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单元测试卷-2020-2021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太阳和月球的相同之处的有( )。
A.都是球体 B.都是红色的 C.实际大小相同
2.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天气预报,最先播放的是( )。
A. B. C.
3.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下半月的月相(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4.不属于光源的是( )。
A.点亮的灯 B.萤火虫 C.月亮
5.首次登上月球的国家是( )。
A.美国 B.中国 C.俄罗斯
二.填空题
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 )、( )、( )。
2.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的地形,我们称之为( ),现在一般认为它是( )形成的。
3.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 )向( )移动的。
4.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 ),然后看到( )。
5.一天中大树的影子随太阳的( )和( )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太阳是从东南→西,大树的影子刚好相反,是从( )→( )→( )。
三.判断题
1.通过数格子比较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结果是十分准确的。( )
2.除了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来确定方向,我们还可以用指南针来确定方向。( )
3.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人体体重的65%。( )
4.阳光强烈时,不要用眼睛直视太阳,否则太阳光很容易刺伤眼睛。( )
5.日晷是利用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来计时。( )
四.连线题
1.连线题。
农历初二 农历初七 农历十五 农历二十七 农历二十二
五.简答题
1.月相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果月球本身会发光,那么我们会看到月相变化吗?如果月球不是围绕地球转动,那么我们会看到月相变化吗?
2.请写出太阳与影子的方向关系,以及北半球地面上的物体从早上到傍晚影长的变化规律?
六.综合题
1.关于环形山的形成,科学家认为是流星、小行星等撞击月球形成的,我们来做模拟实验。
1.在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原因中,托盘和细沙模拟的是( )。
A.月球 B.月海盆地 C.大小不同的环形山
2.制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扔球
B.可以扔完一个球取出再扔,也可以把所有球扔完后一起取出
C.必须朝同一个方向扔球
3.观察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的坑大,有的坑小 B.有的坑深,有的坑浅 C.有的坑重叠,有的没有坑
4.模拟制造的环形山与真实的月球环形山比较(如图),得出的结论是( )。
2.制作日晷的操作步骤:
①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 )的观察纸,在纸板上( )。
②根据太阳的( )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上。
③在纸板的中心,( )立上小短杆。
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 )。每次记录时,要标上( )。
⑤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的( )。
3.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有科学家用下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
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并写出你的依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B
4.C
5.A
二.填空题
1.光源;遮挡物;光屏
2.环形山;陨石撞击
3.西;东
4.帆顶;船身
5.方向;高低;西;北;东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答:月相的形成与月球围绕地球转动和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等因素有关。如果月球本身会发光,那么我们不会看到月相变化。如果月球不是围绕地球转动,那么我们也不会看到月相变化。
2.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一天中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且从早到晚先长后短再变长;一年中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
六.综合题
1.A;C;C;环形山的形成,可能是流星、小行星等撞击月球形成的。
2.同心圆;标注方向;照射角度;竖直地;位置和长短;观察的时间;变化的规律
3.答:碰撞说;第一幅图中有外来星球飞向原始地球,图二外来星球与地球相撞,图三空中有激射出去的天体及地球上的物质,这些物质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图四中的情景,即形成了月球,故上图符合了碰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