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3~4课时 课件+教案(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3~4课时 课件+教案(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10 10:49:5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题
第三课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本节课复习口算、口答、拆数的方法,为新课做好铺垫。使学生循序渐进,探索口算方法,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从而正确笔算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索与发现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理解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体会运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
教学难点
知识迁移转化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列竖式计算。
39 + 45 81 - 19
2.阅读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14例3。
师:请认真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根据信息提出“求和”或“求差”的问题。
[板书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设计意图】介绍海宝的有关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再通过提问环节,让学生对本节课需要探索的内容感兴趣,有主动学习、探究的欲望。
二、讨论交流,理解多种算法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师:大家提出了两个问题,请以小组为单位,从中选择一个问题。先想一想如何回答,再动手解决。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全班汇报。
学生有选择口算解决问题的,有选择笔算解决问题的。
2.以例题为本,交流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算理算法。
师:哪一组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能向大家说一说你们的解答过程吗?
预设1:口算。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38+55=93,380+550就一定等于930呢?学生说明算理。如不能清楚表达,教师因势利导:因为38加55等于93,所以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就是930。即把几百几十数看作以十为单位的两位数,这样就可以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进行计算。
预设2:用笔算的方法。教师注意让学生回顾笔算的计算法则,并迁移到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笔算方法。
师: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
因为十位上的数相加是13,也就是13个十,要向百位进一,所以百位上不只是3加5,还要加进上来的1。
让多名学生表达自己的算理,小结笔算加法的计算步骤: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3.以例题为本,交流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算理算法。
师:哪一组向大家说一说第二个问题的解答过程?
学生仍可能用口算或笔算。口算方法:因为55-38=17,所以550-380=170。注意多问为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具有连贯性而不是跳跃性。笔算方法:列竖式计算。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板书对应内容。
让多名学生表达自己的算理,并提问:为什么百位上是4-3?小结笔算减法的计算步骤: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十位不够,百位退1。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前面两节课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本节口算并不难。但要想用转化计数单位来说清算理,却又不是很容易。笔算亦不难,但要想有意识地迁移算法,又有些难。此时结合竖式来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算理,引导学生结合竖式进行过程说明,有助于学生迁移知识。
4.小结方法。
师:观察口算和笔算,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预设1:口算比较方便,不需要列竖式,节省时间。
预设2:在遇到简单的计算时用口算比较好,遇到复杂的计算时列竖式计算不容易出错。
师:请大家回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情形,想想看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异同呢?
相同点:都可以用口算或笔算。不同点: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可以直接用口算或笔算;而对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只要把它们看作是多少个十,即以十为单位进行口算,就可以转化成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汇报时,教师可适时地进行提醒与点拨。
师:比较两个算式的计算,你有什么收获?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进位、退位的情况。
【设计意图】只要学生明白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与算法,就能利用旧知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来提高计算速度。点明其中的方法非常有必要。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P14“做一做”。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将结果直接填在教科书上。
(2)集体汇报,汇报时说出自己选择的计算方法。
(3)请全做对的学生举手,评出最佳小组。
2.完成教科书P16“练习三”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在教科书上计算。
(2)完成后,选择一个学生的答题结果用展台展示。
(3)涉及进位加或退位减时,教师适当强调。
(4)同桌互相核对结果。
3.完成教科书P16“练习三”第2题。
(1)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
提醒学生注意解题的格式。先列算式,再用竖式笔算,不要忘记单位与答语。
(2)学生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核对,看看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结果是否正确。
4.完成教科书P16“练习三”第3题。
分步出题,可以适当增加题目,延长“火车”的长度。
指名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其他同学笔算验证。
5.完成教科书P16“练习三”第4题。
(1)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明明写字的姿势不对,现在眼睛近视300度了。
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如何保护视力。
(2)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提出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而后集体订正。
(3)让学生再联系图说一说自己的感想,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眼睛、保护视力的健康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把握好课堂的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对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保护视力的健康教育。
四、小结,比较概括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自主发言)
师: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和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方法有什么异同?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相同点是: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同点是:笔算加法时,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笔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上退1,本位上加十再减。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梳理本课所学知识,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利用比较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的异同,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与小结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的重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口算(想):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
口算(想):因为55-38=17,所以550-380=170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后续知识的铺垫。无论巩固也好,铺垫也好,算法的灵活运用是本节课练习的重心。本节课的内容不难,但在口算时,以“十”为单位的算理,学生不易记起,笔算中的计算法则也不是那么深刻,这些都需要教师结合竖式,适时地进行引导与点拨,从而实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向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自然迁移。学习过程中注意对比,注意知识迁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去巩固算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张PPT)
数 学
人教版 三年级上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三课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课堂目标
能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理解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
复习旧知
3 9
+ 4 5
4
1
8
8 1
- 1 9
2
.
6
列竖式计算。
39 + 45 =
81 - 19 =
84
62
探究新知
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 380 个 “海宝”,下午卖出 550 个“海宝”。
(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
380+550=
3 8 0
+ 5 5 0
3
1
9
0
930(个)
口算:因为38+55=93,
所以380+550=930
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 380 个 “海宝”,下午卖出 550 个“海宝”。
(2)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5 5 0
- 3 8 0
7
.
1
0
550-380=
170(个)
口算:因为55-38=17,
所以550-380=170
4
15
探究新知
观察对比: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 8 0
+ 5 5 0
3
1
9
0
5 5 0
- 3 8 0
7
.
1
0
相同点:都是几百几十的数相加减,竖式计算时都
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不同点:一个是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计算,一个
是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计算。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1. 计算。
410+250 = 970-480 =
+ 2 5 0
4 1 0
6
6
0
9 7 0
- 4 8 0
9
.
4
0
660
490
+ 3 7 0
3 4 0
1
7
0
340+370 = 360+240=
1
+ 2 4 0
3 6 0
0
6
0
1
710
600
280-160 = 630+290 =
450-260 = 800-150 =
- 1 6 0
2 8 0
2
1
0
+ 2 9 0
6 3 0
2
9
0
120
920
1
- 2 6 0
4 5 0
9
1
0
190
- 1 5 0
8 0 0
5
6
0
650
.
.
1. 计算。
巩固练习
2. 计算。
2 3 0
5 4 0
+
3 2 0
1 8 0
+
4 9 0
1 3 0
-
2 4 0
1 6 0
-
7
7
0
0
0
1
5
0
6
3
0
.
8
3 6 0
2 4 0
+
4 2 0
3 9 0
+
5 7 0
3 8 0
-
9 2 0
8 6 0
-
0
0
1
6
0
1
1
8
0
9
1
0
6
.
.
巩固练习
3.
今年比去年多收了多少千克?
850-780 = 70(千克)
答:今年比去年多收了 70 千克。
巩固练习
4.
850
690
970
520
6 5 0
2 0 0
+
8 5 0
1 6 0
-
6 9 0
2 8 0
+
9 7 0
4 5 0
-
0
5
8
0
9
1
6
0
7
9
0
2
.
5
巩固练习
5.
明明的眼镜度数增加了_____度。
150
300-150=
150(度)
3 0 0
1 5 0
-
0
5
1
.
巩固练习
明明的眼镜去年只有150度,今年都300度了。
课堂小结
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课后作业
完成本节课习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题
第四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遵循了知识的迁移效力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新知。切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关于估算的例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验到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数
课件出示。
找出与下面各数相邻的整十数:
182 346 602 871
找出与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十数:
327 213 482 194
找出与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百数:
203 194 517 999
学生根据课件抢答并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师: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里,有哪些是可以用估算解决的问题呢?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解决的。
鼓励学生举例子说一说,有条理地表达。
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类问题,一起来看看今天所学知识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吧!
[板书课题:用估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数的内容,为估算教学做准备。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了解学生已有学情,为后面课程的进行做铺垫。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教科书P15例4。
(一)阅读与理解。
1.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会说: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4人。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地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课的问题: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2.讨论解题思路。
师: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能不能同时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然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3+234=_____。
3.适时引导,引入估算。
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
预设1: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教师要加以表扬。
预设2:用估算解决。此时,师继续追问,为什么这时候可以用估算解决?同时引导:因为这个问题是问能不能坐得下,并没有让我们去求两者之间具体的差。也就是说,不必准确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人数,我们可以通过估算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大概数,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上面这个问题类似的情况,其实精确的计算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用估算同样也能解决上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利用估算同样可以直接来解决问题,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采用先算后估的方法。
(二)分析与解答。
师:我们要先算出六个年级学生人数大概是多少。那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估算呢?你们想自己试试吗?
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教师巡视,及时到各小组中听听学生们的想法。
学生汇报估算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巡视中了解的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汇报,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
预设1:把223看成200,234看成200。
200+200=400(人)
400<441,坐得下。
预设2:把223看成220,234看成230。
223>220,234>230,
220+230=450(人)
450>441,坐不下。
思考:为什么有的同学估算坐得下?有的同学估算坐不下?怎样估算合理?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将223看成200,234看成200,这样算出200+200=400,虽然我们知道223+234>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
预设2:将223看成220,234看成230,这样算出220+230=450,因为450>441,所以坐不下。
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出已经整理好的两种估算方法,帮助学生厘清思路。
(三)回顾反思。
1.对比分析。
师:小组讨论以上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
(1)相同点:都是将两个数往小估,估成一个整百数或者是与之接近的几百几十数,然后相加得到一个新的中间数。
(2)不同点:第一种估算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不合理;第二种方法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2.反思辨析。
师:小组讨论为什么第一种估算方法不合理。
引导学生发现:那是因为第一种估算方法将两个数都估成整百数,与这两个数本身的误差比较大。而第二种方法是将这两个数估成与它们接近的几百几十数,误差小。
教师强调:我们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地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随意地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3.小结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估算方法。
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取整百数还是几百几十数要视情况而定。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比较反思,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并渗透估算策略。使学生明确,估算时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情境灵活选择估算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切忌生搬硬套。
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识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5例4第二问。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指名汇报估算方法。
(3)学生汇报完毕,教师重点讲解下面的方法:
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0,这样算出200+230=430,因为430<441,所以坐得下。
(4)比较分析:本题的估算策略与上题都是将两个数往大估,一个估成整百数,一个估成几百几十数。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练习,让学生独立尝试选择估算策略,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完成教科书P17“练习三”第5题。
(1)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2)交流汇报,学生直接说结果。
让学生在回答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完成教科书P17“练习三”第8题。
(1)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交流方法。
(2)全班交流,整理方法。
师:这道题怎么解答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3)拓展提升。
师:带500元,买这两样商品够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估算策略与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整理方法。通过进一步追问“500元够吗?”拓展教学资源,体会不同的估算策略与方法。
4.完成教科书P17“练习三”第7题。
(1)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已知飞机票是700元,动车票是218元;所求问题是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因为是求“大约”便宜多少钱,所以本题只需要用估算来解决就行了。
(2)学生独立尝试,估算解决。
重点关注学生获得了什么,不仅仅在解题上,而且在思维上。注意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学会分享。
(3)汇报方法。
预设1:因为700本身就是一个整百数,只要将218看成200,700-200=500,所以大约便宜500元。
预设2:将218看成220,700-220=480,所以大约便宜480元。教师对于这样的方法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充分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运用所学估算策略与方法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体会估算的策略与方法是由问题的具体情境来决定的,感受灵活运用估算策略与方法的重要性。
四、全课小结,质疑延伸
(一)师生共同小结。
1.学生相互交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师: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师:你们对估算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教师延伸。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估算策略与方法,今后还有更多的估算策略与方法,如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等待着我们去学习、去探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整理小结,再一次自主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教师对学生将来的估算学习进行简单的延伸。
板书设计
用估算解决问题
223+ 234≈450
223看成220,234看成230,220+230=450>441
答: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不下。
要注意对估算方法进行调整。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能力”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学生在二年级已有把数估成整百数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但在大多数学生的眼中,怎样去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一直是难点。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再次明确估算的优势,对估算方法进行突破,最后再进行方法上的提升与归纳,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数感,提高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在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路时,出现了表达混乱的情况,如果在展示过程中,先出示学生的作品,然后让学生根据作品再说一说自己的思路,就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4张PPT)
数 学
人教版 三年级上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四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
课堂目标
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课前导入
1. 找出与下面各数相邻的整十数:
182 346 602 871
2. 找出与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十数:
327 213 482 194
3. 找出与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百数:
203 194 517 999
180、190
340、350
600、610
870、880
330
210
480
190
200
200
500
1000
自主探究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怎么利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呢?
可以先估一估
223大于200,234也大于200
223+234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 223+234得多少呢?
先估算 223+234
220+230=450,
223+234 一定大于 450,坐不下。
把 223 看成 220,把 234 看成 230。
自主探究
巩固练习
1.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 196 名和 226 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196接近200,441-200接近240,240和226相比,足够大了。
两个旅行团坐得下。
2. 按要求把下面的数填在相应的圈中。
(1)
203
195
123
285
308
215
114
接近100
接近200
接近300
203,195,
215
123,114
285,308
巩固练习
2. 按要求把下面的数填在相应的圈中。
(2)
接近440
接近450
接近460
452
447
436
441
458
459
463
436,441
452,447
458,459,
463
巩固练习
3. 妈妈有4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245>240 187>180
240+180=420(元)
245+187>400
答:400元买这两样商品不够。
巩固练习
4. 从北京到沈阳,飞机票700元,动车票218元,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
700-218
700

220
=480(元)
答: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480或500元。
或 700-200=500(元)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取整百数还是几百几十数要视情况而定。
完成本节课习题。
课后作业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