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声音 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 )了。
A.变小 B.变热 C.振动
2.当我们吹笛子时,我们听到了声音,这是因为( )。
A.笛子的振动发出了声音 B.笛子和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 C.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
3.敲打音叉会发出声音,敲打停止了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 )。
A.音叉停止振动后仍能发声 B.声音传到人耳需要一段时间 C.敲打停止后音叉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
4.流水的声音是由( )。
A.水的振动产生的 B.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C.岩石的振动产生的
5.( )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
A.把橡皮筋拉开拨动 B.拉松一点 C.把橡皮筋用力搓
二.填空题
1.声音可以在( )体、( )体、( )体中传播,它以波的形式传播。
2.耳由外耳、( )、( )三部分组成。
3.我们通常把声音的轻重称为声音的( )。
4.声音能在( )体,( )体,( )体中传播。
5.如图所示,相同的碗里装入不同量的水,用小锤敲击碗时,可发出不同音调,那么发声体主要是( ),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依次(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三.判断题
1.琴弦振动部分越长,声音越低;振动部分越短,声音越高。( )
2.空气的振动会引起人鼓膜的振动。( )
3.工地或工厂里各种机器的响声是自然界的声音。( )
4.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 )
5.每个人都会制造噪音,我们应该养成在公共场所低声交谈的习惯。( )
四.连线题
1.请将生活中有关声音的现象与解释用线连起来。
五.简答题
1.我们通常用哪些词来描述听到的声音?
2.如图,请你提出两个与“橡皮筋发出声音”有关的科学探究问题。
六.综合题
1.小明找到一些试管,在试管中装水后向试管口吹气,想吹奏乐曲“闪烁的小星星”。
根据乐谱分析,需要准备( )根试管。
1.小明准备的试管必须( )。
A.长短粗细相同 B.长短相同粗细不同 C.长短不同粗细相同
2.小明将试管排列整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往试管中加水,希望得到一个“从低音到高音”的乐器来吹奏。试管中的水量依序( )。
A.越来越多 B.越来越少 C.相同
3.假如小明的试管DIY乐器中的“哆1”音试管和“唻2”音试管的水位相差1厘米,那么“唻2”音试管和“咪3”音试管的水位相差大约( )。
A.1厘米 B.2厘米 C.3厘米
2.实验目的∶探究钢尺发声强弱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约20厘米。轻轻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力拨动,听声音的不同和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用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响度( ),轻轻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响度( )。说明声音的强弱与( )有关。
3.根据下面每幅图所提供的从1~8的顺序,用“高→低”或“低→高”来表示声音变化的规律。
(1)按1-8顺序敲击长短不同的金属条,声音变化的规律是( )。
(2)按1-8顺序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变化的规律是( )。
(3)用嘴向瓶口吹气,由于瓶内( )的振动能发出不同的音调,按照音调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是( )。
(4)通过以上实验,我发现:琴弦长短相同、粗细不同时,越粗的振动的越( ),发出声音越( )。粗细相同、长短不同时,越短的振动的越( ),发出的声音越(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A
5.A
二.填空题
1.气;液;固
2.中耳;内耳
3.强弱
4.气体;液体;固体
5.碗;降低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来描述声音。
2.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我们是怎样听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
六.综合题
1.6;A;A;A
2.大;强;小;弱;振动幅度
3.低→高;低→高;空气;丙、乙、甲、丁;慢;低;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