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普通高中历史 · 选择性必修 2 ·《经济与社会生活 》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犁铧春秋 巧夺天工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
生产力的变革,终将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被称为生产力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力三要素
决定性作用
主要标志
生产工具: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标志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加强。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
概念解析
目录
CONTENTS
01 农业工具的变化
02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03 劳作方式的发展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01
农业工具的变化
耕作工具的变化
灌溉工具的发展
畜牧业工具
耕作方式的变化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壹 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的变化
材质: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工具:石斧、耒耜、铜铲、铁镰等
种类:
变化特征: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青铜器
铁器
石器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壹 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的变化
1)质地特点:质地坚硬,比骨竹、木器更耐用。
2)制作方法:旧石器时代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制作石器要经过系列工序,需要专人完成。
(1)石器
石器时代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壹 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的变化
背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铜,并逐渐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
出现: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和北非地区;
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经出现小件青铜器。
特征:青铜在当时是珍贵的资源,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2)青铜器
四
羊
方
尊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壹 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的变化
出现: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前15-前14世纪)
传播:后来冶铁逐渐传人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特点:铁器锋利轻便,易锻造打磨。随着熔炉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
中国: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3)铁器
乌尔王陵铜斧头
苏美尔铜合金斧头
材质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制农具
耕作工具
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石器
时代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中国:石斧、石锄、石镰、骨耜、末期出现石犁)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
中国:木、石、骨、蚌质农具为主,出现青铜铸造农具但数量有限(距今 5000年左右,己出现小件青铜器)
铜器
时代
铁器
时代
公元前15——前14 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治铁技术
中国: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 乌尔王陵出土的铜斧头
【小结】耕作工具的变化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壹 农业工具的变化
2.耕作方式的变化
变化
原因
刀耕火种 → 石器锄耕 → 铁犁牛耕
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提高)
影响
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变革
历史纵横
刀耕火种与铁犁牛耕
人类的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锄耕、犁耕三个不同阶段。距今约1万年前,刀耕在原始农业出现时就已产生。人们先以石斧、石刀砍伐地面上的植物,用火焚烧,把草木灰当作肥料,再在土地上耕种农作物,这就是刀耕火种。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锄耕已经产生,人类大量使用石耜、石铲、石锄或骨耜、木耜、蚌铲等翻土农具。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犁耕出现。此后犁耕技术不断进步,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二牛三人
(汉代耦犁)
二牛一人
(汉代)
一牛一人
【拓展——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
2.两汉时期:出现耦犁和犁壁,进一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至此,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曲辕犁(唐朝)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壹 农业工具的变化
3.灌溉工具的发展
(1)世界:
①许多文明地区都发明了灌溉工具;②在原始社会末期,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类已经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2)中国:
商代:桔槔(利用杠杆原理汲水灌溉)
东汉末:东汉末年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进行革新,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
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 三国马钧:翻车
▲ 商代:桔槔
▲ 唐朝: 筒车
▲ 凤凰沱江筒车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壹 农业工具的变化
3.畜牧业工具
圈厩(juan jiu)、马槽:古人用圈厩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不少工具设施到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
耕作工
耕作工具 灌溉工具 畜牧
中国 原始社会 ①旧石器(打制石器) ②新石器(磨制石器) ③新石器晚期 ——小件青铜器 陶器汲水灌溉
先秦 ①有限青铜农具 ②战国铁农具推广 杠杆原理(桔槔) 秦汉 —— 明清 ①南北朝——灌钢法 ②唐朝——曲辕犁 (标志步犁定型) ①东汉末—翻车 ②唐朝——筒车 世界 ①青铜农具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 ②小亚细亚率先冶铁 古埃及 ——杠杆 圈厩
猪圈
马槽
小结:农业工具的变化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02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纺织工具
冶金工具
陶瓷业工具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贰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
约3万年前:中国的山顶洞人用骨针缝制兽皮。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汉代:画像石中出现了人们使用纺车纺纱的场景,当时人们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元代: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2)古代西方:
也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1)古代中国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时 代 工 具 作 用
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 骨针 缝制兽皮
新石器时代 陶纺轮 纺线
汉朝 纺车 纺纱
提花机 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元朝 纺织机 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中国古代纺织工具的进步
贰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贰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2.陶瓷业工具
时 代 工 具 作 用
旧石器时代 泥条盘筑 用手工控制形状,陶器的圆度并不理想
新石器时代晚期 坯车 坯车制坯不仅能制成圆形坯件,而且能通过调节坯车转动的快慢,控制坯件的薄厚
中国南朝 匣钵 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唐宋时期 支钉 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
▲ 工匠使用坯车制坯
▲ 匝钵
▲ 支钉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贰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2.陶瓷业工具
坯车:人们最初用泥条盘筑的方式制造陶器,新石器时代晚期,采用坯车制坯,不仅能制成圆形坯件,还能通过调节坯车转动的快慢,控制坯件的薄厚。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贰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2.陶瓷业工具
匣钵:南朝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以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贰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2.陶瓷业工具
支钉:唐宋时期,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贰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3.冶金工具
地位:治炼金属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准之一,古代金属冶炼工具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准。
分类:小型金属器具、大型金属器具
演变:
时 代 工 具 特点
古人 土炉、锤、锉 用锻打的方式制作小型金属器具
坩埚(熔化金属原料) 范(使液态金属成型) 用铸造的方式制作大型金属器具
商和西周 范 铸造形式多样的青铜器
战国 范 铸造形式多样的铁器
东汉 水排(南阳太守杜诗发明) 利用水利(利用自然力)鼓风冶铁
土炉:熔化金属原料
锤:打击金属原料
锉:磨平金属
坩埚:熔化金属原料
范:使液态金属成型
▲ 战国时期双镰铁范和铁镰
历史纵横 水排
南阳自战国时就
以冶铁业著称,汉武
帝曾在此设铁官。考
古资料表明,汉朝时
南阳郡内有多处冶铁
和铸造作坊,冶铁工
匠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东汉时,南阳大守杜诗发明了水力风箱水排。水排以水力为动力,装置皮囊鼓风,将空气送入冶铁炉,“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 水排复原模型
《农书》中的卧轮式水排图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03
劳作方式的发展
农业家庭式劳作
手工业家庭与作坊
农业庄园式劳作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叁 劳作方式的发展
1.农业家庭式劳作
(1)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劳作
(2)原因: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集体劳作渐瓦解。
(3)表现
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古希腊罗马:氏族部落解体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历史纵横
男耕女织
中国古代谚语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在世界历史上普遍存在,它是古代社会家庭的自然分工方式。男的种田,女的织布,各司其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庭生产,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古代国家提供了赋税和徭役。
农业集体劳作——井田制(奴隶社会)
时期 劳作方式 特点
商周时期 集体劳作 生产力水平低,工具简单,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并且大家集体劳动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叁 劳作方式的发展
2.农业庄园式劳作
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1)特点
(2)表现
欧洲: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人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役。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古罗马庄园
坞堡(陶器,藏于荆州博物馆)
西欧封建庄园
想象图:
乱世中的坞堡
魏晋坞堡
第 4 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叁 劳作方式的发展
3.手工业家庭与作坊
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以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
(1)含义
(2)特点
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①家庭式(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
②作坊式
民营作坊
官营作坊
(3)方式
▲ 河南安阳殷墟铁三路制骨作坊遗址
殷墟铁三路制骨作坊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约32吨,其中绝大多数经过加工,反映出商朝制骨作坊的规模之大。
【拓展】中国古代三种手工业类型
经营形态 出现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地位
官营 西周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素称发达,领先世界。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一般不在市场流通 直到明代前期一直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占主导地位。
私营 春秋战国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明中叶之后占据主导地位,出现雇佣劳动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 春秋战国 农户的副业 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稳定了小农经济;
近代逐渐破产。
官窑穿戴瓶
钧窑玫瑰紫釉尊
定窑孩儿枕
汝窑天青长颈瓶
哥窑海棠式花盆
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
感谢聆听
主讲:曾老师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