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地理(必修3)单元测试题(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湛江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地理(必修3)单元测试题(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0-18 20:5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东湛江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地理(必修3)单元测试题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班级 姓名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请将答案写在表格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陕西省安塞县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据此回答1~3题。
1.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  )
A.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
B.史前及现代水土流失都以自然因素为主
C.史前及现代水土流失都以人为因素为主
D.史前以人为因素为主,现代以自然因素为主
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水土流失   B.风力强盛 C.土质疏松 D.高原地貌
3.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  )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D.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2009年2月1日正式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4~5题。
4.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关于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解决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
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则发展经济林木
D.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6~7题。
降雨量(mm) 降雨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33 弱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强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6.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7.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8~10题。
8.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9.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10.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1~13题。
1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13.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被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14、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图1)与黄河干流含沙量和流量变化示意图(图2),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48分)
(1)图2中A、B两条曲线中,表示流量曲线的是        ,表示含沙量曲线的是     。(6分)
(2)青铜峡至银川的一段黄河干流绕行在黄土高原的边缘,两岸附近还有一些沙漠分布,但这一段河水的含沙量却增加很少,试分析其原因。(8分)
(3)在潼关下游的干流上建设小浪底水利枢纽,其主要功能是          
         。(8分)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地区以及北方石山区。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7.8万平方千米,其中综合治理面积4.5万平方千米,实施封育保护3.3万平方千米。
材料2: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系统示意图。
(4)南方低山丘陵区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过程离不开沼气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沼气的好处有 (  )
①解决农村燃料问题 ②实现有机质还田 ③将污染物资源化 ④解决畜牧业的饲料来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林草植被在材料2所示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吸烟滞尘,调节气候 D.绿化、美化环境
(6)南方低山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是             。(4分)
(7)要恢复植被,必须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燃料问题。(14分)
广东湛江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地理(必修3)单元测试题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请将答案写在表格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A C B C D B C D B C A B
1、解析:人类社会之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已存在,故只能是自然因素;人类历史时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轮荒、开矿等人类活动造成的。答案:A
2、解析:水土流失是塑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而土质疏松等又是发生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答案:A
3、解析:现代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因此人类也可以根治水土流失。答案:C
4、解析:乙地坡度大且无植被覆盖,故乙地是四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答案:B
5、解析: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南方农村,如果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水土流失;而南方水热条件较好,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答案:C
6、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相同降雨强度下,流失泥沙量由小到大是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故D正确。
7、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混交林地泥沙量较小,油松幼林地(单一树种)泥沙量大,故①③正确。开垦坡地泥沙量最大,不能有效改善当地生态,故②错。荒草地与油松幼林地相比,降雨强度相同条件下,荒草地泥沙量小,故④错。答案:B
8、解析:图中曲线显示,侵蚀强度与坡度的关系是0~40°,随坡度的加大,侵蚀强度加大;40°~90°随坡度加大,侵蚀强度减弱。答案:C
9、解析:坡面上侵蚀强度受坡度、径流量、流速、地表植被覆盖度等影响。坡度大,受雨面积小,径流量小,因而侵蚀程度低。答案:D
10、解析:图中的鱼鳞坑由于地势低洼,可以拦截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在上方植树,有利于减少泥沙注入坑中,减少对坑的淤积。答案:B
11、C 12、A 13、B解析:本题组考查东南丘陵水土流失成因及治理。“红色荒漠”的自然原因是水土流失(水蚀)的结果;人为原因是滥伐森林,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加剧了土壤侵蚀。江西省丘陵山区治理水土流失,应依据山区自然条件特点,加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立体农业。
二、综合题
14、(1)A B
(2)①这一段河流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支流少、来沙少;②河流流经宁夏平原时,地势平缓,大量泥沙沉积。
(3)防洪、减淤、防凌,确保下游安全
解析:(1)河口以下的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故泥沙含量急剧增大。(2)从泥沙的来源(降水多、土质疏松)和去向(地势平坦导致沉积)两个方面分析。(3)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功能主要是防洪、减淤、防凌。
15、(4)A (5)B
(6)恢复地表植被
(7)开发水电、开发沼气、营造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推广节能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