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0 16:1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一、单选题
1.民国十三年的一则汽车广告,其中有“价廉物美之轿式汽车最宜于小家庭之购用,盖为父者日间可乘以外出办公,晚间及星期日其子女亦可乘之。既可御冬季之寒风,又可遮夏季之烈.更有一最重要之优点,即其价格低廉,普通收人之家庭甚易于购买也"等字样。这可以用于说明
A.新式交通工具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B.中国近代民族汽车工业成绩斐然
C.轿式汽车已经普遍进人寻常百姓家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商业的发展
2.春运,一开始称“春节客运”,后来简化为“春运”。从1954年起,铁道部就有春运记录,1989年,伴随著民工潮,中国媒体开始大量使用“春运”字眼,从此,一年一度如同潮汐一样的候鸟式大迁徒不断轮回。1998年至2004年,铁路连续五次提速,绿皮火车也逐渐被豪华空调列车所代替。材料主要反映
A.民工潮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
B.民工潮体现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C.民工潮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民工潮出现是市场经济对配置资源的结果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
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
4.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
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B.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
C.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D.交通运输网络化布局
5.下表反映了1909—1919年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部分情况,据此可以得出
时间 事件
1909年 北京邮政首先是有自行车
1912年 北京至上海的火车邮路开通
1917年 上海邮政考试实用汽车取代马拉邮件
1919年 上海、汉口邮政开始自备游艇运送邮件
邮政事业是民族经济发展的产物
B.近代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
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
D.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
6.“这一转变还造成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附带作用。……高速公路的车速被限制在每小时55英里以下,这不仅节省了每天15万多桶的石油,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全国交通事故的数量。……美国设计师开始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这还是电动汽车研发的分水岭。”材料主要反映
A.能源危机引发科技革命 B.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
C.科技引导石油高效利用 D.节约成为人们时尚追求
7.下表是1870—1900年的铁路公里数(单位:千公里),据此表判断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 210 105 93 8 2 2
1880 372 169 175 16 5 8
1890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 760 284 402 60 20 24
A.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美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猛
8.下表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运营线路 运营车辆 运营线路长度 全年客运总量
公共电汽车 881条 24131辆 19299千米 33.3亿人次
轨道交通 22条 5210辆 609千米 37.8亿人次
A.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B.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C.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
D.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
9.《民国首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略论》一书中指出,南京政府完善交通法规,健全交通设施,对车辆进行登记检验,形成严密化、程序化的规范体系;南京政府制定价格标准,确定行车速度,针对交通违法行为实施处罚,形成法制、规范、管控和惩治等管理路径。该举措旨在
A.保障交通秩序的规范 B.推动大中城市的发展
C.加强交通安全的立法 D.保障首都的交通安全
10.1949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1951年8月,重工业部提出了“3—5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提出该发展方案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航空工业是零基础 B.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C.培养航空人才需要时间 D.新中国初期工业农业基础薄弱
11.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这些数据说明德国
时间 1901年 190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汽车业工人人数 1773人 12430人 5万多人
年产量 884辆 5547辆 2万辆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业发展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12.2017年7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一桥飞架三地,碧海终成通途,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经济圈成形。在政府的主导下,大桥建造历时9年,在技术、装备、科研等领域多有突破,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该大桥的建造
①是“一国两制”实践的新模式 ②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化
③说明我国桥梁建设水平世界领先 ④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④
13.为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输竞争,近20年来,速度30节以上的高速气垫船、水翼船、水动力船、喷气推进船快速研制并大量投入使用。当前的集装箱船速度为25—30节,大约比过去的普通货船快一倍。这体现了现代船舶制造的
A.大型化 B.专业化 C.自动化 D.高速化
14.下表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运营线路 运营车辆 运营线路长度 全年客运总量
公共汽车 881条 24131辆 19299千米 33.3亿人次
轨道交通 22条 5210辆 609千米 37.8亿人次
A.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B.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C.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
D.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
15.王忠良被誉为“中国画火车第一人”,他完成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动车组的创作,让人们得以领略火车的魅力。火车的变迁不能从侧面体现出
A.交通变革和技术进步 B.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C.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D.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
16.1950年12月,针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道路问题,周恩来提出了中国航空工业要走先修理再制造的道路。对此道路的提出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飞机制造技术薄弱 B.因朝鲜战争的需要
C.百废待兴,国家贫困 D.“一五”计划的限制
17.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联合成立欧亚航运公司(经营沪兰、平粤、兰包、西昆、兰新等航线)的营业收支表。据此可知
年度 营业收入(元) 营业支出(元) 盈亏额(元)
1931 44202.14 452611.77 —408409.6
1933 529462.05 953063.48 —423601.43
1935 1491856.10 2129786.30 —637930.20
1937 3497206.34 3249407.78 24798.56
A.中德两国关系密切 B.中国航空业发展迅速
C.西北交通得以改善 D.欧亚航空公司连年亏损
18.2016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千米,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65%以上。我国火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的进步,这说明了(  )
①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②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
③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④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加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19.截至2019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3.5万公里,约占全球高铁网的七成。这一成就说明了
①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②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
③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④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加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二、材料分析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开启工业并实现了工业化。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并制定相关法律,为私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19世纪80年代,德国拥有的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
传统交通工具靠人力、畜力等自然力,效能低下并具有等级制色彩。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新交通工具出现,在给人们带来出行方式的变化的同时也给他们心灵带来巨大震撼,使他们逐渐消除了对外来器物的抵触心理而乐于接受实用又实惠的新器物,并随之对外来新技术、新制造增进了了解和认识。……直到清末民初,像上海、天津等大商业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在北京、汉口及各地省会等大中城市,则形成以新式工具为主、以传统工具为辅的并行结构。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德国铁路发展的原因并概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867年之后,朝廷上下就为应不应该修建铁路吵翻了天。很多大臣认为,铁路是“惊民扰众,变乱风俗”的有害之物,修建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会惊动山神、龙王等神灵,招来巨大灾难。也有人提出,以中国之贸迁驿传,根本不需要铁路。在曾国藩看来,铁路网络一旦修成,商品流通和人口流动势必大大加快,那么,运行数百年、基于男耕女织的小农社会结构将被彻底打破,新的贫富悬殊和社会动荡将可能发生:……到1891年,疆域辽阔的大清帝国铁路零落建设,总共才只有360余公里而已。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从I865年—1916年,铁路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战争后,美国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凸显了轶路运输的巨大优势,同时,政府通过赠予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铁路发展。南北战争爆发时,美国大陆有3万英里铁路线,到1916年,美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25.4万英里,超过当时世界其他各国铁路里程的总和,铁路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1916年,美国铁路货运量占整个交通运输周转量的份额达到77%,而客运周转量则达到98%。
——摘编自孟祥春《美国铁路的历史沿革与管制变迁》
请回答:
(1)火车的出现,是利用哪一动力机器的产物?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后期清朝铁路建设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六十年代后的半个世纪美国铁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国家交通建设的认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交通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此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第一次提出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便利美国汽车制造此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连接为一个联动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市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解决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父者日间可乘以外出办公,晚间及星期日其子女亦可乘之。既可御冬季之寒风,又可遮夏季之烈”可知,当时乘车外出办公、假日家庭出行现象存在,说明汽车作为新式交通工具,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A正确;广告语的目的是销售,无法说明当时汽车工业的成就,排除B;C中的“普遍”表述不符合近代中国社会的史实,排除;民国十三年尚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而非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排除D。
2.A
【详解】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日益拉大导致大量农民由农村流向城市,民工潮的出现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变迁的反映,故选A项;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而民工潮出现于1989年之后,排除B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为了进一步适应深化改革开放的的需要,与民工潮无关,排除C项;民工潮出现在市场经济在中国建立之前,排除D项。
3.C
【详解】
轿车生产滞后主要是基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国情考虑,也就是需求不足,故C项正确;AB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4.C
【详解】
据材料可知,1949年到2018年,陆海空交通工具的数量剧增,说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C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运输工具数量的增多,而不是强调“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B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5.D
【详解】
依据表格中“邮政开始用汽车取代马拉邮车”“上海、汉口邮政开始自备邮艇运送邮件”说明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故D正确;材料无法显示是民族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错误;“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用词绝对,当时城镇乡村也有涉及,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的信息,故C错误。
6.B
【详解】
高速公路限速节省了石油,也降低了交通事故数量,而且美国设计师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以及电动车研发,题干所列的事项的共同点是能源问题,即正是由于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B正确;A逻辑关系不成立,科技革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非能源危机导致,排除;题干涉及的是石油消耗量的减少而非高效利用,排除C;题干无法体现民众的追求,排除D。
7.C
【详解】
据表1数据可知,美国的铁路公里数增长迅速,远超其他地区,可推知美国在19世纪末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故选C项;据所学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19世纪末,英国并未丧失世界工厂地位,排除A项;仅从这一时期的铁路公里数,无法看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指的是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仅从铁路公里数无法看出其是否发展迅猛,排除D项。
8.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主要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了方便,故C项正确;表格显示在全年客运总量中轨道交通总量高于公共电汽车总量,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比公共电汽车和轨道交通的价格,无法得出轨道交通价格低廉的结论,故D项错误。
9.A
【详解】
据题意“完善交通法规”、“制定价格标准”、“形成法制、规范、管控和惩治等管理路径”可知南京政府采取较为全面的措施,规范交通秩序,故A正确;题意没有体现对大中城市的推动,故B排除;C只是一个方面措施,对材料归纳不够全面,故排除C;题意重在强调交通规范,而不是保障安全,故D排除。
10.B
【详解】
本题考查中国航空业的发展。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中时间信息联系当时国情。长期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社会,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1951年,我国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这些决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提出“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1950年我国第一家航空公司已成立;C项并非主要原因;D项不够全面,排除。
11.A
【详解】
由图表可以看出1901年、190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三个时间点汽车业工人人数由1773人到12430人再到5万多人,呈直线上升趋势,说明德国无产阶级力量上升;德国汽车的年产量由884辆到5547辆再到2万辆,也呈直线上升趋势,说明工业化生产能力增强。综上,可知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故A项正确;仅仅就汽车产业来看,无法得出德国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的结论,故排除B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间与题干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轻重工业的比例问题,故排除D项。
12.A
【详解】
我国在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港珠澳大桥密切了港澳与内地的联系,是对“一国两制”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①正确;珠海是我国第一批特区之一,大湾区积累了丰富的改革开放经验,大桥的建造,整合了内地与港澳的资源,有利于更好地改革开放,②正确;虽然大桥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但不能据此得出我国桥梁建设水平世界领先,③错误;半小时经济圈成形,便利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来往,④正确。故选A项,排除BCD。
13.D
【详解】
本题考查现代造船业。材料体现的是船舶在速度方面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竞争,故体现的是现代船舶制造的高速化特点,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14.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主要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了方便,故C项正确;表格显示在全年客运总量中轨道交通总量高于公共电汽车总量,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比公共电汽车和轨道交通的价格,无法得出轨道交通价格低廉的结论,故D项错误。
15.A
【详解】
材料直接体现了交通的变革和火车技术的进步,故A项不符合材料“从侧面体现出”的要求,符合题意;火车的变迁从侧面体现出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故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A。
16.D
【详解】
“一五”计划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没有限制飞机制造的发展,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百废待兴,国家贫困,资金匮乏,飞机制造技术薄弱,故A、C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1950年12月”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该时期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应当是适应朝鲜战争的需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7.C
【详解】
1937年经营沪兰、平粤、兰包、西昆、兰新等航线的欧亚航运公司营业额由亏损转为盈利,说明全面抗战时期,西北地区的交通得以改善,C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与德国航空公司成立的航运公司由亏损转为盈余,不能说明中德两国关系密切,A项错误;欧亚航运公司的营业收支变化不能说明整个中国航空业发展迅速,B项错误;欧亚航空公司连年亏损与1937年盈余2万多不符,D项错误。
18.A
【详解】
通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铁路事业的迅速发展表明了①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②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③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但不能反映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加深,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就已经摆脱了西方列强的侵略,④排除。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
19.A
【详解】
通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铁路事业的迅速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①②③正确;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就已经摆脱了西方列强的侵略,④排除;故A项正确,排除BCD。
20.(1)原因:德国的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的重视与政策法规扶持;新技术法发明与应用。特点:具有阶段性;政府主导;融资形式多样;重视国有铁路建设;积极运用新技术;成效显著。
(2)主要特点:发展阶段:近代交通建设起步晚,发展缓慢;发展动力:受西方近代工业革命影响;发展趋势:新式交通方式由沿海向内陆扩展;发展状态:新旧交替,并行结构;发展特征:近代交通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影响:改善了交通落后的状况;加速了区域间的商品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便利了人口的流动;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人们平等意识增长;有利于新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消极影响:加剧了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不可避免地带来城市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可知,德国的统一;根据材料“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可知,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以及新技术法发明与应用;根据材料“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可知,政府的重视与政策、法规扶持。特点:根据“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得出具有阶段性;根据“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并制定相关法律,为私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得出政府主导,融资形式多样;根据“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19世纪 80年代,德国拥有的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得出重视国有铁路建设;积极运用新技术;成效显著。(2)主要特点:发展阶段:根据“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可得出近代交通建设起步晚,发展缓慢;发展动力:根据“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可得出受西方近代工业革命影响;发展趋势:根据“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可得出新式交通方式由沿海向内陆扩展;发展状态:根据“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可得出新旧交替,并行结构;同时可得出发展特征为近代交通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影响:根据所学可从改善交通、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世界联系加强、近代化发展等角度概括。同时也可以从环境污染、加剧西方殖民掠夺等方面概括其消极影响。
21.(1)机器:蒸汽机。状况:铁路建设缓慢。
(2)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南北战争的结束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国内市场的统一;国家政策的支持。
(3)认识:观念的更新是交通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相辅相成;国家政策支持有助于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交通建设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手段之一。
【详解】
(1)机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车的出现是蒸汽机发明后的产物。状况:根据材料“到1891年,疆域辽阔的大清帝国铁路零落建设,总共才只有360余公里而已”可知,清政府铁路建设缓慢。
(2)原因:根据材料“从I865年—1916年,铁路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可知,当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因此美国铁路建设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南北战争后,美国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可知,南北战争的结束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政府通过赠予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铁路发展”可知,政府支持也促进了铁路建设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战争推动了国内市场的统一,有助于铁路建设的发展。
(3)认识:根据清政府铁路建设的滞后可以得出观念的更新是交通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从美国铁路建设的发展总结,可以得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相辅相成、国家政策支持有助于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交通建设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手段之一。
22.(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详解】
(1)“历史背景”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作答。
(2)“科技成果”可从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之相关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即可。
(3)“说明”可从技术进步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积极作用角度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