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宁乡市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宁乡市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9 23:2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乡市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浩瀚星空再添访客,中国航天再创辉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根据任务实施计划,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升腾的火箭,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镌刻的是一个国家的前行脚步。回顾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无人验证,神舟五号实现了载人天地往返,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天地往返活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号突破了无人交会对接和有人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实现了航天员的中期驻留。向浩瀚宇宙的每一次进发,振奋的是越来越昂扬的精神和气概,夯实的是越来越厚重的自信和底气。
此次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可以说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要的全部技能点,开启了逐梦空间站的时代。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有专家形容,此前的星际探索就像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看一看”“住两天”,这次是要在太空的“家”里“住下来”“走一走”。客观来说,困难更大、风险更高、任务更重。在谈到入选飞行乘组的心情时,航天员汤洪波语气坚定:“有压力更有信心。我是第一次执行任务,压力难免会有,因为神秘的太空充满着许多未知,空间站任务也充满风险和挑战。但我坚信,压力就是动力,信心保证成功。”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北斗联网”到“天舟穿梭”……生动形象的名字,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也是从古至今不变的追求。心怀梦想、奋勇拼搏,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摘自向学笙《为浩瀚太空留下更多中国身影》)
材料二:
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出舱活动,又被称作太空行走,是指航天员或宇航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只身进入太空的活动。这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美国曾通过太空行走修复了刚发射上天就出现重大故障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使它“起死回生”;苏俄航天员则多次出舱活动修理“和平号”空间站,使它转危为安;当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更是由航天员通过多次太空行走才完成在轨组装的。
随着太空行走技术的发展,太空行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按出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验证类出舱活动;第二种是组装类出舱活动;第三种是维修类出舱活动;第四种是有效载荷类出舱活动,即回收、修理和释放卫星或在月面安装实验装置、采集月岩标本等。
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进行的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属于验证类出舱活动,而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的太空行走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他们要进行首次人和机械臂的协同配合,用机械臂把航天员载到舱外作业点去完成复杂的舱外安装任务,难度比当年翟志刚的首次太空行走大许多。
太空行走的难点主要在于:一是舱外环境十分恶劣,必须使用复杂而可靠的出舱活动系统来克服空间环境的影响,以保障舱外行走航天员的安全;二是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无法用腿行走,主要是靠手把扶住周围的某些物体来维持行动;三是太空中缺少可辨识的参照物,航天员很容易迷失方向。
处于真空状态的太空,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温度变化很大。太阳照射时温度可高于100℃,无阳光时温度可低于-200℃,同时存在各种能伤害人体的辐射。为保障航天员在出舱活动中能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务,出舱活动时,航天员需配备航天服、舱外机动装置、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固定身体的设备及安全带等装备。其中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中最重要的装备,它将航天员的身体与太空的恶劣环境隔开,并向航天员提供大气压力和氧气等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保障。同时,为了解决在太空行走时因缺乏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判断其速度快慢等安全问题,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都会用安全带将自己与航天器连接起来,以防自己丢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
本次出舱任务圆满完成,航天员们不仅给14亿国人传输回了太空视角下的地球绝美照片,同时也宣告了我国更为成熟地掌握了太空行走这一核心航天技术。
(摘编自庞之浩《航天员为啥要出舱?太空行走有多难?》)
[注]①:再生生保,是一种验证中国空间站的技术。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核心舱,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圆满成功。
B. 组合体飞行期间,我国航天员将通过3个月的在轨驻留、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攻克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C. 太空行走的主要内容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等,目前这一技术为部分航天业发达的国家所掌握。
D. 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中的重要装备,它不仅能帮助航天员抵御恶劣的太空环境,更能向航天员提供维持生命所需的大气压力和氧气等保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不仅镌刻了国家发展前行的脚步,更振奋了国人昂扬的精神与气概,夯实了国人厚重的自信与底气。
B. 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多个首次突破,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的全部技能点,开启了我国逐梦空间站的新征程。
C.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的出舱活动虽然比翟志刚的出舱活动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难度更大,但他们在出舱活动的类型上是一致的。
D. 为了防止自己丢失在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航天员出舱行走都会用安全带将自己与航天器连接,以解决太空行走中的安全问题。
3. 结合材料内容,判断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古人对神秘宇宙的浪漫幻想( )(3分)
A.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B.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D.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 请简要概括材料二的行文思路。(4分)
5. 假如你是一名科普宣传员,在神州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后,计划向中学生宣传我国的航天成就,你会如何构思自己的宣讲稿?请结合材料,列出自己的宣讲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合欢树 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 什么叫可能还不到 ”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找来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 ”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 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④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⑤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 迷迷糊糊的,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⑥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⑦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有一年,院儿里的老太太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却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⑧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⑨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⑩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节选自《史铁生作品集》,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十岁后我的作品接连获得成功,而母亲却去世了。母亲去世的原因是上帝认为“她心里太苦了”,上帝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
B.“风正在树林里吹过”,通过环境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愧疚之情。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这里的“是个好兆头”体现了母亲对生活寄予希望,对“我”寄予希望。
D.文章结尾说,那个孩子“会跑去看看那棵树”,借每个孩子都拥有母亲和合欢树般的故事,表现情感的牵念,母爱的深远,虽物是人非,母爱却恒在。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率真可爱、孩子气,这与后文中母亲的伟大形象构成对比。
B.作者选取了一生较为重要的三个转折点——十岁、二十岁、三十岁来组织材料,突出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可谓独具匠心。
C.文章前部分是追忆母亲,后部分是思索合欢树。前部分以时间为序,信笔而书,笔触所至,无不渗透深情。两部分衔接流畅,浑然一体。
D.文章的语言平淡。作者内心的感情不像洪水喷涌,而如涓涓细流,真情蕴涵于平淡的语言中,感人至深。
8.文章是如何塑造母亲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合欢树》是史铁生谱写的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曲。文章为什么不以“母爱”为题,而用“合欢树”为题呢?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断绝。
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驾:马车走一天的路程
1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须臾,表时间的词语,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形容时间短的词语还有:顷之、俄而、未几、少时等。
B.舆,象形字,车的周围有四只手,合力造车的样子,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D.“江河”,古代既指一般的河流,也指长江和黄河。文中就是指一般的河流。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有三处提到了“君子”,而其意义各不相同。按照顺序,它们分别指“有学问的人”“品格高尚的人”和“统治者”。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1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4.第四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请结合原文加以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伤春①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②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1129年冬,金兵渡江,攻破临安,宋高宗从海上奔逃。1130年春,金兵又攻破明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该诗作于此时。②甘泉,宫名,秦始皇筑的行官,汉武帝时有所增筑。③向延阁,名子諲,当时做长沙太守。
15.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诗歌的第二句,写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宫,以汉朝之事比况金兵逼近京都,用典贴切,形象化,与第一句形成因果关系。
B. 三、四句中“初怪”与“岂知”互相呼应,句法灵活,“穷海看飞龙”是指皇帝逃到偏远的海上。
C. 颈联化用诗句,对仗贴切、工整,紧扣题目“伤春”,写诗人白发如霜,对处处烟花燃放的景象都无心欣赏。
D. 尾联落笔有力,写出了向子諲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抵挡金兵的入侵,“犬羊”一词是对金人的蔑称。
16. 这首诗雄浑沉郁,深得杜甫同类题材诗歌的神韵,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用“ , ”两句,表现了青年一代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
(2)《琵琶行》中用“ , ”两句,运用侧面描写,烘托第二次琵琶演奏后万籁俱寂的情形。
(3)《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 ① ,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
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小儿子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吗?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 ② ? (节选自《故乡的榕树》,有删改;作者:黄河浪,1941年3月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75年9月定居香港)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分)
A.设问、通感、拟人
B.设问、排比、拟人
C.比喻、通感、对偶
D.比喻、排比、对偶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嫦娥驾一片白云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唱着甜蜜的摇篮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4月10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研人员联合发布首张人类历史上黑洞照片。②黑洞照片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组织实施获得的。③该张黑洞照片,人类第一次看见了位于星系中心的引力怪兽。④这个黑洞距地球约5500万光年左右,其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⑤看见黑洞不仅再次证明了爱因斯坦理论的正确性,⑥也为将来揭开与黑洞有关的种种谜底奠定了基础。⑦一张看似简单的黑洞照片,其背后凝聚了科学家们多年的心血。⑧从数据分析到设备建造,再到最终的成图,⑨耗费了全球200多位科学家近两年的时间。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5分)
“心有一团火”张秉贵、“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探界者”钟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代雷锋”郭明义、“铁路小巨人”巨晓林……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背后,不过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日复一日地将一件事做到极致。一代又一代的劳模,见证着劳动者勇攀高峰的坚定志向和坚韧品格,折射出模范的价值追求和对劳模精神的时代诠释。不同时代的劳模,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怎样的启迪,答案就在奋斗本身。虽然劳动内涵随着时代不断更新,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始终不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各高中校园总有几幅相同的画面。背着沉重行李的家长,自由晃动双臂的学生;清晨,校园门口,开车骑车的家长,下来的是上学的学生; 晚自习,校园门口,又是车的世界,家长接已长大的宝宝回家。 年年如此,日日如此。孩子的人生,父母在负重前行。 想起初中课本里,高尔基笔下的海燕,独自在暴风雨中飞翔;茅盾笔下的白杨树,在北方贫瘠的土地上独自傲然挺立。更容易想起,刚翻开的高中课本里,毛泽东独立寒秋,肩负救国救民伟业 的身影;郭沫若一人海外归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英姿!只有独立,才能让人严肃地思考人生,深层次地理解“感恩”“责任”“理想”等词沉甸甸的含义。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独立,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1年下学期宁乡四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B 2. C 3. D
4. ①首先介绍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的出舱活动以及本次出舱的活动的意义;②其次介绍了太空行走的作用和类型;③然后阐述了影响太空行走的因素和应对措施;④最后再次强调了本次太空行走的意义价值。(每点1分)
5. ①回顾我国航天工程的历程以及所取得的各阶段成果。②着力介绍本次神州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以及太空行走的意义价值。③号召学生们向前辈学习,心怀梦想,勇攀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每点2分)
【1题详解】
B.“攻克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有误。原文为“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未强调这是一系列“技术难题”。
【2题详解】
C.“但他们在出舱活动的类型上是一致的”错误。从“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进行的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属于验证类出舱活动,而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的太空行走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他们要进行首次人和机械臂的协同配合,用机械臂把航天员载到舱外作业点去完成复杂的舱外安装任务,难度比当年翟志刚的首次太空行走大许多”可知,翟志刚进行的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属于验证类出舱活动,而神州十二号的出舱活动类型为组装类出舱活动。
【3题详解】
D.“天街”是指京城的街道,不属于古人对神秘宇宙的浪漫幻想。
【4题详解】
材料二共有七段。
首先,第一段“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介绍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的出舱活动以及本次出舱活动的意义。
接下来,介绍了太空行走的作用和类型。其中,第二段,列举了美国和苏俄等航天员太空行走进行修理的情况,介绍了太空行走的作用;第三段,介绍了四种太空行走的类型。
然后,阐述了影响太空行走的因素和应对措施。第四、五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太空行走的难点;第六段,“为保障航天员在出舱活动中能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务,出舱活动时,航天员需配备航天服、舱外机动装置、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固定身体的设备及安全带等装备”,介绍了应对太空行走问题的措施。
最后,再次强调了本次太空行走的意义价值。从第七段“本次出舱任务圆满完成,航天员们不仅……同时也宣告了我国更为成熟地掌握了太空行走这一核心航天技术”可知,强调了本次太空行走的意义价值。
【5题详解】
结合材料一第三段“回顾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夯实的是越来越厚重的自信和底气”,回顾我国航天工程的历程以及所取得的各阶段成果;
结合材料一第四段“此次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可以说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要的全部技能点,开启了逐梦空间站的时代”、多个“首次”、材料二“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的太空行走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难度比当年翟志刚的首次太空行走大许多”,着力介绍本次神州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以及太空行走的意义价值;
结合材料一最后一段“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心怀梦想、奋勇拼搏,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号召学生们向前辈学习,心怀梦想,勇攀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
6.(3分)A(A项,母亲去世的原因不是上帝认为“她心里太苦了”,而是得了肝病。第②段,“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7.(3分)D(D项“语言平淡”错误,本文的语言淡雅朴素中蕴含深情,耐心寻味。)
8.(4分)①语言描写。“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有点孩子气的性格。②肖像描写。“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突出了母亲的操劳,对我的担忧。③动作描写。“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表现了母亲为了能治好我的腿坚持不懈、执着坚强的形象。④神态描写。“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表现了母亲善良无私的性格。⑤侧面描写。通过妹妹的转述,突出母亲为了不让“我”担心而隐瞒病情,默默承受病痛的伟大形象。
(明确手法1分,分析1分。如果考生的答案全部是正面描写的角度,最高分不超过3分。若有其他答案,如,用合欢树衬托母亲无私奉献的精神,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合欢树是作者情感寄托的对象。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象,是作者缅怀母亲表达深挚情感的寄托物。②合欢树具有丰富的内涵。合欢树象征着母亲,它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合欢树象征了母爱,它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合欢树象征了作者自己,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类似。③合欢树揭示了文章主旨。合欢树是作者和母亲之间的情感的凝聚和象征,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美好期待和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所有的母子都能合家欢乐的心愿。④合欢树有更强的艺术效果。“合欢树”为题含蓄隽永,而“母爱”直白单一。(每点2分,答3个要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如“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言之有理则可酌情给分。)
10.(3分)C(C项,绝:渡,横渡。)
11、D
“古代既指一般的河流,也指长江和黄河。文中就是指一般的河流”错,应为:江河,古代具体指长江和黄河,今天泛指河流。这里指的是长江、黄河。
12.A
13. (1)君子的天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得分点:通假字“生”,天性;“善”,善于;“假”,假借,句意1分)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得分点:“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上、下”名词作状语;“黄泉”,泉水;“一”,专一)
14.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分析略。(论证方法1分,分析一分,满分3分)
15. C
16. ①表达了诗人对宋朝统治者败逃行为的讽刺,对国势日衰的忧愤。首联、颔联写敌人步步进逼、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诗人对此痛心疾首。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流落(客居)异乡,年华已老,不能为国解忧的感伤。颈联化用诗句,扣题写“伤春”,写出诗人白发如霜,漂泊异地,因国家动荡,虽正值春光美好,也尽是“孤臣”的无力、伤感。③表达了诗人对抗金行为的歌颂,意在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尾联赞扬抗金将领向子湮的勇敢行为,与朝廷当权者败逃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任答两点得满分)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错在“烟花燃放”,此处“烟花”指春日美丽的景物。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诗歌标题《伤春》点明时间,结合注解①1129年冬,金兵渡江,攻破临安,宋高宗从海上奔逃。1130年春,金兵又攻破明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该诗作于此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宋朝统治者败逃行为的讽刺,对国势日衰的忧愤。首联“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批判了朝廷的无能和败逃;颔联写“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敌人步步进逼、朝廷节节败退,诗人对此痛心疾首。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流落(客居)异乡,年华已老,不能为国解忧的感伤。颈联化用诗句“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扣题写“伤春”,写出诗人白发如霜,漂泊异地,因国家动荡,虽正值春光美好,也尽是“孤臣”的无力、伤感。尾联“稍喜长沙向廷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写出向子湮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抵挡金兵的入侵。运用对比手法,赞扬抗金将领向子湮的勇敢行为,表达了诗人对抗金行为的歌颂,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17.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18.A
19.“悄悄”、“轻轻”、“静静”、“慢慢”等形容词的叠用(1分),把动作表现得轻柔(1分),衬托出环境的静谧,渲染出优美、温馨的意境(1分),表现出音韵美(1分)。
20.①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关键信息为月亮) ②思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吗(关键信息为思念、游子,意思对即可)(4分,每句2分)
21、① ,“首张”放在“黑洞照片”前(语序不当);
③ ,“人类”前加“使”(结构混乱);
④,“约”“左右”保留一个(语义重复);
⑧,应为“从设备建造到数据分析”( 不合逻辑,语序不当)。
22.(5分)
一代又一代的劳模日复一日地将一件事做到极致,不同时代的劳模启迪我们艰苦奋斗。
(1个信息点2分,语言流畅1分,如果整体超字数视具体情况扣1-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