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11 摩擦力 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分层作业11 摩擦力 解析卷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10 13:5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摩擦力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表面粗糙的物体,只要直接接触就会产生静摩擦力
B.静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C.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两个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总是一个定值
C [由于静摩擦力产生在彼此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又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所以A错误;静摩擦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不能说成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B错误、C正确;两物体间静摩擦力的大小通常随物体所受其他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D错误.]
2.如图所示,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地交叉对插,然后各抓住一本书的书脊用力对拉,平时随手很容易移动的两本书竟会变得像强力胶粘在一起似的,难舍难分,关于其中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大了摩擦的接触面积  B.增大了摩擦因数
C.增加了摩擦力的个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ABD [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地交叉对插后,每页间的动摩擦因数没有改变,但每页间都有压力作用,拉开两本书的力等于一本书的每页受到的摩擦力的和,相当于增加了摩擦力的个数,C项正确.]
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货箱,货箱所受的重力G=1 000 N.某人用F=400 N的水平力拉货箱,没有拉动.则货箱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是(  )
A.400 N      B.600 N
C.1 000 N D.1 400 N
A [由于没有被拉动,货箱仍然处于平衡状态,所受静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即摩擦力大小也为400 N,故A正确.]
4.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一种特殊的“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水平收回手掌以达到拖拉凳子的目的.如果甲、乙与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且在乙端的凳子上面放四块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凳子向甲方移动
B.凳子向乙方移动
C.凳子在原地不会被拉动
D.凳子向体重大的同学一方移动
B [本题考查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与规律,甲、乙与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但是凳子的右端上面放了四块砖,这样乙与凳子间的压力就大一些,所以最大静摩擦力就大,这就决定了乙与凳子之间不容易滑动,所以凳子向乙方移动,选项B正确.]
5.(多选)如图所示,有一刚性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注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C.水平力F可能不变
D.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
AC [由题知容器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力,所以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故A正确,B错误;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若最大静摩擦力大于重力时,力F可能不变,若最大静摩擦力小于等于重力时F要增大,故C正确,D错误.]
6.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B的质量均为1 kg,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3,同时用F=1 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B上,则地面对物体B、B对物体A的摩擦力分别为(g取10 m/s2)(  )
A.6 N 3 N     B.1 N 1 N
C.0 1 N D.0 2 N
C [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零;再以A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Ff=μmg=3 N>1 N,可知B对A的摩擦力与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为1 N,所以选项C正确.]
二、非选择题(14分)
7.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 以木块1为研究对象,它所受到的摩擦力为F=μFN=μm1g,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弹簧弹力
T=F=μm1g,
而根据胡克定律T=k(d-L)
所以两木块之间的距离d=+L.
[答案] +L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一物块m在水平力拉动下,沿静止的水平传送带由A端运动到B端,如图甲所示,这时所受摩擦力为F1;现开动机械让传送带向左匀速传动,再次将同样的物块m由传送带的左端匀速拉动到右端,这时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2,如图乙所示.F1、F2的大小关系满足(  )
甲         乙
A.F1=F2 B.F1C.F1>F2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A [两种情况下,物块与传送带之间均为滑动摩擦力,只是相对速度不同而已;由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FN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无关,故选A.]
2.钻石联赛上海站百米大战中,苏炳添以10秒09的成绩夺冠,成为第一个在钻石联赛百米夺冠的中国人.他奔跑途中的两个瞬间,其受力可简化成图甲、乙.用Ff1、Ff2分别表示他在图甲、乙两瞬间所受到的摩擦力,则关于Ff1、Ff2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Ff1向后,Ff2向后
B.Ff1向前,Ff2向前
C.Ff1向前,Ff2向后
D.Ff1向后,Ff2向前
C [在苏炳添奔跑途中,后脚用力向后蹬,他才向前运动,正是由于地面给后脚一个向前的静摩擦力,才使他能向前运动;而当前脚向前跨时,正是由于地面给前脚一个向后的静摩擦力,他才不会向前滑动,所以前脚受到地面的向后的静摩擦力,故选C.]
3. (多选)有一辆遥控玩具汽车,已知车内电动马达驱动后轮转动.将玩具汽车的后轮、前轮分别放在平板小车甲、乙之上,如图所示,按动遥控器上的“前进”“后退”键,汽车就能前进或后退,地面与甲、乙车之间的摩擦力不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按动遥控器上的“前进”键,乙车对前轮摩擦力向前,乙车相对地面向前进
B.按动遥控器上的“前进”键,甲车对后轮摩擦力向前,甲车相对地面向后退
C.按动遥控器上的“后退”键,甲车对后轮摩擦力向后,甲车相对地面向前进
D.按动遥控器上的“后退”键,乙车对前轮摩擦力向后,乙车相对地面向后退
BC [当按动遥控器上的“前进”键时,后轮是主动轮顺时针转动,甲车对后轮施加一个水平向前的摩擦力,甲车会受到一个水平向后的反作用力,所以甲车相对地面向后退.而前轮是从动轮,乙车对前轮的摩擦力向后,前轮对乙车施加向前的反作用力,乙车相对地面向前进,选项A错误,B正确.同理,可分析得出选项C正确,D错误.]
4.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竖直墙壁和物块连接,物块位于水平面上.A、B是物块能保持静止的位置中离墙壁最近和最远的点,A、B两点离墙壁的距离分别是x1、x2.物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B.
C. D.
C [设弹簧原长为L,由胡克定律,对物块离墙壁最近的点有k(L-x1)=Fmax,对物块离墙壁最远的点有k(x2-L)=Fmax,联立解得k=,选项C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
5.(10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的长金属板B与铁块A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铁块A的质量m=1 kg,用水平力F向左拉金属板B,使其相对于A向左运动,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__N,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g取10 m/s2)
[解析] 从题图中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50 N,铁块A受到弹簧的拉力F=2.50 N,由于铁块A处于平衡状态,所以A受到的摩擦力Ff=2.50 N.由Ff=μmg得μ===0.25.
[答案] 2.50  0.25
6.(16分)重为10 N的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水平方向的力拉木块,同时木块的受力点连接测力的传感器,如图甲所示,当拉力逐渐增大时,木块先静止后做加速运动,从计算机屏幕上得到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Ff随拉力F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线及题意,求:
甲        乙
(1)木块所受最大静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 (1)由图线可知木块所受最大静摩擦力Ffmax=6.0 N,滑动摩擦力Ff=5.0 N.
(2)由Ff=μFN,得μ===0.5.
[答案] (1)6.0 N 5.0 N (2)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