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晋灵公不君 》说课课件(20张PPT)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3《晋灵公不君 》说课课件(20张PPT)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1 07:4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晋灵公不君》说课 高二 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
说教材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二·选修·历史文化经典论著·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章节
《晋灵公不君》:第三单元·春秋笔法·中国历史著作及史学思想·《左传》
说学情·说教法学法
高二学生:
学习过《左传》中的作品;
有一定的文言积累和理解能力;
读懂文章不成问题。
方法:
诵读法、评点法、平板互动、合作探究、演示法
说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和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当堂检测积累掌握文言知识;
(重点)
2、通过赏析人物形象及当堂微创作积累并运用作文素材。 (重点)
3、通过推送相关助读材料了解中国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难点)
说教学过程
一、梳理积累文言知识
新课标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这一学习任务群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
(一)预习引学
第一步,自主预习、反馈质疑;第二步,推送译文,对照解惑;第三步,推送课件,自主检测。
(平板推送功能)
平板推送
说教学过程
一、梳理积累文言知识
新课标提倡“重视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增进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
(一)预习引学
(二)课堂检测
1.多样诵读疏通文意
2.快读检测预板当堂检测功能)
当堂检测
说教学过程
一、梳理积累文言知识
二、鉴赏分析人物形象
(一)合作探究、鉴赏评点
(平板截屏提问功能)
(二)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微创作 :
请为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人物写一段话:开头点明观点,至少引用1-2处原文,至少使用一次对偶或排比。
(演示法) (平板作品任务功能)
截屏提问
作品任务
说教学过程
一、梳理积累文言知识
二、鉴赏分析人物形象
三、体会探究文化内涵
(一)一字寓褒贬
(二)春秋笔法的定义
(三)春秋笔法的史学价值
(四)推送阅读开拓视野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研读文本:史官董狐记录“赵盾弑其君”。“杀”可否?“诛”可否?这样记录的理由是什么?
“春秋笔法”: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
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
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
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
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包括直书和曲笔两面。
一字寓褒贬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的史学价值
胡适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你同意吗?
孔子称赞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记录史事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态度?
拓展阅读
董狐:秉承刚毅之志,内蕴浩然正气。董狐,面对身居正卿之位的赵盾,你直书其事,不掩其瑕,毅然留下“赵盾弑其君”的千秋一笔;面对赵盾的质疑否认,你不曾屈从权贵,顺应保吉,仗气直斥“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正是文天祥《正气歌》对你的褒赞;“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正是你真实的写照!回看往昔,正是如你一样的史官用刚毅正直为华夏书写了五千年的沧海桑田,为炎黄子孙凝成了刚直不阿的血脉!
作业布置:读写结合
1.微阅读 :阅读《直书》《春秋笔法与中学教材》
2.微创作:论“春秋笔法”在《曹刿论战》或《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运用
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围绕所读作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注释、评点等资料,加深和拓展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评点法,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不断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
说教学反思
优点:
围绕目标展开教学环节
平板运用恰到好处
不足:
文言知识处理耗时过多
互动交流不足
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起新的经验。
敬请批评指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