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科学探究 一课一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 科学探究 一课一练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10 22: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科学探究》
一、选择题
1.科学探究最重要的方法是(  )
A.观察和实验 B.预习和练习 C.讨论和交流 D.提出问题
2.科学探究的起点是(  )
A.建立猜测和假设 B.获取事实与证据
C.提出问题 D.制订计划
3.当你感冒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种方法的目的是(  )
A.提出问题 B.提出猜想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交流
4.进行科学探究时,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那么应该(  )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C.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D.自行依实验结果下结论
5.自2013年4月,上海发现第一起H7N9禽流感的病例以来,多个省市的科学工作者联合研究多月,找到了克制该病毒的方法。科学工作者这种联合研究说明科学探究过程需要(  )
A.提出问题 B.合作与交流 C.制订计划 D.检验与评价
6.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
A.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当科学家
C.提高解题能力,得到好成绩 D.提高智商
7.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张辉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张辉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8.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论证 B.猜想 C.实验 D.分析
9.“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大雁为什么要南飞 B.鼠兔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为什么不同品种的土豆品质不一样 D.哪种月饼好吃
10.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想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⑥⑤③②① C.④③②⑥⑤① D.③④⑥①②⑤
11.科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  ) 
A.所有条件必须完全相同
B.所有条件必须完全不同
C.除可控因素外,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D.除可控因素外,其他条件必须不同
12.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
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
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
13.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14.乒乓球的直径加大后,国际乒联又改变了制作乒乓球的材料,目的是提高乒乓球的比赛的观赏性,小柯认为乒乓球材料的改变,是为了减弱乒乓球的弹性,他用材料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乒乓球设计了以下验证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将乒乓球挪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B.把乒乓球沿不同方向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把乒乓球从不同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把乒乓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15.豆浆和油条是我国北方居民的传统套餐。众所周知,热豆浆在夏天冷却得较慢,而冬天冷却得较快。提出一个有科学探究意义并且易于操作的问题(  )
A.液体冷却的快慢跟季节、室温及其质量有什么关系?
B.液体冷却的快慢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
C.液体冷却的时间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
D.液体冷却的速度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
16.在某次探究实验设计中,要设置对照组,下列几组对照中,合理的是( )
A.光照与潮湿 B.室内与室外 C.23℃与8℃ D.干燥与阴暗
17.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某学校的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实验者 实验方案
小敏 在一只手的手背上涂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手背的灼伤程度
小英 第一天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两天的灼伤程度
小玲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的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和同学手背的灼伤程度
小红 在手心上涂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的灼伤程度
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A.小敏的方案 B.小英的方案 C.小玲的方案 D.小红的方案
18.某同学喜欢观察鸟的行为。她曾看到某种鸟在吃蓟的种子,就想证实蓟的种子是不是这种鸟最爱吃的食物,于是用三种食物(蓟的种子、稻谷、太阳花的种子)进行实验探究。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应把蓟的种子放在离鸟最近的地方
B.此实验的假设是“这种鸟可能最爱吃蓟的种子”
C.实验前三种食物的取用量应一样多
D.如果发现三种食物都被鸟吃完了,那么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
19.某同学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一碘溶液(注:维生素C能使蓝色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2支胶头滴管分别向2只小烧杯中滴入苹果汁和橘子汁。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实验中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
①榨取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②2只小烧杯中蓝色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③2支胶头滴管滴出的每1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④小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A.①②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
20.为了研究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强弱,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一个实验,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
A.20℃时,分别把10克食盐和10克蔗糖放在50毫升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全部溶解,说明食盐和蔗糖的溶解能力相同
B.20℃时,分别把10克食盐和20克蔗糖放在50毫升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全部溶解,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强
C.把20克的食盐放在15℃、50毫升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只有部分溶解;把20克蔗糖放在20℃、50毫升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强
D.20℃时,分别把20克食盐和20克蔗糖放在50毫升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食盐只有部分溶解而蔗糖全部溶解,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强
21.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②③④组中分别加入从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
B.三种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且不同的汁液的毒性不同
C.三种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性
D.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
二、填空题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_______→_______设计_______方案→实施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_______。在这一基本过程中,_______是探究的起点,建立假设是探究的基础,设计_______和_______方案是探究的中心环节。实验数量或次数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_______性,导致实验结论不可靠。要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应多次测量取_______。
2.请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一天,小科在炉子旁边,将手中的铁钩在炉子中烧得通红,他突然想到,如果将磁铁放在火中烧,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呢?磁性是变强还是变弱?
小科猜想,可能会变强。那么究竟怎样呢?小科设计并做了如下的实验:
将一块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小铁钉,现在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当磁铁被烧红时,小科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
(1)根据短文的内容,你可得出什么初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科在探究这一问题时,整个过程运用了怎样的探究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天晚饭后,孙青同学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孙青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孙青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_________的水,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5)孙青将现象记入下表,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布料。
布料种类 涤纶 麻 棉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4.近几年来,国家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 小敏猜想:
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的辨别能力下降。你的猜想:可能是饮酒后 o
为了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如图所示):
A.小敏将直尺的一端捏住,使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
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并填入表中。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被测试者 A B C D E F G H I J K
饮啤酒数/杯 2 2 4 4 6 6 8 8 10 10 10杯以上
饮酒后刻度值/厘米 18 15 19 15 22 22 24 25 26 28 无法完成测试
饮酒前刻度值/厘米 14 13 14 12 13 14 13 12 12 13 13
(1)小敏在被测试者饮酒前对其进行测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A 5.B 6.A 7.B 8.C 9.D 10.C
11.C 12.B 13.B 14.D 15.C 16.C 17.A 18.A 19.D 20.D 21.C
二、填空题
1.问题 建立假设 研究 评价与交流 提出问题 研究方案 实施 偶然 平均值
2.(1)磁铁的温度升高磁性减弱
(2)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研究方案、获取分析证据
3.(1)抹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吗 (4)相同质量 (5)棉
4.人的控制能力减弱(合理答案均可) (1)进行对比 (2)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