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0 16:0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普通高中历史 · 选择性必修 2 ·《经济与社会生活 》
目录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02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03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01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01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现代农业的建立
农业机械的发展
杂交育种技术
畜牧业的自动化
水产养殖的现代化
1
2
3
4
5
01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1)背景
2)表现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建立
学习聚焦 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
▲ 铧式犁
▲ 播种机
▲ 联合收割机
01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2)表现
(1)现代农业的建立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优良品种有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
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
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
01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2)农业机械的发展
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1)条件
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也不同: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 ,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大、中、小型相结合。
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2)表现
01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3)杂交育种技术的新突破
20世纪以来粮食杂交育种技术的新突破
时间 国家 新品种 产量
1930年 美国 玉米 由过去的100千克增加到350千克。
1941年 墨西哥 小麦 从50千克提高到250千克
20世纪60年代 菲律宾 杂交水稻 亩产可达600—650干克
2014年 中国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 ” 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
2019年 中国 第三代 杂交水稻 亩产1046.3千克
意义: 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中国发明协会会士 ,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01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4)养殖场和牧场实现机械化与自动控制
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给水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①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
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②水产养殖的现代化
01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4)养殖场和牧场实现机械化与自动控制
a.“民以食为天”,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大大提高了食品生产效率,使粮食、畜禽、水产产量大幅增产,不断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
b.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保障了食品供应,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食物生产的现代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又大大推进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
③意义
现代化渔场
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养鸡场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02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粮食的储存
冷冻技术的发展
1
2
02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1)粮食的储存
在原始农业社会,人们依靠地窖和陶器存储余粮。随着古代农业的发展,粮食的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古代——地窖 陶器
▲ 半坡遗址
1953年,发现半坡遗址,共发现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座、窖穴200多个,陶窖遗址6座,墓葬250多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1万件 。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
02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1)粮食的储存
背景:20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
特点:防鼠、防盗、防潮、防火、保鲜
◆现代
表现:
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
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由百吨发展到千吨、万吨。
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 现代粮仓
02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2)冷冻技术的发展
(1)腌制、风干技术:在古代,人们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延长食品保藏期。
(2)冷链物流产业:自20世纪20年代起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冰柜普及;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
现代冷冻食品加工的发展
中国冷链物流产业
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03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粮食安全
食品安全
1
2
03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
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背景
食物需求
食物供给
人口增长


导致
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 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曾经任世界粮农组织总干事的爱德华·萨乌马在1984年提出的)。
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1982—1984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生严重旱灾,波及36个国家1.87亿人口,整个地区至少缺粮1840万吨。因旱灾死于饥饿的人口逾百万,直接受到饥饿威胁的人口有3000多万。
原因:人口的激增;城市化、工业化加速,耕地面积的减少;对粮食安全、农业与农村发展长期投入不足;经济与金融危机;粮食成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气候变化等
03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
1945年成立。粮农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应对1——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粮农组织标志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召开会议
历史纵横
20世纪80年代的非洲大饥荒
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1982——1984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生严重旱灾,波及36个国家1.87亿人口,整个地区至少缺粮1840万吨。因旱灾死于饥饿的人口逾百万,直接受到饥饿威胁的人口有3000多万。
03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
举措: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成果:由于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我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应对2——中国政府的举措和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5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年均递增3.1%。目前,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含豆类、薯类),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八十年代世界增产的谷物中,中国占31%的份额。中国发展粮食生产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且为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与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
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每个人要从自身做起,在家吃饭要合理定量,坚持“光盘”;在外吃饭要不讲排场,合理点菜,不贪丰求盛,同时要养成剩菜打包的习惯,不让盛宴变“剩”宴,造成舌尖上的浪费。
“光盘行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得到从中央到民众的支持,成为2013年十大新闻热词、网络热度词汇,最知名公益品牌之一。
03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2)食品安全
化肥农药:过度使用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作物和禽畜体内。禽者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也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原因:现代农业的负面影响
食品安全: 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问题
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环境污染;
②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
③食品加工过度使用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频发;
为什么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03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2)食品安全
各国政府的措施:
◆为遏制这种趋势,各国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中国政府的举措:
《食品安全法》:200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对该法进行修订。
“四严”: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应对措施
美国的食品安全法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及其配套法规,其内容包含了掺假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补充剂、食品标识等与食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监管;另一方面是《肉类检验法》、《禽类检验法》和《蛋产品检验法》等规范不同种类食品的单行法令。
1.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国际组织重视的重要问题。
2.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保障食品安全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理念的践行。
探究:消除饥饿和重视食品安全的意义?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