《红军长征史》 材料: 泸定铁索桥 爬雪山 过草地 红军长征中吃的野菜、皮带、皮鼓 (1)红军长征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过渡)红军长征之所以能够一次次摆脱生死困境,绝地逢生,根本原因是什么? 【展示】材料:……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2)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 (过渡)回望80多年那段苦难和辉煌,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的伟大意义。 【展示】材料: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围追堵截的破产,扩大了中国革命在国际上的影响……三大主力云集陕北,虽然人数不足3万,但这是革命的种子,是党和红军经过千锤百炼的革命精英,是中国革命的宝贵财富。 ——易新涛《长征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材料: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长征完成了中国革命的战略转移,使中共和红军进入抗日的前沿阵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甘,取得了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 ——易新涛《长征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3)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过渡)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展示】播放视频“半条被子”、“半截皮带”、丰碑、红二十五军毅然长征的故事。 (4)长征精神的内涵? (过渡)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展示】材料: 32年坚守 倒在脱贫攻坚 开山岛的王继才 第一线的黄文秀 身患绝症坚守 用一生照亮大山 抗疫一线的张定宇 女孩梦想的张桂梅 (5)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何更好传承长征精神? 回答:在学习上要刻苦努力,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锻炼; 在生活上不盲目攀比,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活动,同时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 观看对比图表,引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 回答:由于博古、李德等人错误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回答:瑞金(长征出发点)、遵义(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赤水河(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金沙江(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吴起镇(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结合教材,观看地图,回答问题,绘制红军长征简图。 找到遵义的地理位置。 回答: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召开的。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分析问题。 回答: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自然环境的恶劣。 回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言之有理即可 回答: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 言之有理即可, 设置该图表引导学生分析,从指挥者和战略战术分析,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战略战术的正确尤为重要,为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作铺垫,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及历史理解。 结合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绘制红军长征简图,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以地图导入本章节学习,加深对遵义会议重大意义的理解。 通过材料展示,理解遵义会议召开的必然性,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 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播放教学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精选材料,帮助学生理解遵义会议意义,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直观感受长征的艰难,为下一步学习长征精神做铺垫。 激发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长征精神是本课的思想灵魂。设计以上环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长征精神内化,在自身的学习生活中践行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 体验长征历程,弘扬长征精神,感悟红色力量,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板书设计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当 堂 检 测 1.如果说每个年份有一座“年份城市”的话,那么对于当时成立14年的中国共产党而言,1935年属于遵义。这一年,遵义因为一场会议改变了历史,因为一场会议永远地写进了历史。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路线示意图,这一事件(  ) A.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 C.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电影《半床棉被》讲述了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一床被子,剪成两半,永远相连,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 A.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B.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C.军民紧密团结患难与共 D.革命英雄主义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