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训练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为“禁止烟火”标志的是( )
2.以下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化石能源 B.风能 C.核能 D.潮汐能
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才能燃烧得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
5.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 ℃,但纸质(着火点约170 ℃)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6.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C.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D.化石燃料应该合理开采
7.含有硫的煤,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能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
A.SO2和CO2 B.SO2
C.CO D.SO2和CO
8.鉴别H2、CO、CH4的最佳方法是( )
A.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B.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
C.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
D.分别测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9.气体打火机使用的有机燃料,稍加降温即可液化,减压(打开阀门)很容易气化,你认为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机燃料是( )
A B C D
化学式 C2H6 C3H8 C4H10 C5H12
沸点(℃) ﹣88.6 ﹣42.1 ﹣0.5 ﹣36.1
熔点(℃) ﹣183.3 ﹣189.7 ﹣138.4 ﹣129.7
10.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CH4)水合物,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燃冰燃烧实现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甲烷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
C.可燃冰目前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D.甲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1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了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12.将某气体通过灼热的CuO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并且石灰水变浑浊,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该气体一定为CO ②该气体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③该气体一定具有还原性 ④该气体一定含碳元素
⑤该气体可能为混合物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3.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试采成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请回答:
(1)CH4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
(2)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归纳出灭火的规律并加以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1)图A中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
(2)图B中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
(3)用扇子扇煤炉火,越扇越旺的原因是 。
15.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针对家庭燃料的变迁,提出相关问题,请你参与讨论。
(1)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是以“煤球”为燃料,在冬天,常有煤气中毒事件发生,其原因可能是__ __。
(2)到了70年代,已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你认为这种变化的好处是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了80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取代了“蜂窝煤”,煤气中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4)到了21世纪初,由于“西气东输”,天然气又取代了管道煤气,天然气中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5)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相同,燃气灶是由灶体、进气管、进风管和电子开关等组成的,若将燃烧煤气改为天然气,则更换的灶具与原来的灶具相比,构造上最大的区别是__ 。
(6)“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 __(填字母)。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16.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电极
对应性质 ① ②
(2)过多CO2的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请你写出一条减缓“温室效应”的建议: 。
(3)CO2和NH3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天然气中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从下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g 物质完全燃烧 产生二氧化碳质量/g 放出热量/kJ
天然气 2.75 56
煤 3.67 32
(6)2.3 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填元素符号)。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17.图1所示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18. 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乒乓球的材料和滤纸都是可燃物,如图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燃烧的另外一个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步骤、现象和结论)。
[反思与应用]
(1)若将实验中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换为煤粉和木屑,会看到木屑先燃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所以在生煤火炉时,要用点燃的木柴来引燃煤。
(2)若熄灭铜片上燃烧的物质,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6分)
19. 乙醇是一种清洁燃料,但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现有207 g乙醇与一定量的氧气点燃后发生如下反应:3C2H5OH+8O2xCO2+2CO+9H2O。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__ __。
(2)计算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DADBCA 7-12DBCCDC
二、填空题
13.(1)3∶1 (2)能量高(或燃烧值大、是洁净能源、污染小等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14. (1)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是增大了氧气(或空气)的量
15. (1)煤中的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了有毒的一氧化碳 (2)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使煤充分燃烧 (3)2CO+O22CO2 (4)CH4+2O2CO2+2H2O (5)进气管减小(或进风管增大) (6)B
16. (1)①硬度大 ②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2)大力植树造林
(3)CO2+2NH3CO(NH2)2+H2O
(4)CH4+2O2 CO2+2H2O
(5)释放的热量多且产生的二氧化碳少
(6)C、H、O
三、实验探究题
17. (1)酒精灯
(2)燃烧需要可燃物
(3)乒乓球碎片 低
(4)D
18. [实验探究] (1)燃烧需要可燃物(或物质具有可燃性)
(2)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控制变量,保持对比条件的一致性
(3)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儿蜡烛熄灭,证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反思与应用] (1)木头的着火点比煤低
(2)用湿抹布盖灭(答案合理均可)
四、综合应用题
19. 解:(1)4
(2)设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
3C2H5OH+8O24CO2+2CO+9H2O
138 56
207 g x
= x=84 g
答: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84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