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19 08:2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旧四大件”?
“新四大件”?
改革开放
(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廊坊市杨税务中学 赵春丽
变 迁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课堂小访问

1.你有什么颜色的衣服
2.你有什么款式的衣服
五颜六色、色彩鲜艳、款式多样
牛仔装、运动装、西装、衬衫、T恤、裙子(短裙、连衣裙、旗袍裙、西服裙 )、 背心、背带裤 、马裤、风衣、棉袄 、 羽绒服 、棉袄 、夹克等
改革开放前

灰色、蓝色为主——“蓝(灰)色的海洋”
中山装、解放装为主
一般过年过节才有新衣服穿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家中人口多的,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依次往下传”
一衣多季
中山装
50年代
列宁装
“革命”
“蓝灰色的海洋”
60、70年代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
80年代
“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
现在
绚丽多彩时尚个性
生活
方式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建国后
改革后
丰富多彩、款式多样
社会
保障

就业
制度
改革前
1、早上醒来.应该喝一杯水?
2、饭后宜吃水果?
3、空腹时不宜喝牛奶 ?
4、炸薯条、炸鸡腿、巧克力好吃可多吃?
5、汽水、可乐类比白开水更营养?
6、食物过于精细,缺乏纤维?
7、每天应摄取新鲜的蔬菜与水果?
8、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米票(可以买大米)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票证年代
“绿色年代”
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
从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
改革开放后
营养健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后
食物琳琅满目,讲究营养均衡、 粗细搭配、绿色食品,健康饮食。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挖野生植物的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不足!
材料二:
近几年,吃野菜成为时髦。很多天然的野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常有药用功效……
材料一、二中的“吃野菜”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野菜,作为粮食不足的补充;
材料二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开始重视营养全面和均衡。

生活
方式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改革前
改革后
丰富多彩、款式多样
从“吃饱”到“吃好”
社会
保障
匮乏、单调、营养不足

就业
制度
建国后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城镇居民住房宽敞明亮,装饰讲究。
住宅小区
别墅区
改革开放前

生活
方式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改革前
改革后
丰富多彩、款式多样
从“吃饱”到“吃好”
居住面积扩大、
环境改善
社会
保障
匮乏、单调、营养不足
居住条件差

就业
制度
建国后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问题?该如何解决,请你出个主意?
减缓交通堵塞,
我有锦囊妙计!
公交优先政策
开辟新的公交线路
大力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广州BRT)
发展轨道交通(地铁、轻轨)
实行限行政策
提升市民素质
……
生活
方式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改革前
改革后
丰富多彩、款式多样
从“吃饱”到“吃好”
居住面积扩大、
环境改善
交通条件有了
明显的改善
社会
保障
匮乏、单调、营养不足
居住条件差
交通条件较差

就业
制度
建国后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主要针对城镇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人员)
生活
方式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改革前
改革后
丰富多彩、款式多样
从“吃饱”到“吃好”
居住面积扩大、
环境改善
交通条件有了
明显的改善
社会
保障
匮乏、单调、营养不足
居住条件差
交通条件较差
统包统配,“铁饭碗”

就业
制度
建国后
思考: 什么是铁饭碗 “铁饭碗”有什么弊端?
要不要打破“铁饭碗”?
时期
制度


改革前
改革后
统包统配、铁饭碗
没有竞争、少了压力
产生“等、靠、要”的
惰性思想,安于现状。
企业不能择才而用
个人择业不能扬长 避短,不易人尽其才
建国后
生活
方式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改革前
改革后
丰富多彩、款式多样
从“吃饱”到“吃好”
居住面积扩大、
环境改善
交通条件有了
明显的改善
自主就业、持证上岗
就业培训、公开招聘
社会
保障
匮乏、单调、营养不足
居住条件差
交通条件较差
统包统配,“铁饭碗”

就业
制度
建国后
思考: 改革后的就业制度有什么优点?
时期
制度


改革前
改革后
统包统配、铁饭碗
自主就业、持证上岗、
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
没有竞争、少了压力
有竞争,增加就业压力
产生“等、靠、要”的
惰性思想,安于现状。
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
人们提高自己的素质
企业不能择才而用
企业能择才而用
个人择业不能扬长 避短,不易人尽其才
利于自主择业,发挥自己
的才干,先富起来
促进人才的流动,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社会发展、优胜劣汰的需要
建国后
生活
方式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改革前
改革后
丰富多彩、款式多样
从“吃饱”到“吃好”
居住面积扩大、
环境改善
交通条件有了
明显的改善
自主就业、持证上岗
就业培训、公开招聘
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
社会
保障
匮乏、单调、营养不足
居住条件差
交通条件较差
统包统配,“铁饭碗”
退休金制度、公费医疗

就业
制度
建国后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改革前后两个样,以前衣着蓝灰黄,
购物凭票限数量,三转一听是奢望,
食物匮乏缺营养,居住多为土墙房。
如今生活变了样,衣着多彩穿名装,
四电两机带冰箱,饮食搭配讲营养,
住进楼房讲宽敞,摩托 汽车跑四方,
提高生活讲质量,齐心跟党奔小康。
请你来设想:一封来自2050届南京市九中同学的Email,他们的生活与我们相比将有哪些变化呢?
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把握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