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0 08:29:00

文档简介

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12月考试高一年级试题
历 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组成。第Ⅰ卷为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将所选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非选择题部分,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不按规定颜色笔和不按规定位置答题,不得分。
1、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海国图志》是当时中国最为完备的世界史地知识巨著,其百卷本中,有关西洋技艺的篇幅占12卷,辑录有《铸造洋炮图书》《火轮船图说》《地雷图说》《作远镜说略》等有关各种西洋船炮器艺图说50多幅。这说明《海国图志》
A.赞赏中体西用 B.注重知识创新
C.饱含爱国情怀 D.凸显科技启蒙
2.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农民阶级自身具有局限性 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愿望
C.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激烈 D.体现了绝对平均的革命纲领
3.下图摘自《中国近代史通鉴》的单元目录(部分)。该单元的主题是
(二)日、美进犯台湾………………(27)
(三)西南、西北狼烟继起…………(32)
(四)中法战争………………………(37)
A.边疆危机的加剧 B.甲午风云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瓜分狂潮
4.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戊戌维新运动的“成功之处”在于
A.粉碎了列强的瓜分狂潮 B.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动摇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5.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运动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全面赞扬与肯定 D.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6.1912年8月13日,革命党创办的《民权画报》刊发了一则漫画《环游地球》,表达作者对当时政治形势的观察和讽刺。漫画中一只猿猴手挥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此作品
A.揭露袁世凯专制独裁的企图 B.表达国人重建专制政体的愿望
C.赞扬孙中山传播共和的努力 D.讽刺列强企图瓜分世界的野心
7.女学生周某某,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于京师某女子学校。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某男如有与某某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6时,为会谈期。”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有
①婚姻自由被广泛认可 ②年轻人思想不断解放
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被摒弃 ④近代西方自由思想影响国人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一口号
①是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集中体现
②对封建正统思想发起猛攻,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③存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偏激性
④主要目的是为文学革命开辟一条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④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一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革命的重大影响是
A.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社会主义旗帜
B.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
C.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D.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11.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吾党所持之民族主义,消极的为除去民族间之不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由此可知,该宣言
A.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 B.谋求改善工农的生活
C.提倡普通平等的民权 D.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12.1926年2月,中共中央提出,“全国农民现已走到一个准备暴动的时期,所须要的就是我们去组织,所以我们说准备广东政府的北伐,不仅是广东做军事准备,更要在广东以外北伐路线必经之湖南、湖北、河南、直隶等省预备民众奋起的接应”。这可以说明
A.中共革命重心已经转移到农村 B.国共两党精诚合作准备北伐
C.农民运动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 D.北伐战争推翻了三大军阀
13.下表反映的是1927-1936年中国GDP的情况(单位:亿元),由表可以推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GDP总值 248.58 257.11 266.26 276.21 285.70
时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GDP总值 294.70 294.60 269.00 290.90 309.40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的推动 B.资本主义国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积极推动 D.南京国民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推动
1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中央的所在地进行了多次转移。下图所示的转移地点中,体现中国共产党首次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表明了长征
A.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B.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对世界局势产生影响
16.文物是历史文字记载的重要补充。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
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因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而最终失利
C.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为革命的重要内容
D.以反封建统治为革命的斗争目标之一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10分)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二说明。(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他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康有为主张“全变”。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从组织兴中会起,孙中山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主张民权,就是顺应世界的潮流。”孙中山强调:“余之从事革命,以中国非民主不可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就民权思想而言,孙中山的“主权在民”的理论“三权分立”的思想,代议政体和民主共和国方案,完全是从“欧美之学说事迹”中学来的而“民为邦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以及“中国古时举行考试和监察的独立制度”等,则显然是“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不满足于欧美资产阶级国家的“三权分立”,提出了“五权宪法”的学说孙中山对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制度,却作了很高的评价明确表示:“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 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这一观点?(6分)
(2)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依据材料二,以上对孙中山民权平等思想的两种认识,你倾向于哪一种?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拥有纱锭情况(单位:锭)
企业类型 外商 华商
每厂平均纱锭数 51 664 23 686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 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材料三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简表(单位:家)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江苏(含上海) 155 直隶(含天津) 455 陕西 3
浙江 42 山东 31 甘肃 1
福建 20 奉天(辽宁) 19 广西 1
广东 33 湖北 19 其他各省 3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由材料可知1914~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原因何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上的弱点,并分析造成这些弱点的原因。(8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21年7月23日,在这普通的一天,发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大事件。各地早期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石库门楼召开会议……突然,一个陌生人闯入了会场,与会代表经过紧张的商议,决定易地去嘉兴南湖继续开会。
——摘编自曾成贵《锤头镰刀旗下》
材料二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9年底,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200多次武装起义,武装起义大部分失败。但这些起义都保存了一部分武装,为创造并壮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创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打下一定基础。起义的接连失败,以血的教训教育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俄国十月革命式的“城市中心论”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只能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照顾中国社会特点,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
——贺新元《中国道路不一样的现代化道路》
(1)指出材料一中“深刻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大事件”,并简析其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党为了“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进行的革命实践以及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6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21 年7月23日,在这普通的一天,发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大事件。各地早期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石库门楼召开会议……突然,一个陌生人闯入了会场,与会代表经过紧张的商议,决定易地去嘉兴南湖继续开会。
——摘编自曾成贵《锤头镰刀旗下》
材料二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9年底,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200多次武装起义,武装起义大部分失败。但这些起义都保存了一部分武装,为创造并壮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创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打下一定基础。起义的接连失败,以血的教训教育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俄国十月革命式的“城市中心论”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只能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照顾中国社会特点,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
——贺新元《中国道路不一 样的现代化道路》
(1)指出材料一中“深刻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大事件”,并简析其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党为了“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进行的革命实践以及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6分)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12月月考高一年级
历史答案
1——5 D A A D D 6——10A C A B D 11——16DBDCAD
(14分)
(1)变化:棉纱和棉布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量减少;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6分)
变化的原因:列强获得协定关税;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更多市场;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任意两点4分)
(2)拆毁大沽到京师的武装,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统治中心;严控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使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的深渊。(4分)
18.(12分)
(1)理解: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有一定的进步作用,故作者认为它“并不是坏东西”。(3分)洋务运动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其根本目的是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并没有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故作者认为它是“小变”“量变”。(3分)
(2)认识:本题相对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如认识①:辛亥革命前,孙中山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五权宪法”等主张;中华民国成立后,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倡导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对三民主义作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认识②: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吸收西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发掘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和民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等思想。(6分)
19.(14分)
(1)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6分)
(2)弱点:规模小;(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落后;布局不合理,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6分)
原因: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2分)
20.(12分)
(1)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或:中共一大)。(2分)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或: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与希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每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
(2)实践: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或:广州起义)(每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得1分,共4分)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或: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每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得2分)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