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实高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第一周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实高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第一周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10 14:1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阳县实高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第一周考试
地理试卷
1. 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
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
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小,1月初最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 北京时间2月4日(除夕)20:00,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在央视1号演播大厅开播。如图为除夕当天甲、乙、丙、丁四地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回答第2~3题。
(1) 当春晚开始时刻,关于甲、乙、丙、丁四地发生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 甲地月明星稀 B. 乙地华灯初上 C. 丙地旭日东升 D. 丁地朝阳明媚
(2) 结合图文材料判断,与央视春晚进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①央视春晚开始后1小时,地球上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超过总面积的3/4
②央视春晚开始后2小时,丙地广场上旗杆的影子朝向偏西
③央视春晚开始后3小时,120°E经线大部分位于夜半球
④央视春晚开始后4小时,丁地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3. 2020年3月5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载的一张照片(如图)温暖众人。照片记录下的是当天武汉市(114°E,30°N)某医院一位医生和患者的背影。下面是四位同学绘制的武汉市当日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横坐标均使用北京时间,其中最接近当日实际的是(  )
A. B.
C. D.
4. 如表是一年中四地昼长最大差值(R)资料,读表完成第5~6题。
① ② ③ ④
R 2小时26分 24小时 0小时 5小时42分
(1) 四地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①④③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④②
(2) 一年中①地最长昼长和④地的最短昼长分别为(  )
A. 13小时13分和10小时47分 B. 13小时13分和9小时9分
C. 14小时51分和10小时47分 D. 14小时51分和9小时9分
5. 3月21日,在北京工作的小明下班途中发现太阳很美,举起相机拍摄到了如图画面。读图完成7~8题。
(1) 可以推测小明的拍摄时间和朝向大致为(  )
A. 11点东南 B. 18点正西 C. 15点西北 D. 19点西北
(2) 若下一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再次拍摄同样场景,选择最近的日期应该是(  )
A. 4月21号前后 B. 6月22号前后 C. 9月23号前后 D. 12月22号前后
6. 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读“丹霞地貌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9~11题。
(1) 塑造图1中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 B. 海浪侵蚀 C. 冰川侵蚀 D. 流水侵蚀
(2) 图2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外力作用 B. ②——重熔再生
C. ③——变质作用 D. ④——冷却凝固
(3) 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为图2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 马耳他是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岛国,如图为马耳他简图,和其著名景点“蓝窗”景观图。据此回答第12~13题。
(1) 下列关于“蓝窗”形成过程中所受的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  )
A. 海水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B. 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海水侵蚀
C. 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海水侵蚀 D. 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沉积作用
(2) 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8. 读我国太行山脉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如图),据此完成14~15题。
(1) 图中太行山脉西侧的铁路(  )
A. 沿河谷分布 B. 沿山脊分布
C. 沿冲积扇边界分布 D. 沿山麓地带分布
(2) 太行山以东的人口超50万的城市大多分布在(  )
A. 河流下游平原地区 B. 海拔较高的地区
C. 河口三角洲地区 D. 山麓冲积扇地区
9. 读图,受台风影响,9月16日12:00至9月16日20:00深圳风向的变化为(  )
A. 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 B. 由东南风转为东北风
C. 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 D. 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
10. 图甲示意南美大陆上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乙是图甲中40°S纬线穿过的河流的剖面图。读图完成17~19题。
(1) 图甲中②⑤两地(  )
A. ②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⑤地小 B. ②地的年降水量比⑤地小
C. ②地的冬雨率比⑤地小 D. 七月份都吹西南风
(2) 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目前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天气晴朗 B. ②地风速比①地大
C. ③地有冷锋移来,云层较薄 D. ④地吹偏北风,降水较多
(3) 关于河流剖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岩层戊形成年代比岩层丁晚
B. 东岸比西岸侵蚀严重
C. 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层乙形成之后
D. 河流出现于岩层丙形成之前
11. 下列箭头表示北半球中纬西风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2. 如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和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21~22题。
(1) 图中气候类型对应地区的分布,正确的是(  )
A. 甲—①、乙—②、丙—③、丁—④
B. 甲—④、乙—②、丙—①、丁—③
C. 甲—①、乙—③、丙—②、丁—④
D. 甲—④、乙—③、丙—①、丁—②
(2) 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雨热不同期的是甲 B. 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丙
C. 年降水量最少的是丁 D. 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的是乙
13. 读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下列有关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 乙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 丙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 D. 丁生长旺盛——常年高温多雨
14. 每年随着干、湿季节的变化,东非高原上食草动物就会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之间来回迁徙。据此完成24~25题。
(1) 当①地有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时,①地正受(  )
A. 中纬西风带控制 B.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 东南信风带控制 D.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 野生食草动物从②地迁徙到③地的时间可能是(  )
A. 12月—次年5月 B. 7月底—8月中下旬
C. 10月底—11月底 D. 1月中上旬—3月底
1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天气和气候不仅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影响巨大,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主要山河分布示意图和丁地各月降水量统计。某年1月份,某考察队自甲地经乙、丙地至丁地考察。考察队员从滨海地区前行,发现自甲地至乙地沿途天气变化明显;乙地与丙地距离很近,但是自然景观迥异。
(1)从气象条件角度分析在甲地山顶开展天文观测的优势。
(2)指出该考察队自甲地至乙地的过程中(1月),沿途的天气特点的差异(分前段路程和后段路程)。
(3)比较乙、丙两地降水量多少,并分析原因。
(4)南美洲国家打算修建一条横跨东西两岸经过丁地的东西向铁路,但是困难很多,请列举两条自然方面。
读我国广西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村落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简述自然环境对图示公路选线的影响。
(3)图中①②③④附近公路段,在修建过程中哪段要特别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试分析原因。
16. 答案
1.【答案】C
2.【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3.【答案】A
4.【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5.【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6.【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A
7.【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8.【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9.【答案】A
10.【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11.【答案】A
12.【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13.【答案】C
14.【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15.【答案】
(1)到达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影响,降水稀少,晴天多,云量少;位于山巅,地势高,空气稀薄,能见度高;海拔较高,气温的季节变化、日变化较小。
(2)前段路程以晴天为主,后段路程多阴雨天气。
(3)乙地位于山脉西侧,来自海洋的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丙地位于山脉东侧,西风的背风坡,西风越过山地后,气流下沉,降水稀少。
(4)东部河流多;西部有高山。
16.【答案】
(1)特点:村落主要沿河谷分布。原因:图示区域为山区,河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利于生产、生活和对外联系。
(2)公路沿河谷平原修建,避免跨越河流,降低建设难度和投资,减小工程量。
(3)④附近路段。原因:该路段附近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大,易发生崩塌、滑坡灾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