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29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文档属性

名称 6.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29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1 07:4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岳阳楼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在这个广阔的天地中,人们总是会尽情抒发自己的心境,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这个声音无需他人听见,是自我的倾诉,那么辛弃疾想向我们诉说怎样的自己呢?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抗金英雄。
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传世之词有600多首,多抒发强烈的爱国之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之称。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
“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
每退食,辄引臣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
——辛弃疾《美芹十论》
一、1140——1162:南渡之前
杀叛徒义端和尚、生擒叛徒张安国
二、1162——1207:南渡之后
闲置20年,调动37次
没有肝胆的人生,哪有血泪的歌诗。
不能被重用的主要原因:
一、仕金官员的后代;
二、曾参加过农民起义;
三、意志坚决的主战派。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辛弃疾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题目解说
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
是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作者在赏心亭看到哪些触动心弦的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落日
断鸿
游子
吴钩
栏杆
景物
苍凉壮阔
苍茫含恨(比喻)
苍凉衰颓
孤寂忧伤
心系中原
苍凉
孤寂
壮阔
借景抒情
孤寂苦闷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①采用比喻、拟人及移情及物的手法。
②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把层层叠叠的远山,比作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和螺旋形的发髻,写出远山的秀美,但却无法收复大好河山。
③ “献愁供恨”眼前的山水都带上了愁绪和仇恨,移情于物,表达词人对故国沦陷,南宋朝廷不思收复失地的忧愁和愤恨。
古诗中“夕阳” 的意蕴
1.国运衰微
2.韶光易逝 3.隐逸之乐
4.羁旅思乡 5.人世沧桑
(1)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朱敦儒《相见欢》
(2)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3)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断鸿:失群的孤雁,代指辛弃疾,写出词人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游子:词人南渡后,心系中原,渴望收复失地。
找出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看:虽有雄心壮志却无处施展的苦闷 拍遍:借拍打栏杆来发泄激烈苦闷之气
无人会、登临意:孤寂悲苦愤慨
动作、情态
抒发了作者报国无路、壮志难酬、无人理解的悲愤
古诗中“倚楼凭栏” 的意蕴
2.离情别绪 3.国破家亡
4.爱情美妙 5.山河壮丽
1.壮志难酬
(1)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满江红》
(2)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3)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4)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栏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南宋·胡世将《酹江月》
(5)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
——南宋·吴渊《念奴娇》


落日
断鸿
游子
吴钩
栏杆
景物
苍凉壮阔
苍茫含恨(比喻)
苍凉衰颓
孤寂忧伤
心系中原
苍凉
孤寂
壮阔
借景抒情
孤寂苦闷
2、下片写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如何理解运用典故的用意
1、了解典故本意
2、找作者与典故主角的共同点。(经历、理想、思想、感情,正用典故)
3、找诗人与典故主角的不同点。(反用典故)
4、整合典故群,理清各典故的关系,找准主要思想。
用典,诗文中引用过去的关于人、地、事、物的史实,增加诗句的含蓄与典雅。(典故达意)
鉴赏时应注意:
典故的本来意思、运用典故的用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张翰:弃官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虚度时光
陈登:扶世救民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休说鲈鱼堪鲙,
尽西风、季鹰归未? 张翰:弃官归隐
——不愿
许汜:谋取私利
——不屑
刘备:雄才大略
——倾慕
桓温:虚度时光
——痛惜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请缨无路、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以及时无知己、年华虚耗的孤寂悲凉,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思吴江歌 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
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
何须身后千载名?
——李白《行路难》
秋思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
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
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慰藉的孤寂。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为什么希望有“红巾翠袖来擦英雄泪”?
无人会,登临意。
无人搵,英雄泪。
为飘零失所、虚度时光而伤感落泪;为壮志难酬、无人理会而孤寂落泪;
为山河破碎、收复无望而愤激落泪;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文为词”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请缨无路、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以及时无知己、年华虚耗的孤寂悲凉,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归纳总结
用典,诗文中引用过去的关于人、地、事、物的史实,增加诗句的含蓄与典雅。
鉴赏时应注意:
典故的本来意思
运用典故的语境
声律美:慷慨激昂
意境美:苍凉壮阔
手法:借景抒情、用典
东坡词旷,稼轩词豪。大漠吞吐黄沙,马蹄踏断山河。佞人无德,英雄无路,去国离家数年里,杨柳青青今在否?画角侵叠帐,杯酒,金甲,此生只愿逐胡虏,奈何圣上不识才!墨迹未干,对词已垂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