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的构成
构成物质的微粒
物质的微粒模型
【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探究物质构成的基本观点和意识
(2)知道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
(3)知道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4)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构成
难点:对三种微粒的认识及原子的结构
1. 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微粒间除了引力外还存在着斥力。微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并有相互作用;各种微粒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21cnjy.com
2. 用物质构成的微粒模型解释水的三态:固态冰中的水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它们按一定的次序整齐地排列,水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所以冰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随着温度升高,水分子吸收能量,运动加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减弱,冰整齐排列的结构被破坏,故液态水虽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之间的空隙更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更弱,故水蒸气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2-1-c-n-j-y
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 javascript:void(0)" \o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
1、(2021秋 宝应县期中)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分子与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大,原子小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A、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不属于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故A错;
B、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B正确;
C、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比较大小,原因是有的原子比分子大,故C错。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B。
(2021秋 郑州月考)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过氧化氢分解 B.蜡烛融化
C.水蒸发 D.碘升华
:A、过氧化氢分解的分解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水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证明分子可分,故A正确;
B、蜡烛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可分,故B错误;
C、水蒸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可分,故C错误;
D、碘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可分,故D错误;
故选:A。
知识点2: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 ( javascript:void(0)" \o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图
2、(2021秋 蒙阴县期中)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10+n
B.11<m<18
C.当n=8时,该粒子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S2﹣
:A、无法确定该粒子是原子还是离子,m不一定等于10+n,故选项说法错误。
B、m一定大于11,但不一定<18,也可能是19、20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当n=8时,该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m=16,核外电子数为18,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S2﹣,故选项说法正确。21*cnjy*com
故选:D。
(2021秋 东台市期中)根据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①③是离子结构示意图
B.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C.②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D.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A、①中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③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离子;故选项不正确;21*cnjy*com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②③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化学性质相似,②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②⑤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水分子间隔变大 B.水分子体积变大
C.水分子数目增多 D.水分子质量变大
【解答】解:A、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的间隔增大,故A正确;
B、温度升高,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B错误;
C、温度升高,水分子的数目不变,故C错误;
D、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2.在压强为101kPa时,将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解答】解:氧气降温变为液态,氧分子运动速度变慢,氧分子之间间隔变小,氧分子的体积大小、质量大小、数目多少都不变。www-2-1-cnjy-com
故选:D。
3.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汽油挥发﹣﹣分子可分
B.冰雪融化﹣﹣分子很小
C.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D.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解答】解:A、汽油挥发,是因为汽油分子不断地运动,而不是分子可分,故选项解释错误。
B、冰雪融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的缘故,故选项解释错误。
C、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氧气液化,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的缘故,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4.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品红在静置的水中扩散,从分子的角度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可分的
C.品红分子发生变化 D.分子体积极小
【解答】解: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品红在静置的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这是造成品红在静置的水中扩散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品红在静置的水中扩散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品红在静置的水中扩散的主要原因与品红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品红在静置的水中扩散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com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解答】解:A、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故A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
B、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之间有间隔,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故B错误;【版权所有:21教育】
C、由于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故C正确;
D、不同雪花是由同种的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所以,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6.(2021春 江阴市期中)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
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D.破镜难重圆
【解答】解:A、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的斥力,故A错误;
B、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而使两块铅块粘在一起,故B正确;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故C错误;
D、“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隙太大,已经失去了相互作用力,不能判断出“分子间有吸引力”,故D错误。
故选:B。
7.水的三态变化如图所示:
(1)水在三态变化中, (填“有”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 (填“有”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故水的三态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由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 发生了改变。
【解答】解:(1)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故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在由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水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故填:没有;没有;物理;水分子的间隔。
8.将柠檬(一种水果)切片.放入冰箱冷冻后,取出一部分放入真空冷冻环境中.留在冰箱中的柠檬片,时间久了会失去部分水分,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间内会变成干燥的柠檬片.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1)为什么冷冻后的柠檬片还会失去水分?
(2)为什么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间内就会变干燥?
【解答】解:(1)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冷冻后的柠檬片中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所以,冷冻后的柠檬片还会失去水分;
(2)真空冷冻环境中,因压强减小,水分子间的间隔骤然变大,水分子运动加速并扩散,所以短时间柠檬片会变干.
故答为:(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冷冻后的柠檬片中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
(2)真空冷冻环境中,因压强减小,水分子间的间隔骤然变大,水分子运动加速并扩散,所以短时间柠檬片会变干.
9.(2021 金乡县三模)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 (填字母)。
【解答】解:(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C,是因为粒子都带正电荷,轨迹应该是和D相似,向上偏转。
故答案为:(1)原子核;(2)C。
10.某科学实验小组在做“酒精和水混合实验”中,得到表一所示实验数据,经计算处理后得到表二数据。
表一
实验序号 水的体积(毫升) 酒精体积(毫升) 混合前总体积(毫升) 混合后总体积(毫升)
1 87.8 12.2 100 98.8
2 66.2 33.8 100 97.7
3 44.4 55.6 100 96.4
4 16.7 83.3 100 97.6
5 8.2 91.8 100 98.5
表二
实验序号 混合后减小的体积(毫升) 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
1 1.2 10
2 2.3 20
3 3.6 50
4 2.4 80
5 1.5 90
(1)根据表二数据,画出酒精和水混合后“减小的体积”随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变化的曲线。
(2)根据表二提供的数据,可以得出: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为 %时,混合后体积减小得最明显。
(3)从表二或图中可得出,在酒精和水混合前的总体积不变的前提下,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增大时,酒精和水混合后“减小的体积”变化规律是 。
【解答】解:(1)利用描点法作图,故答案为:
(2)根据表二提供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为50%时,混合后体积减小得最明显。
(3)从表二或图中可得出,在酒精和水混合前的总体积不变的前提下,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增大时,酒精和水混合后“减小的体积”变化不是直线上升,也不是直线下降,规律应是先增大后减小,一种抛物线形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故填:(1)如图;(2)50;(3)先增大后减小
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也可以再分
【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错误;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错误;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正确;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错误;
故选:C。
2.固态碘受热后变成了紫红色的碘蒸气,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这说明了( )21教育网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解答】解:A、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而不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选项错误。
B、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而不是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选项错误。
C、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而不是分子有一定的大小,故选项错误。
D、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正确。www.21-cn-jy.com
故选:D。
3.(2020秋 太康县期中)唐代杜甫有诗赞美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时节,室外下着细雨室内会变潮湿,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 .从微粒角度来看,氯化钠的构成微粒有 .(用离子符号表示)
【解答】解:春天时节,室外下着细雨室内会变潮湿,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符号为:Na+和 Cl﹣.
故答案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Na+ 和 Cl﹣.
4.为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如图所示,其名称为容量瓶)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仪器中的现象是 ,说明 。
(2)继续向仪器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仪器中的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液面明显低于刻线,说明 ,仪器细颈部分的作用是 。2·1·c·n·j·y
(3)若先将酒精加至虚线位置,再将水加至刻度线相切位置,塞紧玻璃塞,将仪器中的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仪器中液面位置比(2)中的要 (填“高”、“低”或“不变”)。【来源:21cnj*y.co*m】
【解答】解:(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玻璃仪器中的现象是液体变成红色,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故填:液体变成红色;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继续向玻璃仪器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玻璃仪器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玻璃仪器中的现象为凹液面最低处低于刻线,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仪器细颈部分的作用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故填:微粒之间有间隔;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3)因为水的密度比酒精大,所以先加酒精再加水,加入的液体总量大于先加水再加酒精,所以最后的液面离刻度线更近,也就是液面更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故填:高。
5.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进行实验】图Ⅰ是课本中的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了分子 .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I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
③再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了 .
【分析讨论】
①若实验Ⅱ的现象不明显,应当进行的改进操作是 .
②改进后图Ⅱ所示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
③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I和图Ⅱ所示装置虽能够证明分子的性质,但无法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图Ⅲ和图Ⅳ所示装置:
①按照图Ⅲ和图Ⅳ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烧杯B中溶液变化有何不同 .
②对比图Ⅲ和图Ⅳ所示的装置,说明了 .
【解答】解:【进行实验】
图Ⅰ是课本中的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这是因为丙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甲中时,和其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填:溶液变红色;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改进】
脱脂棉上滴加的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滤纸上的酚酞试液中时,和其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由右至左依次变红色,该实验说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填: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由右至左依次变红色;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分析讨论】
(1)若实验Ⅱ的现象不明显,应当进行的改进操作是在试管下面放一张白纸,起到衬托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故填:在试管下面放一张白纸.
(2 )改进后图Ⅱ所示装置的主要优点是节约药品.
故填:节约药品.
(3)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滤纸条上的滴加的是浓氨水,脱脂棉上滴加的是酚酞试液,这是因为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远小于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条件下,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比酚酞分子的运动速率快得多.
故填:滤纸条上的滴加的是浓氨水,脱脂棉上滴加的是酚酞试液.
【拓展延伸】
①按照图Ⅲ和图Ⅳ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图Ⅳ中的酚酞溶液先变红色.
②对比图Ⅲ和图Ⅳ所示的装置,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故填:图Ⅳ中的酚酞溶液先变红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的构成
构成物质的微粒
物质的微粒模型
【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探究物质构成的基本观点和意识
(2)知道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
(3)知道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4)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构成
难点:对三种微粒的认识及原子的结构
1. 物质由分子、_____和_____等微粒构成;微粒间除了引力外还存在着_____。微粒之间有一定的_____,并有相互作用;各种微粒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中。
2. 用物质构成的微粒模型解释水的三态:固态冰中的水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_____,它们按一定的次序整齐地排列,水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所以冰具有一定的_____和一定的_____;随着温度升高,水分子吸收_____,运动_____,分子间相互作用力_____,冰整齐排列的结构被破坏,故液态水虽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__________;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之间的_____更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更_____,故水蒸气既没有_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2-1-c-n-j-y
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 javascript:void(0)" \o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
1、(2021秋 宝应县期中)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分子与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大,原子小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2021秋 郑州月考)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过氧化氢分解 B.蜡烛融化
C.水蒸发 D.碘升华
知识点2: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 ( javascript:void(0)" \o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图
2、(2021秋 蒙阴县期中)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10+n
B.11<m<18
C.当n=8时,该粒子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S2﹣
(2021秋 东台市期中)根据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①③是离子结构示意图
B.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C.②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D.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1.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水分子间隔变大 B.水分子体积变大
C.水分子数目增多 D.水分子质量变大
2.在压强为101kPa时,将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3.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汽油挥发﹣﹣分子可分
B.冰雪融化﹣﹣分子很小
C.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D.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4.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品红在静置的水中扩散,从分子的角度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可分的
C.品红分子发生变化 D.分子体积极小
5.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com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6.(2021春 江阴市期中)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
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D.破镜难重圆
7.水的三态变化如图所示:
(1)水在三态变化中, (填“有”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 (填“有”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故水的三态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由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 发生了改变。
8.将柠檬(一种水果)切片.放入冰箱冷冻后,取出一部分放入真空冷冻环境中.留在冰箱中的柠檬片,时间久了会失去部分水分,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间内会变成干燥的柠檬片.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1)为什么冷冻后的柠檬片还会失去水分?
(2)为什么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间内就会变干燥?
9.(2021 金乡县三模)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 (填字母)。
10.某科学实验小组在做“酒精和水混合实验”中,得到表一所示实验数据,经计算处理后得到表二数据。
表一
实验序号 水的体积(毫升) 酒精体积(毫升) 混合前总体积(毫升) 混合后总体积(毫升)
1 87.8 12.2 100 98.8
2 66.2 33.8 100 97.7
3 44.4 55.6 100 96.4
4 16.7 83.3 100 97.6
5 8.2 91.8 100 98.5
表二
实验序号 混合后减小的体积(毫升) 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
1 1.2 10
2 2.3 20
3 3.6 50
4 2.4 80
5 1.5 90
(1)根据表二数据,画出酒精和水混合后“减小的体积”随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变化的曲线。
(2)根据表二提供的数据,可以得出: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为 %时,混合后体积减小得最明显。
(3)从表二或图中可得出,在酒精和水混合前的总体积不变的前提下,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增大时,酒精和水混合后“减小的体积”变化规律是 。
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也可以再分
2.固态碘受热后变成了紫红色的碘蒸气,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这说明了( )21教育网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3.(2020秋 太康县期中)唐代杜甫有诗赞美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时节,室外下着细雨室内会变潮湿,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 .从微粒角度来看,氯化钠的构成微粒有 .(用离子符号表示)
4.为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如图所示,其名称为容量瓶)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仪器中的现象是 ,说明 。
(2)继续向仪器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仪器中的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液面明显低于刻线,说明 ,仪器细颈部分的作用是 。2·1·c·n·j·y
(3)若先将酒精加至虚线位置,再将水加至刻度线相切位置,塞紧玻璃塞,将仪器中的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仪器中液面位置比(2)中的要 (填“高”、“低”或“不变”)。【来源:21cnj*y.co*m】
5.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进行实验】图Ⅰ是课本中的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了分子 .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I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
③再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了 .
【分析讨论】
①若实验Ⅱ的现象不明显,应当进行的改进操作是 .
②改进后图Ⅱ所示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
③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I和图Ⅱ所示装置虽能够证明分子的性质,但无法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图Ⅲ和图Ⅳ所示装置:
①按照图Ⅲ和图Ⅳ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烧杯B中溶液变化有何不同 .
②对比图Ⅲ和图Ⅳ所示的装置,说明了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