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声音 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同一个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弹时发出的声音( )。
A.越高 B.越低 C.没有变化
2.把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掉,钟罩里的闹钟的声音会越来越轻,是因为( )。
A.钟罩里可以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
B.钟罩里闹钟的振动越来越弱
C.钟罩里的声音随空气一起被抽掉了
3.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 )从话简传到听筒的。
A.棉线 B.空气 C.话筒
4.把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A.更模糊 B.更清楚 C.更快
5.我们把手放在耳廓后面,是为了( )。
A.扩大耳廓听得更清楚 B.控制声音进入耳朵 C.为了好看
二.填空题
1.任何物体振动都能发出( )。
2.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利用( )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3.对于弦乐器,音高主要取决于弦的( )、( )、( )、材料。
4.上课时,老师的声音是通过( )振动传入同学们的耳朵中的。
5.内耳中有一个像蜗牛模样的物体,我们称它为( )。里面充满了液体、布满了神经末梢。
三.判断题
1.小明说“昨晚雷声很大”,这是对雷声音量的描述。( )
2.声音可以用大小多少进行描述和记录。( )
3.我们的“土电话”主要是依靠空气传播,我们才听到声音的。( )
4.为了保护听力,我们不要长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 )
5.流水声、鸟叫声、雨声都属于自然界的声音。( )
四.连线题
1.把人耳各部分的名称与主要功能用线连起来。
外耳道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鼓膜 传递声波到中耳
听小骨 传递声波到内耳
耳蜗 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听觉神经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五.简答题
1.图中是一种常见的听诊器。人体内微弱声音为什么能清晰地传递到医生的耳朵中?
2.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听力?
六.综合题
1.在我们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中发现,
用力拉伸橡皮筋( );
轻轻拨动橡皮筋,( );
从以上现象中说明声音是( )产生的。
2.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唐代诗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这样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诗中的“高”指是( )。
A.声音的高低 B.声音的强弱 C.声音尖锐与否
2.唐代诗人杜甫在赠花卿中有这样的诗句:“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是形容声音很( )。
A.悦耳 B.很刺耳 C.很嘈杂
3.小明做“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时记录了如下数据。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就越(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声音就越( )。
(2)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 ( )决定的,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就越( ),物体振动的越慢,声音就越(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A
4.B
5.A
二.填空题
1.声音
2.乐器
3.长短;粗细;松紧
4.空气
5.耳蜗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听诊器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的性质,减少声音的分散可有效的增大响度,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递到医生的耳朵,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2.一是尽量避开噪音;二是避免乱挖耳朵;三是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以免震破骨膜;四是鼻、咽部发生炎症及时治疗,以免引起中耳炎;五是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六.综合题
1.橡皮筋没有发声;橡皮筋发出了声音;物体振动
2.B;A
3.低;高;频率;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