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0 22:0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李煜的生平及作品风格,做到知人论世;
把握《虞美人》的艺术技巧。
能力目标
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通过对比搜集资料、对比阅读,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体会李煜的词所抒发的情感,探究其从个人情感中传达出的人生共同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析关键词法鉴赏全词,品味意境。总结运用析关键词鉴赏诗词的方法。
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李煜代表词作中传达出的共同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启发法。
一、导入
播放音乐《几多愁》(邓丽君)。
音乐总有一种摄人心魂的力量,给人以感慨。当古词与曲谱温柔邂逅时,更是犹如黑夜中迸发出的光亮,绚丽夺目。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名字叫《几多愁》,所唱之词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词”《虞美人》。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的作品《虞美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有感情的吟咏、诵读古典诗歌,感受古典诗歌的音乐美。
2 仔细阅读全词,品味意境,体会作者愁的深层含义。
3 总结运用诗歌关键字词鉴赏诗词的方法。
三、词牌名《虞美人》的来历
大家都知道,《虞美人》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那大家知道《虞美人》这个词牌名的来历吗?
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的节烈,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虞美人”就逐渐演化为词牌名。
由此可知,《虞美人》这个词牌名一般抒发的是什么情感?—悲情。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师:那这首词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呢?
明确:李煜投降后被囚禁在汴京的一座小楼里,过了两年多囚犯的屈辱生活。相传在七月七日生日那天,他命歌伎唱《虞美人》,宋太祖听后大怒,赐药毒死李煜。于是《虞美人》成了李煜的绝命词,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成了他生命的绝唱。
作者简介:
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生于七夕,亡于七夕。他25岁在金陵继承父亲的王位,成为南唐后主,却在当政期间沉湎声色,不思国事,逃避现实。39岁时蒙羞投降,成为阶下囚,在宋都度过了三年的囚居生活。
政治无能,却才华横溢,他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妙解音律,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被称为“百代词宗”,“千古词帝”。后人评说他“国家不幸诗家幸”,“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的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题材狭窄,大多写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词的境界也因此扩大。
整体感知
接下来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梳理文意。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这首词,把握下作者情感,稍后请同学来配乐朗诵一下。(配乐《汉宫秋月》)
师:老师想请为同学来朗诵下这首词,有哪位同学想尝试一下吗?(请两名学生朗诵)
师:我们来听一下名家朗诵,听朗诵的同时请大家思考下:词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情感?(即本词的词眼是什么?)
六、诗词鉴赏
好,大家都已经沉浸在诗人的情感之中了,词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情感?
明确:愁。(板书)
师:那词人到底因何而愁?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自由讨论一下吧。开始!
补充(合作探讨):
1 “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是代表美好事物的“春花秋月”,作者为什么希望它早点结束呢?(联系诗歌写作手法)
2 “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联系作者以前身份)
3 “雕栏玉砌应犹在”的“应”字如何理解?反映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联系作者现在处境)
4 “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的含义指哪些?(联系作者写作背景)
5 “问君能有几多愁?”是他问还是自问?为什么?
6 找到本词的词眼并分析。(运用品味意境的方法:明意象——扣字眼——联经历——析手法)
7 本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提示:三对比二呼应一比喻)
(学生看书期间教师巡视,对提出疑问的学生做提示性回答,不做过多讲解,保证每位同学高效学习。)
师: 作者开篇就写到“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个“了”字是什么意思?
明确:了解、终结的意思。
师: “春花秋月”是多么美好的景色,作者为什么想让它了结呢?(结合前面讲的写作背景)
明确:李煜降宋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春花秋月”是乐景,而作者却是哀情,这是以乐景衬哀情,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无限忧愁。
师: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是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在怀念什么?(引导精神层面思考)
李煜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只有经历过世事沧桑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一朝沦为阶下囚,他怀念的不仅是曾经物质上的优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还有年少时的自由,做帝王时的欢乐,作为皇帝的尊严和安全感等等。人只有在绝望的时候才想去破坏美好的事物。在北宋过着生不如死、备受煎熬的屈辱生活的他,才会发出内心的呐喊“春花秋月何时了”,一个“了”字表达了他内心的绝望和对往事的悲痛和悔恨。
小结:词人诘问上苍,追忆往事。(板书:一愁花月未了 往事之哀)
师: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点明又过了一年,时光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春季四处循环,无尽无休;年年有东风,“又”字回应了“春”句。这是一处呼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谢月圆而逐渐破灭。从”小楼”“东风”的实景转入“故国”的虚景之中。
一样的东风,一样的明月,境遇却大不一样。“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不堪回首,却又忍不住回首。”春花“与东风”,“秋月”与月明”都是春景,都是月影,又不完全重叠,这是第二处呼应,参差错落不死板。
(板书:二愁故国不在 亡国之恨)
师:“雕栏玉砌应犹在”的“应”字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料想,应该。
师: 为什么作者用“应犹在”,而不是“依然在”?反映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联系作者现在处境)
明确:“应犹在”表示应该还在,带有推测的语气。此时的李煜意境失去了自由,他不能每日看到南唐宫殿里那雕栏玉砌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了。他不知道南唐的雕栏玉砌是否还在,只是推测应该还在,这样的推测小心翼翼,让人心碎。(板书:三愁物是人非 思乡之苦)
师:如何理解“只是朱颜改”?
“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带有深深地遗憾和哀婉;
“朱颜”固然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改”说明变化的不只是宫女的容貌,还有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
词由眼前的实转为回忆的虚,虚实结合。形象逼真的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优思起伏。
三愁: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教师小结:这三组对比就像是一组一组的镜头不断地在词人面前切换,最终引得词人一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以,词人抒发了哪几种愁情?往事之哀,亡国之恨,思乡之苦。词人的情感是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
师:那诗人又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愁情的呢?我们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分析下。
第一处对比:将“春花秋月”和“往事”对比,实则是将未来和过去对比,表现作者无法排遣的哀愁。
第二处对比:这里也出现了我们的第二处对比: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对比,此时的词人只有伤痛和悲哀。
第三处对比:雕栏玉砌与人面朱颜对比,表现出词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①设问:自问自答,排解愁情。
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③比喻:将愁绪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写有何妙处呢?
明确 :比喻,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比喻通常把难以借助感官感受的事物具体地表现出来。在这里,显示出愁思如春水奔放倾泻、无穷无尽。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真切感人。这是化虚为实。“愁”属于玄虚,“一江春水”为实在。简单的语言,寥寥几笔勾勒出的悲痛之情却犹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这是积累了多少仇怨,才对人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啊。
为什么这一句能成为千古名句呢?是因为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它的外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共鸣,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己类似的情感。
总结: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些“愁”的?——对比;比喻。
七、总结
王国维曾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隔着战火硝烟的历史,我们仍被李后主这几句简简单单的话而感动,因为这有生命温度的感慨。正是这种赤诚而简单的理解,给予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力量。
正因为李煜经历了亡国之痛,经历了由君主沦为阶下囚的巨大命运落差,才有了刻骨铭心、深入骨髓的苦痛。我们可能没有这样的人生体悟,可我们正值少年,哪个少年不是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所以,同学们,活好青春,千万不要给未来的自己留下遗憾!
最后,我们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到词中,一起齐读一遍!
八、拓展训练
结合所学知识,阅读相关资料,比较李煜的《虞美人》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
思想内容
相同之处:李煜、李清照愁思的基本内容都是“国仇家恨”。
写《虞美人》时的李煜早已国破家亡,漫长的囚禁生活开始风干他作为君主的自尊和对亲人的思念。《声声慢》虽然没有直接写亡国之恨,是写的她经历坎坷人生后的伶仃孤苦,但正是由于国家的变故、民族的危亡才造成了她凄惨的个人遭遇。
不同之处:由于两人的身份和性别不同,决定了两人的“愁思”在文本中具体表现内容不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思比作奔流的江水。作为一代帝王,李煜从理性、奔放的男性视角抒发情感,是浓烈的、磅礴的,给人以独特的厚重感。对故国的回忆也是独属于帝王尊贵身份的象征。相比李煜将愁思比作一江春水的奔流,一泻千里。李清照的愁思则如秋日黄昏的细雨,点点滴滴入心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更能体现出女性独特的细腻和灵巧。
表现手法:
相同之处:两首词在写景的同时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不同之处:《虞美人》和《声声慢》自成特色,《虞美人》主要采用时空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比喻。而《声声慢》则特别注重叠词的使用,以哀景衬哀情。
九、布置作业
背诵《虞美人》。
(跟着音乐一起熟悉并背诵这首词)
板书
往事之哀
亡国之恨
思乡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