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教学建议
信息窗2——喂海鸥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在沙滩上给海鸥喂食的情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渗透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图中包含的主要信息有:空中有12只海鸥,又飞来3只;有17桶鸟食,已经喂了4桶。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问题: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还剩多少桶鸟食?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和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时,教师可以承接欢迎海鸥回来的话题,通过多媒体或者挂图出示该情境。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入本信息窗的学习。
“你说我讲”中有两个红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是探索“十几加几”不进位加的算法。第二个红点问题是“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以及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第一个红点问题是:”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教材提供了学生可能出现的3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一用数数的方法,在12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13、14、15;方法二用小棒摆一摆,先摆1捆2根表示12,再摆上3根,2+3=5,12+3=15;方法三用计数器拨一拨,先拨1个十和2个一,再在个位上拨上3个一,一共是15。教材展示的几种不同的思路,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突出了学具操作在探索算法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学习“3+12”。
教学时,教师先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共有多少只海鸥”,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找到数学信息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让学生说出列式依据,这样把计算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突出了对算式意义的理解。如果学生列出算式“3+12”,教师可以追问:还可以怎么列式?学生自然会列出“12+3”。
接下来,让学生独立探究“12+3”等于多少。可以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教师要及时参与到小组中,了解学生的想法,对后面组间交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算法。交流时,要做到有层次,由易到难。先交流数一数的方法,再交流摆小棒的方法,然后交流用计数器的方法。特别是用小棒和计数器的方法,要突出数的组成,比如先摆12根小棒,也就是摆1个十和2个一,再摆3个一,合起来是1个十和5个一,就是15。在学生展示各种方法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沟通摆小棒和用计数器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它们虽然形式不一样,但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先把几个一合起来,再看一个十和几个一就是十几。这样,借助直观教具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的道理,同时在计算教学中突出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解决了“12+3=15”之后,接下来解决刚才学生列的算式“3+12”。如果学生没有出现这种算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式“3+12”,结果也是15。
第二个红点问题是:“还剩多少桶鸟食?”教材在编写时,没有再像第一个红点问题用小棒和计数器探究算法,而是提供了两种学生可能用的方法:方法,一是数数法,在17的基础上倒着数,16、15、14、13;方法二是“7-4=3,10+3=13”。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教材利用小博士的话介绍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7-4”。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要求还剩多少桶鸟食,就是从1 7桶里面减去已经喂了的4桶。目的是把算式教学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突出减法的意义。然后老师提出问题:想一想,“17-4”等于多少?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交流,因学生刚刚学习了加法,学生很自然地把加法计算的方法迁移到减法,先算“7-4=3”,再算“10+3=13”,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最后教师提出问题:“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总结:都是先从个位算起。这样设计能使学生感悟到加减法的异同,使学生异中求同,同中辨异,有效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加减法各部分名称时,可以通过看书,也可以通过老师讲授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这是重点概念的教学,应多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理解记忆概念。
“自主练习”第1、3题是对比练习题。通过练习,学生明确每组中两个算式的联系和区别。要引导学生在计算中感悟“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可以运用比较简捷的算法。练习时,可以先独立完成,然后比较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达到训练的目的。
第2、4题是看图列算式,这是本节课所学计算的运用。练习时,让学生先说明图意,再列出算式。这样,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5题是按顺序写数。这是对20以内数的顺序的巩固。练习时,既要让学生掌握从小到大的顺序数数,也要适当补充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数数。
第6、7题都是“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实际应用。练习时,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再独立解决。
第8题是填出方框里的数,教材在“你说我讲”中没有涉及“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通过这样的一道练习题,对教材中的“你说我讲”进行补充,也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悉十几这些数的组成。
第9题,呈现的是一个小组活动的形式。教学时,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这样的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学会合作和交流。
第10题是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综合练习题。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地去计算和涂颜色,然后让学生说说涂完色后看到了什么,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
“聪明小屋”是从一组数当中找不同的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是本教材第三次出现此栏目。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只要能找出一种方法并能说出原因就可以。
第一组数包括11、13 、15、16、17、19,可以选16,因为其他都是相差2。学生也可能会说16是双数,其他的都是单数,所以选16;也可以选11,因为只有11十位和个位上的数一样。第二组数包括5、10、12 、15 、20,可以选12,因为其他数都是相差5;也可以选5,因为只有5是一位数,其余都是两位数。
“我学会了吗”栏目的内容和作用在前几单元中作了介绍,不再赘述。请参照前面的教学建议进行教学。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