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文档属性

名称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10-18 22:07:22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我们温州哪几个月气温比较高
哪几个月气温比较低
哪几个月降水比较多 哪几个月降水比较少
家乡(浙江)一年四季的气候情况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平均气温/℃ 15 26 18 6
平均降水/㎜ 510 525 310 190
最高气温: 40℃;
最低气温: -13.4 ℃
极端气温
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一、气候:
下面的词语,哪些描述属于天气 哪些描述属于气候?
1、夏季多雨
2、晴转多云
3、雷雨交加
4、夏热冬冷
5、雪花飘飘
6、终年高温
天气
气候
短时间
多变性
长时间
稳定性
具体
表现
综合
概括
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一、气候:
哈尔滨的冬天
海南的冬天
温州、哈尔滨和海南这三个地区的冬季气温差别很大,是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北纬50°
北回归线23.5°



温州
海南
北温带
热带
北寒带
23 26'N
66 34'N
0
23 26'S
66 34'S
90 N
90 S



最基本的气候带
南寒带
南温带
热量
赤        道
-32℃
16℃
相差接近50℃
分析:海南和漠河的气候特征
海南
浙江
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
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 度 位 置:(基本因素)
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长夏无冬。如:海南
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夏季短,
冬季长而寒冷。
如:哈尔滨
纬度主要影响 。
气温
青岛:温差小平均降水量600mm
柴达木:温差大.平均降水50mm 以下
问题:处于同一纬度的内陆和沿海.在同一个太阳的照射下,为什么沿海温差小,降水多?
中午
同一时刻,为什么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
海水很凉
沙子很烫
傍晚
沙子变凉了
海水很暖和
1、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热量_______, 烧开一壶水比烧热一壶水需要热量_______ ,由此可见:
2、烧开一壶水和烧开一壶的煤油需要热量一样吗?


水的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也越大。
实验:取两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加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然后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使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吸收相同的热量。

煤油
1)经过相同时间的加热后, 温度升得快些,
温度升得慢些。
煤油

2)若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那么 要多加热一些时间,也就是说,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需要吸收较 的热量



煤油

2、海陆性质对气候的影响--比热 C
(1)概念:单位质量的 ,在温度升高 时所吸收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 。
(2)单位:
(3)水的比热: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要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某种物质
1℃
热量
比热
焦/(千克· ℃ )[J/(kg.℃)]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4.2×103焦/(千克.℃)
意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时要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耳。
有一只铜碗,重100克,人们通过往铜碗里加开水的方法使铜碗的温度由原来9℃升高到14℃,假如不考虑铜碗的自身散热问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铜碗共吸收了多少焦耳的热量
C铜=0.39×103 J/(kg·℃)
195J
看比热表,找规律
水 4.2×103 甘油 2.5×103 铁,钢 0.46×103
酒精 2.4×103 砂石 0.92×103 铜 0.39×103
煤油 2.1×103 干泥土 0.84×103 水银 0.14×103
冰 2.1×103 橡胶 1.7×103 玻璃 0.67×103
单位:J/(kg·℃)
比热表的阅读得出:
⑴水的比热最大。(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
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如:水和冰
思考:比较水和砂、土的比热大小,说说海洋和陆地会对气候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分析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验证你的猜想。
水的比热比砂、土的大,吸收同样多的热量,升温慢,放出同样多的热量,降温也慢。所以沿海地区温差小。
吐鲁番-8℃
北京0℃
吐鲁番32℃
北京28℃
吐鲁番气温年较差大
北京气温年较差小
读图:比较北京和吐鲁番的气温年较差,想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结论]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冬季降温幅度较大的是________,夏季升温幅度较大的是________。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砂土的比热比水小、吸热时升温快,放热时降温快,所以,同一纬度的地区,冬季大陆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夏季大陆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陆地
陆地
海洋增温和降温都比陆地慢,
近海地区,一般降水较多;大陆腹地,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
1.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完全建成后,三峡库区的气温会受到一定影响:夏天比原来下降2℃左右,而冬天比原来升高2℃左右,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库区里的水的比热大,夏天不容易升温,冬天也不容易降温,温度变化小。
2.为什么我国吐鲁番盆地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现象?
答:因为吐鲁番盆地砂石、泥土较多,这些物质的比热容较小,太阳一晒,它们的温度很快升高;太阳一落山,温度很快降低,所以早晚温差较大。
作业
必做: 作业本A:第2章第8节
选做:
第二课时
练习:
1、关于比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比热跟温度有关
B.物体的比热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C.物质的比热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D.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越大
C
2、铝的比热为0.88×103焦/(千克·℃)它表示的意义是( )
A.1千克的铝吸收的热量是0.88X103焦
B.0.88×103千克的铝,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1焦
C.铝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0.88×103焦/(千克·℃)
D.1千克的铝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是0.88X103焦
D
练习:
3、水的比热比其它物质都大,下列现象中利用这一特性的是 ( )
A 、夏天在地面泼水纳凉
B 、冬天,在地窖中放桶水,可防止储存的蔬菜冻坏
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
D、在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B
4、把质量相同的水、铁、橡胶、水银都加热到50℃,让它们释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温度最高的物质是___。
5、说说海洋和陆地会对气候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沿海地区受到海洋的调节,夏季较凉快湿润,冬季较温暖,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远离海洋的大陆内部或受海洋影响极小的地区,降水少,干燥,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

6、砂石的比热大于铝的比热,质量相等的水和铝,如果吸收相等的热量,则温度升高较多的是 。如果它们升高相等的温度,则吸收热量较多的是 。
7、讨论题: 春季农村在水稻育秧时,农民常在傍晚时向秧田灌水,早上又把秧田的水放浅,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砂石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2)在对流层,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珠穆朗玛峰南北坡植被的比较
南北两侧的植被
相差如此之大
积雪冰川


暖湿空气在前进途中遇到地形阻挡,
被迫沿迎风坡爬升,在山的背风坡
气流下沉。
迎风坡
背风坡
气团沿迎风坡爬升
水汽遇冷凝结
降水
1000
2000
20℃
8℃
14℃
A
B
C
暖湿空气在前进途中遇到地形阻挡,
被迫沿迎风坡爬升,在山的背风坡
气流下沉。
迎风坡
背风坡
气团沿迎风坡爬升
水汽遇冷凝结
降水
1000
2000
20℃
8℃
14℃
A
B
C
所以迎风坡的降水比背风坡多,
这类降水叫地形雨.
(3)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向阳坡比背阳坡温度高
台湾岛地形图
材料分析:我国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上的火烧寮,这里年降水量最多达6558毫米,而在它的背侧降水只有1000毫米左右。
地形雨示意图
地形雨: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4、季风
(1)概念:不同季节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
季风: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
冬季风
夏季风
气温__
气温__
气压__
气压__
风从___吹向___
冬季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冬季风
气温__
气温__
气压__
气压__
风从___吹向___
夏季




海洋
陆地
陆地
海洋
夏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思考]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温度
    和湿度状况有何差异?
我国的季风特点: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暖热多雨。
世界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小结
2、庐山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而它所在江西九江市却是我国夏季的高温中心之一,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为什么北极终年冰天雪地,而温州却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季酷暑 ?
作业
必做: 作业本B:第2章第8节
选做:同步特训§2.8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2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①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②了解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③理解比热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质比热的差异。
④理解陆地和海洋比热不同对气温的影响。
⑤理解地形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⑥了解季风的概念,理解我国季风的形成机理。
技能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
③能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②体验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气候的各因素,比热;
难点:比热概念,季风概念。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问题教学。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并结合生活实际;
[教学思路]
本节课在学习了天气的基础上,再学习气候。通过大雁南飞图片,引出动物生命活动的节律与气候变化有更密切的联系。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的季节变化明显,而学生对气候变化是有亲身体验的。故让学生通过定性地描述一年四季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引出气候的概念,并进一步得出天气和气候的联系。
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我国各地的气候差异也很大,是由于不同的地区影响气候的因素是不同的。然后分别分析了纬度、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地形、季风对气候的影响。其中在教海洋和陆地的性质时,涉及到比热。不同物质的比热可能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实验的方法能比较直观地让学生建立起比热的概念。问题讨论也作为分析的主要途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大雁南飞问;冬天将要来临,大雁为何南飞? 学生回答:冬天寒冷,大雁到较温暖的南方过冬。 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引出新课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新课教学:(一)气候:讨论:我们温州哪几个月气温比较高 哪几个月气温比较低 哪几个月降水比较多 哪几个月降水比较少 得出不同的季节气温和降水是不同的,我们可以说不同季节气候是不同的。设问:什么是气候?板书: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练习:下面的词语,哪些描述属于天气 哪些描述属于气候?(见课件)两者有何区别?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比天气的影响更为长久和深远。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活动等都受到气候变化的很大制约。提问:一个地区的气候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学生读表,听讲;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天气是某一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而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学生讨论 由学生的亲身体验得出,说明科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图片:哈尔滨和海南的冬天思考:温州、哈尔滨和海南这三个地区的冬季气温差别很大,是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图片:中国平均气温图与世界热量带图分析。讨论:中国的纬度位置跨五带中的哪几带? 1、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师:由于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它们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热带地区全年高温,长夏无冬;温带地区的气候变化显著。图片分析:因此,我国的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地处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温州位于我国和浙江省东南沿海,纬度较低,是全省最南地区,平均昼长、太阳高度以及所得到太阳辐射热量也比其他地区多,这就是温州成为我省气候温暖和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原因所在。南部的苍南县纬度低,气温较高;北部乐清、永嘉纬度高,气温较低。归纳并板书:(略) 学生讨论;学生回答:热带、北温带。学生听讲。 回顾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多了解影响自己家乡的气候因素之一。
展示图片:柴达木和青岛的气温差情况比较。思考:1、处于同一纬度的内陆和沿海.在同一个太阳的照射下,为什么沿海温差小,降水多?2、同一时刻,为什么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说一说:1、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热量_______, 烧开一壶水比烧热一壶水需要热量_______ ,由此可见?2、烧开一壶水和烧开一壶的煤油需要热量一样吗?演示实验:加热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用相同高度的石棉网,在相同的时间里吸收相同的热量。(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情况。归纳并板书: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由学生的回答引出比热的概念: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单位:焦/(千克. ℃),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 ℃),表示1千克水温度升高1 ℃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或1千克水温度降低1 ℃时,需要放出的热量为4.2×103焦。算一算(选用)指导学生阅读P87页的几种物质的比热表。比热表的阅读得出:⑴水的比热最大。(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如:水和冰 思考:比较水和砂、土的比热大小,说说海洋和陆地会对气候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中国1月份和7月份的平均气温分布图,验证你的猜想。读图:1、比较纬度相近的北京和吐鲁番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及其差值的大小。 2、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比较冬季降温和夏季升温幅度大小。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师:近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大陆腹地年较差大,如西沙群岛只有6℃,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气温年较差高达46.7℃。海洋上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更丰富。浙江省平均年降水量约为1200—2000毫米,塔里木盆地年平均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补充:温州东部濒临最大的太平洋,海洋对大陆的增温增湿作用非常明显,夏季由于水体热容量大,水温略偏低,湿润而凉爽的海风对大陆起到明显的降温作用,给我市带来冬暖夏凉,雨水充沛的气候特点。 学生猜想: 学生填空学生认真观察后填空,回答:在相同的时间里,酒精温度升得快些,水温度升得慢些;要使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吸收较多的热量。学生仔细看表,得出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水的比热比较大。学生回答; 学生读图,回答:1、北京最冷月是0℃,最热月是28℃,气温年较差小,吐鲁番最冷月是-8℃,最热月是32℃,气温年较差大。2、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陆地冬季降温快,夏季升温快。原因是水的比热比砂石的比热大。学生听讲;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实验的方法能比较直观地让学生建立起比热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扩充学生知识面。
课堂小结:结合板书进行总结 学生听讲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有系统性
练习:1.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完全建成后,三峡库区的气温会受到一定影响:夏天比原来下降2℃左右,而冬天比原来升高2℃左右,为什么? 2.为什么我国吐鲁番盆地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现象? 学生练习 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布置作业] 必做: 作业本A:第2章第8节
选做:
[板书设计]
§2—8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气候:
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低纬地区,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多,气温最高;
高纬地区,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气温最低。
海陆分布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比热:
概念: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单位:焦/(千克. ℃),
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 ℃):表示1千克水温度升高1 ℃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或1千克水温度降低1 ℃时,需要放出的热量为4.2×103焦。
海洋增温和降温都比陆地慢,
近海地区,一般降水较多;大陆腹地,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导入新课:课前练习(选用) 学生回答: 复习旧知识;
新课教学:图片分析:为什么“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板书: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就有明显的差异。指导学生读图,并回答:(1)比较山顶和山麓的气温。(2)在对流层,气温与地面高度有何关系。(3)比较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量。补充:降水在一定高度内(3500米)随地势升高而增加。讨论:迎风坡为什么多雨,背风坡为什么少雨?结合动画分析:从图中看出,水平运动的湿润气流受地形阻挡而在山地的迎风坡沿山坡爬升,由于温度逐渐降低,使空气冷却降温,水汽凝结,形成降水。越过山顶后,气流在背风坡下沉,由于越往下沉气温越高,相对湿度越来越小。空气很难凝结降水,使背风坡的天气晴好。举例:台湾的地形雨 学生猜想原因学生认真读图,回答:(1)山顶的气温一般山麓低;(2)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约为6℃。(3)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听讲和回答。 通过认真读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独立的思考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知识的迁移。
季风:季风是指在不同季节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我国的季风主要是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季风的另一原因。根据图片讨论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形成:同一纬度的中国大陆和太平洋,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别是哪个高?这种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对气压高低分布有什么影响?大陆与海洋高气压和低气压的变化会对风向产生什么影响?录象小结师: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我国在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思考: 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温度和湿度状况有何差异?提示: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海面空气向陆地补充,于是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东南季风;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干燥寒冷,而东南季风则带来暖湿气流。 学生听讲;学生讨论,回答: 1、冬季太平洋高,夏季大陆高。2、冬季陆地气压高于海洋,夏季海洋气压高于陆地。3、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学生听讲。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听讲;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课堂小结:根据知识网络 学生听讲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有系统性
练习:课后练习1、2、3。 补充练习 学生练习 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布置作业] 必做: 作业本B:第2章第8节
选做:
[板书设计]
§2—8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3、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1)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2)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
4、季风:
(1)冬季,气温陆地低于海洋,气压陆地高于海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气压陆地低于海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2)西北季风干燥寒冷,东南季风带来暖湿气流。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