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960
1069
1127
北宋·定都东京(开封)
1276
南宋·定都临安(杭州)
1141
宋朝建立
南宋灭亡
王安石变法
北宋灭亡
宋金绍兴和议
1004
宋辽澶渊之盟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五代建立者简历及北宋的建立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旧五代史》
一、“弊”在何处?
一弊:藩镇割据
二弊:君弱臣强
三弊:武将权大
二、怎么“防弊”?
宋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赵)普曰:“……此无他故,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夺其权
收精兵
制钱谷
收权
分权(机构)
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
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地方精锐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换防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保证各州绝大部分赋税上交中央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
四监司
二府三司
①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盐铁 度支 户部)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②枢密院与“三衙”
分掌调兵权和统兵权
2、专制皇权的加强
3、宋朝强化专制集权的特征
1)、强干弱枝:
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分割宰相权力
2)重文轻武:
罢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3)实内虚外:
大部分禁军驻守京师,边疆兵力弱小。
积极:
1、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范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
和安定,维护政治稳定,强化中央集权。
2、进一步削弱相权,强化了皇权;
宋朝加强专制集权制度产生的评价
造就了地方的贫弱。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官僚机构庞大,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边疆空虚,同少数民族作战失利。(积贫积弱)
消极:
1.边疆压力
(1)宋辽关系
◎宋辽交战形势图图
辽太宗: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宋太宗: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宋真宗: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澶渊之盟”。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2)北宋与西夏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
北宋又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
1.边疆压力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宋夏和议: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赐
不可取,以钱财换和平虽然获得了一时的和平。但这种和平难以持久。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加剧了财政危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辽夏对北宋的威胁。
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可取。以钱财换和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面临的困境。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减少了相互之间的战争,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
2. 财政危机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大量授予官职
募兵政策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
积贫局面
积弱局面
内忧外患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2.财政危机(三冗二积)
范仲淹
1、背景:
①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②“庆历新政”失败。
③“三冗两积”,内忧外患。
2、改革的先行者
【庆历新政】
3、王安石的“大规模”变法
二、王安石变法
领域 措施 内容 作用
富国 青苗法 ①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均输法 ②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政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市易法 ③政府在东京设市易务
强兵 精简军队,缩减编制 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宋军的战斗力,但效果不佳,再败西夏。
推行强兵措施如 ④保甲法(对农民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等 限制高利贷对农民剥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节省费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
打破大商人垄断市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变法的另一面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刘挚《忠肃集》卷3《论助役法分析第二疏》
变法操之过急,引起社会纷扰
今出钱货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恐其道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
——《宋史·司马光传》
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
三、南宋的偏安
1.靖康之变(1127年)
2.绍兴和议(1141年)
满江红
——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课堂总结】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王安石变法
南宋的偏安
加强地方控制:行政、财政、军政
分散机构权力
抑制武将权力——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中央:二府三司、三衙、台谏
地方:四监司、通判
影响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边防压力
财政危机——三冗二积
北宋与辽
北宋与西夏
背景
主要内容(富国强兵)
评价
南宋的建立
宋金的战与和
防弊之政
新弊又生
试革新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