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教科版(2017秋)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声音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教科版(2017秋)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声音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10 08:2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声音 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一般情况下,成年女子的声带比成年男子的短,振动速度快,这说明( )。
A.女子音高比男子高 B.女子音高比男子低 C.女子音量比男子高
2.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 )决定的。
A.快慢 B.幅度 C.是否振动
3.唐代诗人杜甫在《赠花卿》中有这样的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形容声音( )。
A.很悦耳 B.很刺耳 C.很高
4.小金的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吉他,小金非常高兴,他拿过吉他仔细研究,发现吉他的弦有的粗有的细,松紧不同,声音也不一样。
①拨动吉他弦,声音最高的是( )。
A.最粗的弦 B.最细的弦 C.中等粗细的弦
②小金发现有一根琴弦声音有些低,他应该( )。
A.将这根琴弦调紧一些 B.将这根琴弦调松一些 C.用力弹
5.把玻璃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钟罩里的闹钟铃声会( )。
A.不变 B.越来越轻 C.越来越响 D.先变响再变轻
二.填空题
1.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 )决定的。同一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 );振动越慢,音调越( )。
2.制作完小乐器后,要在班级或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小乐器,与同学们进行( ),发现小乐器的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3.听觉神经的作用是( ),鼓膜有( )的作用。
4.人的( )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5.( )的弦,( )的弦,振动频率( ),音高( )。
三.判断题
1.拉伸皮筋就能使其发出声音。( )
2.如果有大陨石撞上月球,我们地球上的人也能听到撞击声。( )
3.音叉上面的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震动次数。( )
4.耳郭属于中耳的一部分。( )
5.敲击音叉时,音叉没有能量产生。( )
四.连线题
1.请将耳朵的结构与功能用线连起来
外耳道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鼓膜 传递振动到内耳
听小骨 传递声波到中耳
耳蜗 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听觉神经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耳郭 能帮助我们收集声音
五.简答题
1.想一想,上课时坐在教室里能听到哪些声音?
坐在教室里能听到的声音有?
2.物体振动的幅度与声音的强弱有什么关系?
六.综合题
1.小明和小叶用细棉线和纸杯制作了一个“土电话”。
(1)当两人距离较近时,他们可以不用“土电话”直接对话,这说明( )能传播声音。
(2)他们站在相距10米远的两个地方(不能直接对话),通过“土电话”实现了通话,这说明( )。
(3)如果有人用手捏住了“土电话”的棉线,小叶( )(填“能”或“不能”)听到小明的说话声。
(4)把棉线改为金属丝,用同样大小的声音说话,小叶发现听到的声音会( )。(强一些”或”“弱一些”)。
2.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唐代诗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这样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诗中的“高”指是( )。
A.声音的高低 B.声音的强弱 C.声音尖锐与否
2.唐代诗人杜甫在赠花卿中有这样的诗句:“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是形容声音很( )。
A.悦耳 B.很刺耳 C.很嘈杂
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二胡是一种拉弦乐器,有两根弦。现代二胡以纯五度定弦,在胡琴之中属于中高音域乐器。现在各地方根据需要的条件,独立发展出不同形状的弓弦乐器,如高胡、京胡、板胡、二弦、喇叭弦等。为满足中乐交响化的需要,根据二胡的制式,也另外发明了中胡等。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跟弦的下面三个因素有关。
(1)弦的粗细。(2)弦的长短。(3)弦被绷紧的程度。
我们用相同的力从二胡琴弦下端往上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 )到( )。我们用同样的力从上往下移动,发出的声音是从( )到( ),这是因为琴弦越短,振动越( ),声音越(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①B;②A
5.B
二.填空题
1.快慢;高;低
2.交流
3.将听觉信号传递给大脑;产生振动
4.外耳道
5.松;长;慢;低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同学的说话声、老师的讲课声、上下课铃声、老师的脚步声、翻书的声音。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六.综合题
1.空气;细棉线可以传递声音;不能;强一些
2.B;A
3.低;高;高;低;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