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地理(必修3)单元测试题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班级 姓名
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请将答案写在表格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是指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B、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C、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都很低
D、发达国家的平均城市化速度比发展中国家快
2、关于工业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化是指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人口比无关
B、我国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标准为15.4%,而世界为15%,所以中国已实现了工业化
C、工业化水平高农业化水平一定低
D、从农业就业人数和城镇人口指标看,中国的工业化刚刚走了一半左右的路程
3、下列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电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推进器”
B、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合理发展应是先工业化后城市化
C、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有联系,但并不是十分密切
D、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高,城市化水平就一定高
4、关于江苏省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正确的是
A、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
B、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大城市表现突出
C、服务设施是效益不佳、基础设施成本很高是由于乡镇工业过度集中所致
D、由于城市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所以不利于辐射和带动周边发展
5、关于城市化建设思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加快农村城市化
B、重点培育中心城镇,从而形成以城带乡、共同繁荣的局面
C、对于特大城市要加速发展以加强国际竞争力
D、对行政区进行划分,缩小管辖范围,有利于城乡管理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回答第6--10题。
6.下列关于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
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
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
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较大差异
7.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8.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9.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10.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加强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②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轻工业
③建设城市新区 ④加强规划与管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二、综合题(40分)
11.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分析回答(16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材料二: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双转移”具体是指珠三角的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输入
地区之一。现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形成荔枝、龙眼、花卉等生产和出口基地;粤西形成了6.7万公顷早熟荔枝、3.3万公顷香蕉、2万公顷菠萝、10万公顷糖蔗、10万公顷北运菜基地;粤东的名茶、沙田柚也有几万公顷之多;粤北则大规模种植烟草、杂果、药材等。
材料四:1998~2004年广东省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统计表
行业名称 增加值构成(%)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新兴产业:电子、电气、机械、石化 35.4 40.1 41.1
传统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 23.8 20.6 15.24
潜力产业:森林造纸、医药、汽车 2.0 4.6 6.65
(1)早期的珠三角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完成的生产环节是 ,以 产业为主;1990年后, 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珠三角的主导产业。(6分)
(2)根据材料一,简述1980-2002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6分)
(3)目前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广东省农业产品结构从以 作物为主转变为以 作物为主。(4分)
(4)目前,珠三角移出的产业主要是 密集型产业。造成这类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有 (填正确项字母,多项选择,全对才得分)(8分)
A.劳动力数量减少,成本上升 B.建设用地紧张,土地成本上升
C.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推动 D.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
E.本地产业升级的需要 F.其他地区具有市场、技术方面的优势
(5)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具体表现。(8分)
(6)就如何实现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三点以上建议。(8分)
广东湛江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地理(必修3)单元测试题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D B D C D A D
33.(共16分)
(1) 加工(和组装)环节 劳动密集型 高新技术
(2)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
(3) 粮食 经济
(4) 劳动(1分) BCE
(5)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业产业向城市有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有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6) ①(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②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③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④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⑤促进区域内及区域间的合作,加强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