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教学创新与能力提升
——构建高三复习的有效性
高三一轮复习中我的
如何处理基础巩固和能力提升的关系?
如何处理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关系?
如何处理老师的讲和学生的学和用的关系?
如何处理学生的练和老师的评的关系?
......
困惑
1 合理利用教材,夯基础重提升
4 精练习重讲评,重方法迁能力
3 灵活使用教辅,多途径强能力
2 勤整合小专题,拓视野升能力
1
合理利用教材,夯基础重提升
教材使用
抓能力
注重基础落实和能力提升相结合,巧用教材资料,创设新问题,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习惯和考纲要求的四大能力。
利用教材的阅读和思考,引导做题的基本思维和习惯,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并以此形成学生的基本历史思维能力。
工业革命——打造“世界工厂”
1.阅读教材,确立核心议题。
2.子目与节,段与段之间,段与标题之间有何关系?
3.集中解读核心内容的深度挖掘。
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些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1846年废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1842年颁布《矿井法》,1844年颁布《工厂法》,1847年颁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颁布了《公共卫生法》,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34年颁布《济贫法修正案》,维持了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
1.表格类阅读方法;
2.学生解读表格信息;
3.老师引导指出问题并纠正;
4.得出认识;
5.提出新的问题。
如何阅读教材:示例 必修一专题六第三节
方法:使用考题思维去阅读教材。
1.确立一个核心议题(往往可以根据材料出处、题目要求和
材料的核心词确定);
2.寻找围绕核心议题信息角度;
3.根据题目要求精读,提取信息并归纳概括。
步骤:1.根据课文标题《罗马法》确立核心议题:罗马法
2.课文有四个子目,根据标题构建本课的大框架
背景(第一子目第一段)
罗马法的起源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第一子目第二段和知识链接)
和发展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第二子目)
(注意:本部分应该注意概念的理解和区别:如习惯法、公民法、万民法等)
罗马法精神(第三子目)
积极
评价
局限 (第四子目)
3.关注教材重点部分的深层解读《十二铜表法》
将教材的知识链接,正文部分进行阅读,归纳出《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2
勤整合小专题,拓视野升能力
整合小专题
升能力
主要进行知识面拓展和专题构建,专题构建过程中至始至终围绕培养和提升考纲四大能力,遵循全国卷主观题的能力考查梯度。
3
灵活使用教辅,多途径强能力
灵活使用教辅
强能力
除了通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外,更侧重于强化能力提升,这个部分可以强化通史意识,时空观念;对于教辅补充材料要用出新意,基本立足点仍然是培养考纲能力要求。
第六单元:中国现代化的起步
试从不同视角(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各提炼一个主题观点并加以论证。
观点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叶,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开始出现近代文明的曙光。
文明史观:
论证: 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资产阶级主张建立西方的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政体,开始探索西方的近代政治文明。
经济上: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列强一步步加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以洋务运动为发端开始了工业文明探索的步伐。
思想上:伴随列强一系列侵华战争,西学也不断传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精神文明的探索历程,先后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④社会生活上:随着西方文明影响的不断深入,中国的衣食住行习也出现了近代文明的特征。
综述: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思想,中国开始了出现近代文明的曙光。
观点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叶,东西方文明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文明史观:
论证: 制度文明:19世纪60、70年代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潮流,资本主义代议制进一步确立和完善;而中国却日益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伴随着戊戌政变的发生,预备立宪的破产,清政府仍然以维持专制统治为核心。
物质文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不断深入,欧美各国渐成为强盛的工业国。中国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虽然近代民族工业也产生和发展了,但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农业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世界发展水平。
精神文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民主思想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产生,精神文明日益丰富。中国思想领域在西方近代思想的冲击碰撞下剧烈动荡,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也出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但影响范围有限,落后、守旧、封建思想仍然在中国占居主导地位。
综述: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叶,当西方近代文明不断丰富和成熟时,中国也出现近代文明的曙光,但是与西方近代文明呈现巨大差异性。
观点3: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叶,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逐步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
全球史观:
论证: 政治体系:19世纪60、70年代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潮流,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而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20世纪初,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先进的中国人顺应世界之潮流开始探索近代民主政体。
经济体系: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国加大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殖民体系: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20世纪初叶,西方列强完成对世界的瓜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19世界末,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局面,中国成为世界殖民体系的一个部分。
综述: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落后的中国逐步沦为资本主义的附庸。
第十四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与整体世界的形成
议题方向:1.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和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2.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3.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4.14世纪以来世纪经济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
《指南针》上的一个重难点
阅读教材,思考: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英国议会改革的发展演变趋势并分析原因。
趋势:选区划分日趋合理;选举对象不断扩大;财产限制不断降低;性别歧视逐渐消失;年龄限制不断放宽;体现出英国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不断扩大,受众范围扩大。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争取民主政治斗争的推动;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民主参政意识的增强;自然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公民的参政能力的提高。
4
精练习重讲评,重方法迁能力
精讲精练
迁能力
练,高频考点、易错易混、查缺补漏;
讲,讲方法、讲思路、讲延伸;
更要注重学生知识落实和能力的迁移。
考后反思:
谢谢大家,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