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面对中华民族这样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自做了哪些事呢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清政府)
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梁启超( 1873~1929 )
康有为( 1858~1927)
公车上书想象图
历史小百科
何谓『公车』
原采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采,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公车上书
背景:
1895年春,中日甲午战争后,签定了《马关条约》
经过:
1895年春,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一千三百多名在京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与日本议和,并且要求进行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影响: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康有为( 1858~1927)
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很新鲜。于是他诚恳地拜康有为做老师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
梁启超像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后为实现改革愿望又作了哪些准备活动?
1.创立<万国公报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北京强学会遗址
2.成立强学会-----政治团体形成
3.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
4.与顽固派的论战
5.三次上书光绪帝
公车上书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失 败 后
创《万国公报》
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组织强学会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三次上书
光 绪 帝
倡导变法
光绪帝接见
康 有 为
光绪表示不做“亡国之君”,
变法开始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
1.《明定国是》
二.戊戌变法(1898.6-----9) 又称“百日维新”
2、百日维新的内容:
政治方面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教育
方面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京师大学堂遗址
京师大学堂校牌
慈禧太后
3.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戊戌政变
4.戊戌政变(1898年9月)
1.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
2.逮捕维新人士,参与朝政的“戊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
3.康有为、梁启超仓促逃往海外
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2.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3.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本身的缺点
外来的阻力
光绪并无实权
维新派实力弱
康梁缺乏经验
……
慈禧掌握实权
顽固派力量强
袁世凯的告密
……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走不通的。
小结:
戊戌变法
序幕—公车上书
政治团体形成—《中外纪闻》、强学会
高潮—百日维新
失败—戊戌政变
性质—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
思想解放运动
_
___________________
_
载湉(1871--1908)1875年即位,年号光绪。1889年亲政。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戊戌六君子
康广仁
林旭
杨深秀
杨锐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思考:
维新派要杀的贼指的是谁?
维新派为什么觉得自己“无力回天”?
你觉得谭嗣同“死得其所”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