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天地之功不可仓卒
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纲要》上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宝贵经验
01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伟大成就
03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教训
02
目 录
课程标准
1.认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一、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宝贵经验
1956年
中共八大召开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探究八大召开的背景。
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摘编自笔者整理史料汇编中国现代史上卷(1949—1956)
一、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宝贵经验
1956年
中共八大召开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探究八大召开的背景。
从世界范围看,1956年至少有这样三件大事对于八大和党内决策产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是国际形势趋于缓和。朝鲜战争停战,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推动世界格局向有利于和平的方面转变。……国际形势日趋缓和的走向逐渐显露出来,为中国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是八大召开的重要外部条件。二是世界性的新科技革命潮流。这种环境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三是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中共发文对苏共二十大的那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决策给予肯定评价,也对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进行了驳斥,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及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一、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宝贵经验
1956年
中共八大召开
背景:1956年底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中国
进入社会主义;
虽然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基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我们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正确分析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正确分析主要任务
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一、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宝贵经验
1956年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以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毛泽东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一、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宝贵经验
1957年
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宝贵经验
1960年
八字方针调整发展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经济
领域
其基本内容是: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陈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一、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宝贵经验
1962年
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
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
1964年
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教训
1958年
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
1957年7月,《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毛泽东写道:“十年到十五年以后的任务,则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准备着逐步地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准备以八个至十五个五年计划在经济上赶上并超过美国。”1957年开始,用50年到70年时间在经济上赶上或超过美国,实现共产主义,显然要求过急;同时,赶上或超过美国也不意味着已具备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各项成就,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一事的成功,在毛泽东看来是心想事成。这造成了他思想中的一种迷雾:原来以为那么艰难的事业和“严重的问题”,竟如此这般地容易。他开始骄傲起来了。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依据材料,分析毛泽东同志对形势判断产生骄傲情绪的原因,指出这种骄傲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教训
1958年
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
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面红旗)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教训
1958年
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
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特点:以大炼钢铁为中心,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高速度、放卫星、“浮夸风”盛行。
错误实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左”倾冒进错误)
特点:一大二公;平均主义严重。
错误实质:忽视经济客观规律,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教训
1958年
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
1958—1960年推行的“大跃进”,把积累率由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平均24.2%的水平,提高到1959年的43.9%,三年间 的积累比“一五”期间还多44%;但每百元积累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却从“一五”期间的平均35元,下降到1959年的19元,到1960年则变为负数,降到-0.4元。这三年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使整个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全国人口净减约1340万。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教训
1958年
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
全国性的大灾荒终于降临,在农村,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30年后,薄一波回顾这段历史,沉痛地说:“我国人民所经历的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主要是因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造成的。全国广大人民因食物缺乏、营养不良,相当普遍地发生浮肿病,不少农村因饥饿死亡增加。据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减少1000多万。在和平建设时期发生这种事情,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实在是愧对百姓,应该永志不忘这沉痛的教训!”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依据材料,分析冒进式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教训
1958年
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
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人力、物力巨大浪费,破坏生态环境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其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教训
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他为什么要那样做?这是许多人觉得难以理解的问题。
那时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并不清楚。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以后,毛泽东越来越担心:中国以后会背离社会主义道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就是他常说的“出修正主义”或“资本主义复辟”。他最忧虑几种现象:一是中央领导层中出现的重大分歧,特别是农村工作中“包产到户”的主张得到不少中央领导人支持,被他认为是离开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表现,引起他对这些领导人的严重不信任。二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出现的黑暗面,特别是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泽东迫切地期望能实现并保持一个公正、平等、纯洁的社会。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教训
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
1966年春夏
全面发动后,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1969年
4月
中共九大之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斗、批、改”运动
1970-1971年
1972和1975年
1976年9月
1976年10月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最终被粉碎
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教训
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同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如何认识“文化大革命”?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教训
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
如何认识“文化大革命”?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让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伟大成就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27年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重要成果。
总体情况概说
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伟大成就
问题探究: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经济、外交、科技教
育和国防等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经济领域
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伟大成就
领域 年份 成就 地位
国防 1964.6 第一枚自己设计、自己制造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7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农业 1973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 世界首次,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
医学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首次,为以后我国的生命科学领域乃至整个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开创性 奠基性
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伟大成就
根据教材内容,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成就?
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
①建交国数量:由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②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伟大成就
问题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缓和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提供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契机,加速了统一大业进程。
(3)破解了建国以来外交困局,打开了与西方交往大门。
(4)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掀起了国际上与中国建交热潮。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俄国思想家赫尔岑说过:“充分地理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楚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我们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是为了向前进。”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发展的曲折性,认识这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的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和物质准备,理解它所具有的开创性与奠基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