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讲义】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5讲 期末复习1(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讲义】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5讲 期末复习1(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0 13:51:03

文档简介

京师教育精品小班学科辅导讲义
课程名称: 年 级: 八年级 辅导科目: 语文 课时数: 3
第15讲:期末复习1
教学目标
识记八下课外古诗十首;
掌握《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的重点词句翻译及课文内容理解;
掌握口语交际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记课后古诗
难点:《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的重点词句翻译及课文内容理解
教学过程 
课堂回顾(病句)
1、(2015 从化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3分)
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中老年人感怀,它再次提醒人们: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
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绝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试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
参加世界杯预选赛的国脚们十分清楚,一场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祖国的荣誉,而且关系到个人的尊严。
随着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儿童教育的极大关注。
2、(20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3分)
A、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B、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C、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会永久落户羊城,这是广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硕果。
D、能否确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3、(2014 黄浦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3分)
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礼盒,来满足人们馈赠亲友的需求。
针对“假羊肉”事件,广州市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了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身的品德修养。
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4、(2014 番禺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3分)
由于没有请假就擅自离开学校的游行队伍,小王被狠狠地挨批了。(批评)
经过全市人民多年的共同努力,我市终于荣获国家文明城市。“文明城市的称号”
彰显新时代治国理念的“中国梦”一词,现已成为社会的流行语。
春节在中国人心中已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化作共同民族的记忆。“化作民族的共同记忆”
5、(2013 白云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3分)
县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会议筹备处关于筹备工作情况的报告。
近期,我校加快了校安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希望在9月1日学生返校之前完工。(加快与规模不能搭配)
在继父的粗暴干涉下,让她想要利用三年时间修完大学四年课程的愿望彻底破灭了。
(删掉“在······下”或“让”)
几个调皮的学生怂恿大家罢课,为班里多数同学所反对,他们都有较强的纪律意识。(他们指代不明)
知识点一·《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千丈见底∕才美不外见 B.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C.天下独绝∕群响毕绝 D.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题目“与朱元思书”的“书”是信的意思,本文是作者写给朱元思的信的节选 部分。
B.文章第二段写水,写出了其清、急的特点;第三段写山,写出了其山势险峻、声音和谐和树形稠密的特点。
C.文章叙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美丽景色,直接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情操。
D.综观全文,作者善于把握景物在空间位置、形态动静和音响色彩等方面的差异,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
1. D
2.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3. C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2)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下列与“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佛印绝类弥勒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可以看出: 。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和“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两句中可以看出: 。
(3)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D (2)C (3)D
三、(1)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先总后分。
随堂小测:
(2015·湖南永州期末)古诗文阅读。
(一)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 (2)乃记之而去( )
(3)窥谷忘反( ) (4)猛浪若奔(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4)飞奔的马
2.(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3.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 合(或: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4.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5、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二·《五柳先生传》
(2014·广西桂平第一初级中学检测)阅读·品味。
阅读《五柳先生传》一文中的选段,并回答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不慕荣利( ) (2)性嗜酒( )
(3)既醉而退( ) (4)晏如也( )
2.翻译下列句子。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既然是“箪瓢屡空”,为什么还能做到“晏如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1)爱慕(2)爱好,嗜好(3)已经(4)安然自若的样子
2.(1)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
3.这充分体现了他安贫乐道的道德情操。
随堂小测:
(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环堵萧然( ) ②短褐穿结 ( )
③晏如也( ) ④造饮辄尽( )
⑤兹若人之俦乎(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一反传记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通则,以虚写代实写,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表现在哪六个方面?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①清寂 ②有破洞 ③安然自若的样子 ④就 ⑤此
2.①喜爱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要旨)。
②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 做官。
3.突出旨趣,勾勒五柳先生不拘形迹、不慕荣利的特征,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
4.少言,好读书,嗜酒,脱略形迹,安于贫贱,以文自娱。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的“不慕荣利”,宁愿淡泊自处,甘于贫穷,表明了他不求宦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也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就这一点来说,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他这样不问世事的隐居态度,也有消极避世的成分,尤其是想回到过去那种小国寡民的状态里去,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知识点三·八下课后古诗运用
(四)课后作业:
【6月1日完成】
(三)知识点二·信息概括
1、书法欣赏。(4分)
(1)“柳体”以瘦劲著称,点画爽利挺秀,骨力矫健,结构严谨。以下书作中,柳公权的作品是( )(2分)
[A] [B] [C]
(2)关于初学者选笔应该用硬毫还是软毫,说法不一。有同学向他的书法老师询问,下面是老师的回答:
打个比方吧:在雕刻艺术上,刀法不高,花纹不明快骏爽,叫太“肉”,软毫写出来的笔画是偏“肉”的。除非你喜欢那种没有锋梭芒角,肥软圆熟的书风。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庖丁解牛,绝不会去选一把钝刀,用软毫练字,就犹如钝刀子割肉。如果等刀力练出了再换快刀,那不成了“工欲善其事,必先钝其器”嘛!
由此看来,这位老师建议选用 。(A.硬毫 B.软毫 C.都可以)(2分)
2.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
[注]桃花怒放,艳红似火。姑娘出嫁,给夫家带来和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王风·黍离》
[注]那黍子行行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
[注]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材料二】
(1) ,早在《诗经》中就见到了它们的身影。比如 : 《风》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来赞颂竹子一般的修养和德行 ; 《小雅》用松树的生命力长久来比喻子孙绵延不断;《大雅》有“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其意是说柞树都已砍完,苍松翠柏还直立山间。竹柏由此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延续了下来。至于很早就见诸《诗经》的 (2) 更是饱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历代诗文中传承着。
(1)文学意象最常见的就是植物 (2)“蓬”、“蒌蒿”、“茅”、“浮萍”
(1)文学作品中经常见到植物意象 (2)“硕鼠”、“羔羊”、“螽斯”
C.(1)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植物意象 (2)“硕鼠”“羔羊”“螽斯”
D.(1)常作为文学意象出现的植物 (2)“蓬”“蒌蒿”“茅”“浮萍”
【材料三】
植物名 花木之语 《诗经》来源
棠棣 手足 《小雅》中称颂道:“棠棣花开,光艳明丽,天下之人,莫如兄弟。”
艾蒿 相思 《王风·采葛》中感叹道:那个采摘艾蒿的人哪,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① ② ③
(1)选择【材料一】中任一诗句,摘抄在下面方格中。要求:准确,工整,美观。正楷和行楷皆可。(3分)
(2)我们所学的 《诗经》篇目中也有含花草的诗句,如“ , 。”(1分)
(3)阅读【材料二】 ,根据上下文判断空格处应选的正确项是 。(1分)
(4)在【材料一】【材料二】中任选一种植物,完成【材料三】的表格。(2分)
① ② ③ .
(5)有同学说:“《诗经》里的植物意象传承的都是乐观美好的情感。”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阐释。(2分)
.
答案:
1.(3分)(1)(1分)C (2)(2分)A
2. (10分)
(1)(3分)书写规范端正得2分,且美观漂亮得3分)。
(2)(1分)示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3)(1分)D
(4)(3分)示例:①杨柳 ②不舍、留念。 ③《采薇》中写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示例:①竹柏 ②坚韧 ③《大雅》中写到:柞棫斯拔,松柏斯兑。示例:①桃花 ②美满 ③《周南》中写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用原文或者译文都可)
(5)(2分)不同意。(1分)有很多植物所包含的是悲凉、哀伤甚至是消极的意思。(1分)比如:“桃之夭夭”已经变成“逃之夭夭”,成为了一个贬义词。(1分)(再比如:“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再比如:“蓬”“茅”等都是飘零、漂泊无依的象征)
【随堂小测】
1、某班组织了“我爱博物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诺贝尔奖得主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有童年时期的博物馆经历。国外曾有研究,当一个孩子6岁前常参观博物馆,这种习惯会伴随其一生;若6岁前没有这样的经历,博物馆在他此后的生活里将会被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材料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在回忆童年生活时写道:“我对整个博物馆里的一切熟悉得就像背一本书一样。我们那个名叫艾格莱丁格小姐的老师差不多每星期六都带我们去。有时候我们去看动物,有时候看古代印第安人做的一些玩艺儿——陶器、草篮以及类似的玩艺儿。我只要一想起这事,心里就非常高兴,连现在也这样。”
【材料三】5月18日,北京市152家博物馆将与学校对接,让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参加体验式学习。这些 博物馆推出的活动各具特色:首博的“看文物说历史”,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的“古生物模型制作”,中国农业博物馆的“种子达人”等。博物馆的这些举措,旨在推动社会大课堂常态化,使中小学生在“大课堂”中提升综合素质。
请根据下面的两则材料,探究博物馆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写出两点即可)
.
请你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标题。
.
(3)兰州的博物馆也各具特色。请你仿照示例,给同学们推荐某个博物馆。
示例:水车博览园——黄河奔腾,水车旋转,再现农业文明景象。
.
(1)①童年博物馆经历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重大,为其成就奠定基础;②童年博物馆的记忆重要而持久,有利于儿童的发展。(童年参观博物馆的体验促使幼儿产生对于历史及生产实践的浓厚兴致)
(2)示例:博物馆“变身”中小学生体验式大课堂。
答出“博物馆‘变身’大课堂”的,;答出“体验式”的。
(3)恐龙博物馆——庞然大物,恐龙咆哮,惊现远古奇异场景。
高中★初中★小学 专业课外辅导
1 / 10京师教育精品小班学科辅导讲义
课程名称: 年 级: 八年级 辅导科目: 语文 课时数: 3
第15讲:期末复习1
教学目标
识记八下课外古诗十首;
掌握《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的重点词句翻译及课文内容理解;
掌握口语交际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记课后古诗
难点:《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的重点词句翻译及课文内容理解
教学过程 
课堂回顾(病句)
1、(2015 从化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中老年人感怀,它再次提醒人们: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
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绝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试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
参加世界杯预选赛的国脚们十分清楚,一场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祖国的荣誉,而且关系到个人的尊严。
随着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儿童教育的极大关注。
2、(20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B、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C、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会永久落户羊城,这是广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硕果。
D、能否确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3、(2014 黄浦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礼盒,来满足人们馈赠亲友的需求。
针对“假羊肉”事件,广州市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了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身的品德修养。
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4、(2014 番禺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由于没有请假就擅自离开学校的游行队伍,小王被狠狠地挨批了。
经过全市人民多年的共同努力,我市终于荣获国家文明城市。“文明城市的称号”
彰显新时代治国理念的“中国梦”一词,现已成为社会的流行语。
春节在中国人心中已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化作共同民族的记忆。“化作民族的共同记忆”
5、(2013 白云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县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会议筹备处关于筹备工作情况的报告。
近期,我校加快了校安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希望在9月1日学生返校之前完工。
在继父的粗暴干涉下,让她想要利用三年时间修完大学四年课程的愿望彻底破灭了。
几个调皮的学生怂恿大家罢课,为班里多数同学所反对,他们都有较强的纪律意识。
知识点一·《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千丈见底∕才美不外见 B.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C.天下独绝∕群响毕绝 D.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题目“与朱元思书”的“书”是信的意思,本文是作者写给朱元思的信的节选 部分。
B.文章第二段写水,写出了其清、急的特点;第三段写山,写出了其山势险峻、声音和谐和树形稠密的特点。
C.文章叙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美丽景色,直接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情操。
D.综观全文,作者善于把握景物在空间位置、形态动静和音响色彩等方面的差异,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2)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下列与“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佛印绝类弥勒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可以看出: 。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和“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两句中可以看出: 。
(3)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小测:
(2015·湖南永州期末)古诗文阅读。
(一)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 (2)乃记之而去( )
(3)窥谷忘反( ) (4)猛浪若奔(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五柳先生传》
(2014·广西桂平第一初级中学检测)阅读·品味。
阅读《五柳先生传》一文中的选段,并回答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不慕荣利( ) (2)性嗜酒( )
(3)既醉而退( ) (4)晏如也( )
2.翻译下列句子。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既然是“箪瓢屡空”,为什么还能做到“晏如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小测:
(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环堵萧然( ) ②短褐穿结 ( )
③晏如也( ) ④造饮辄尽( )
⑤兹若人之俦乎(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一反传记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通则,以虚写代实写,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表现在哪六个方面?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后作业:
【6月1日完成】
(三)知识点二·信息概括
1、书法欣赏。(4分)
(1)“柳体”以瘦劲著称,点画爽利挺秀,骨力矫健,结构严谨。以下书作中,柳公权的作品是( )(2分)
[A] [B] [C]
(2)关于初学者选笔应该用硬毫还是软毫,说法不一。有同学向他的书法老师询问,下面是老师的回答:
打个比方吧:在雕刻艺术上,刀法不高,花纹不明快骏爽,叫太“肉”,软毫写出来的笔画是偏“肉”的。除非你喜欢那种没有锋梭芒角,肥软圆熟的书风。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庖丁解牛,绝不会去选一把钝刀,用软毫练字,就犹如钝刀子割肉。如果等刀力练出了再换快刀,那不成了“工欲善其事,必先钝其器”嘛!
由此看来,这位老师建议选用 。(A.硬毫 B.软毫 C.都可以)(2分)
2.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
[注]桃花怒放,艳红似火。姑娘出嫁,给夫家带来和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王风·黍离》
[注]那黍子行行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
[注]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材料二】
(1) ,早在《诗经》中就见到了它们的身影。比如 : 《风》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来赞颂竹子一般的修养和德行 ; 《小雅》用松树的生命力长久来比喻子孙绵延不断;《大雅》有“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其意是说柞树都已砍完,苍松翠柏还直立山间。竹柏由此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延续了下来。至于很早就见诸《诗经》的 (2) 更是饱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历代诗文中传承着。
(1)文学意象最常见的就是植物 (2)“蓬”、“蒌蒿”、“茅”、“浮萍”
(1)文学作品中经常见到植物意象 (2)“硕鼠”、“羔羊”、“螽斯”
C.(1)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植物意象 (2)“硕鼠”“羔羊”“螽斯”
D.(1)常作为文学意象出现的植物 (2)“蓬”“蒌蒿”“茅”“浮萍”
【材料三】
植物名 花木之语 《诗经》来源
棠棣 手足 《小雅》中称颂道:“棠棣花开,光艳明丽,天下之人,莫如兄弟。”
艾蒿 相思 《王风·采葛》中感叹道:那个采摘艾蒿的人哪,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① ② ③
(1)选择【材料一】中任一诗句,摘抄在下面方格中。要求:准确,工整,美观。正楷和行楷皆可。(3分)
(2)我们所学的 《诗经》篇目中也有含花草的诗句,如“ , 。”(1分)
(3)阅读【材料二】 ,根据上下文判断空格处应选的正确项是 。(1分)
(4)在【材料一】【材料二】中任选一种植物,完成【材料三】的表格。(2分)
① ② ③ .
(5)有同学说:“《诗经》里的植物意象传承的都是乐观美好的情感。”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阐释。(2分)
.
3、某班组织了“我爱博物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诺贝尔奖得主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有童年时期的博物馆经历。国外曾有研究,当一个孩子6岁前常参观博物馆,这种习惯会伴随其一生;若6岁前没有这样的经历,博物馆在他此后的生活里将会被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材料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在回忆童年生活时写道:“我对整个博物馆里的一切熟悉得就像背一本书一样。我们那个名叫艾格莱丁格小姐的老师差不多每星期六都带我们去。有时候我们去看动物,有时候看古代印第安人做的一些玩艺儿——陶器、草篮以及类似的玩艺儿。我只要一想起这事,心里就非常高兴,连现在也这样。”
【材料三】5月18日,北京市152家博物馆将与学校对接,让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参加体验式学习。这些 博物馆推出的活动各具特色:首博的“看文物说历史”,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的“古生物模型制作”,中国农业博物馆的“种子达人”等。博物馆的这些举措,旨在推动社会大课堂常态化,使中小学生在“大课堂”中提升综合素质。
请根据下面的两则材料,探究博物馆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写出两点即可)
.
请你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标题。
.
(3)兰州的博物馆也各具特色。请你仿照示例,给同学们推荐某个博物馆。
示例:水车博览园——黄河奔腾,水车旋转,再现农业文明景象。
.
高中★初中★小学 专业课外辅导
7 / 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