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八)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指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 m/s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 )
A.7 m/s B.10 m/s C.14 m/s D.20 m/s
C [设汽车刹车后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mg=ma,所以a=μg,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v=2ax,故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v0===14 m/s,选项C正确.]
2.用30 N的水平外力F拉一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20 kg的物体,力F作用3 s后消失,则第5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
A.v=7.5 m/s,a=1.5 m/s2
B.v=4.5 m/s,a=1.5 m/s2
C.v=4.5 m/s,a=0
D.v=7.5 m/s,a=0
C [前3 s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0== m/s2=1.5 m/s2,3 s末物体的速度为v=a0t=1.5×3 m/s=4.5 m/s;3 s后,力F消失,加速度立即变为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5 s末的速度仍是3 s末的速度,即4.5 m/s,加速度为a=0,故C正确.]
3.一个雨滴质量为m,自云层中由静止落下,在空气中竖直下落,受到的空气阻力Ff的大小与其下落速率v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即Ff=kv.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雨滴下落的最大加速度小于g
C.雨滴下落的最大速度可能为mg/k
D.雨滴可能做减速运动
C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雨滴下落加速度a=,v从0开始逐渐增大,开始时a=g,随速度的增大,a逐渐减小,至mg=kv时a减小到0,速度不再变化,故雨滴在下落过程中,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B、D错误;若雨滴下落高度足够高,即雨滴在落地前能做匀速运动,则雨滴的最大速度为vm=,选项C正确.]
4.如图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量程为20 N,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甲和乙系住一个质量为1 kg的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为10 N,当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变为8 N,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
A.2 m/s2 B.4 m/s2
C.6 m/s2 D.8 m/s2
B [当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变为8 N时,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变为12 N,这时物块所受的合力为4 N.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物块的加速度a==4 m/s2,故选项B正确.]
5.质量为0.8 kg的物体在一水平面上运动,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物体不受拉力作用和受到水平拉力作用时的v t图线,则拉力和摩擦力之比为( )
A.9∶8 B.3∶2
C.2∶1 D.4∶3
B [由题可知,图线a表示的为仅受摩擦力时的运动图线,加速度大小a1=1.5 m/s2;图线b表示的为受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运动图线,加速度大小为a2=0.75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1=Ff,ma2=F-Ff,解得F∶Ff=3∶2,B正确.]
6.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如果质量为m的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从开始跌落到安全带对人刚产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离为h(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此后经历时间t安全带达到最大伸长,若在此过程中该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则该段时间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
A.+mg B.-mg
C.+mg D.-mg
A [设高空作业人员自由下落h时的速度为v,则v2=2gh,得v=,设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又v=at,解得F=+mg.]
二、非选择题(14分)
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00 kg的箱子静止在水平面上,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现对箱子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拉力,经t1=10 s后撤去拉力,又经t2=1 s箱子停下来.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
(1)拉力F大小;
(2)箱子在水平面上滑行的位移x.
[解析] (1)撤去拉力前,箱子受重力mg、支持力FN、拉力F、摩擦力Ff作用,设运动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FN+Fsin θ-mg=0,Ff=μFN
Fcos θ-Ff=ma1
撤去拉力后,箱子受重力mg、支持力F′N、摩擦力F′f作用,设运动加速度为a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
-μmg=ma2,a1t1+a2t2=0
解方程,代入数据得:F=500 N.
(2)撤去拉力前,箱子做匀加速运动:
x1=a1t
撤去拉力后,箱子做匀减速运动:
x2=·t2
解方程,代入数据得:
x=x1+x2=27.5 m.
[答案] (1)500 N (2)27.5 m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每根杆上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b、c处释放(初速度为0),用t1、t2 、t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d所用的时间,则( )
A.t1t2>t3
C.t3>t1>t2 D.t1=t2=t3
D [小滑环下滑过程中受重力和杆的弹力作用,下滑的加速度可认为是由重力沿细杆方向的分力产生的,设细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cos θ=ma. ①
设圆心为O,半径为R,由几何关系得,滑环由开始运动至d点的位移为
x=2Rcos θ. ②
由运动学公式得x=at2. ③
由①②③联立解得t=2.
小圆环下滑的时间与细杆的倾斜情况无关,故t1=t2=t3.]
2.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图中v、a、Ff和x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C [物体在斜面上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作用,其摩擦力大小为Ff1=μmgcos θ,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v t图象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 t图象为水平直线,故A、B错;物体的x t图象应为两段曲线,D错;物体到达水平面后,所受摩擦力Ff2=μmg>Ff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正确选项为C.]
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正方体物块置于风洞内的水平面上,其一面与风速垂直,当风速为v0时刚好能推动该物块.已知风对物块的推力F正比于Sv2,其中v为风速、S为物块迎风面积.当风速变为2v0时,刚好能推动用同一材料做成的另一正方体物块,则该物块的质量为( )
A.64m B.8m C.32m D.4m
A [设物块受水平面的支持力为FN,摩擦阻力为Ff,正方体棱长为a,物块被匀速推动,根据平衡条件,有
F=Ff
FN=mg
其中F=kSv=ka2v
m=ρa3则Ff=μFN=μmg=μρa3g
解得a=
当风速变为2v0时,则能推动的物块边长为原来的4倍,则体积为原来的64倍,质量为原来的64倍,选项A正确.]
4.(多选)如图所示,5块质量相同的木块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当用力F推第1块木块使它们共同加速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右向左,相邻两块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依次变小
B.由右向左,相邻两块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依次变大
C.第2块木块与第3块木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为0.6F
D.第3块木块与第4块木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为0.6F
BC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5μmg=5ma.再选取1、2两块木块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μmg-FN=2ma,联立两式解得FN=0.6F,进
一步分析可得,从左向右,相邻两块木块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依次变小的.选项B、C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
5.(12分)某飞机场利用如图所示的传送带将地面上的货物运送到飞机上,传送带与地面的夹角θ=30°,传送带两端A、B的距离L=10 m,传送带以v=5 m/s的恒定速度匀速向上运动.在传送带底端A轻放上一质量m=5 kg的货物,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求货物从A端运送到B端所需的时间.(g取10 m/s2)
[解析] 以货物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cos 30°-mgsin 30°=ma,解得a=2.5 m/s2
货物匀加速运动时间t1==2 s
货物匀加速运动位移x1=at=5 m
然后货物做匀速运动,运动位移x2=L-x1=5 m
匀速运动时间t2==1 s
货物从A到B所需的时间t=t1+t2=3 s.
[答案] 3 s
6.(14分)一辆质量为1.0×103 kg的汽车,经过10 s由静止加速到速度为108 km/h后匀速前进.求:
(1)汽车加速阶段受到的合力;
(2)如果关闭汽车发动机油门并刹车,设汽车受到的阻力为6.0×103 N,求汽车由108 km/h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和所通过的路程.
[解析] 汽车运动过程如图所示.
(1)由v=v0+at得
加速度a== m/s2=3 m/s2.
由F=ma知
汽车受到的合力F=1.0×103×3 N=3.0×103 N.
(2)汽车刹车时,由F=ma知
加速度大小a′== m/s2=6 m/s2.
据v=v0+at知刹车时间t== s=5 s.
由x=t知
刹车路程x=×5 m=75 m.
[答案] (1)3.0×103 N (2)5 s 75 m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