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班级、姓名、考试号、座位号用0.5mm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上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龟裂(jūn) 鹰隼(sǔn) 缂丝(kè) 修葺(qì) 呱呱坠地(gū) 硼沙
B.栏楯(shǔn) 谂知(shěn) 船坞(wū) 诎体(qū) 长歌当哭(dǎng) 菲红
C.倜傥(tì tǎng)先妣(bǐ) 象笏(hù) 笑靥(yè) 殒身不恤(yǔn) 攒射
D.缧绁(léi xiè)不惮(dàn) 渔父(fù) 莞尔(wǎn) 三闾大夫(lǔ) 碟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屈原本可以不死,如果他明哲保身,与世俯仰。他毅然决然地选择死亡,正是对当时丑恶现实的绝望以及对苟且人生的否定。
B.朗朗当晚的演奏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在他的手下,键盘是活的,音乐是活的,和乐队的配合更是琴瑟和谐。
C.足球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就在于进攻。你不进攻,别人就会反戈一击,置你于死地。
D.这些年来我经常审稿,发现有些论文虽有导师署名,但读起来文理不通、艰涩难懂,尤其是英文文稿,破绽百出,不忍卒读。
3.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在横线上续写合适的一句话,不超过15个字。(4分)
匠人们在选择小提琴木料时,非常在意树木的年轮。在他们看来,每棵经历岁月洗礼的大树中都藏有一个精灵,而这个精灵正是一把提琴的灵魂。木料选出,风干切割后,放入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四到五年。这样,本来混沌的木板就有了灵异,万籁俱寂中那些曾经吐纳的自然之气、收藏的百鸟之声,才会像沙漏一样从木头中渗透出来。琴的制作如此,人的成长也是如此。一个人要成大器,必须 ▲ 。
4. 根据下面的材料,对出下联。(5分)
6月24日9时07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20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12时55分,神舟九号航天员驾驶飞船在一片柔和的淡紫色光晕中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一天之内,我国同时诞生了载人深潜和载人航天的新纪录。
上联:驾神舟重霄直上 下联: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栾城集》,略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书属辙曰 属:嘱咐 B.至与钤辖亢礼 亢:匹敌
C.以虞水之再至 虞:料想 D.然终不以为恨 恨;遗憾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3分)
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将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徐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4分)
▲ ▲ ▲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3分)
▲ ▲ ▲
(3)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3分)
▲ ▲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晋陵①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②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③催黄鸟,晴光转绿。
忽闻歌古调④,归思欲沾巾。
【注】 ①晋陵: 即今江苏常州。②杜审言: 初唐著名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先代已迁居洛阳巩县。作此诗时,作者在江阴县任职。③淑气: 春天温暖气候。④古调: 这里指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1)诗的首联说“偏惊物候新”,诗中描写了早春哪些“物候”?写出了这些景物怎样的特点?
答:
(2)诗的首联为抒情埋下了伏笔,颔颈两联与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2) ?总是离人泪。
(3)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4) ,新浴者必振衣。
(5)夕阳古道无人语, 。
(6)但以刘日薄西山, , ,朝不虑夕。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一个人的春天
艾小羊
咖啡馆里并不常见老先生。
他来的时候,穿一件浅蓝夹深灰的格子衬衣,深灰西裤,没有系皮带,而是用了深米色的皮质外用背带。衬衣里面一定穿了保暖衣,春寒料峭,大多数人还穿着短风衣。
老先生的头发已经灰白,没有染,国字脸上有很深的法令纹。他自我介绍姓方,我们便称他为方先生。
方先生在某个下午轻轻推门而入,接下来的几天,总在午后的三四点钟准时到来。他点一杯蓝山咖啡,不加糖与奶精,手机随意地放在桌上,是很老款的诺基亚,早已下线,却不知他用什么办法保持了它的崭新与清洁。打过几通电话后,会有一两个人来与他碰面,从偶然传来的只言片语,我知道他是一个来出差的生意人。
咖啡馆优雅宁静的外衣下,有一颗八卦喧嚣的心。大家纷纷好奇一位年长的男人,经历了什么样的半生,才会习惯于在异乡的咖啡馆里谈生意。
那日,方先生约的人似乎爽约了。他喝完咖啡,百无聊赖地坐在靠窗的桌边。他的手机仅有接打电话功能,他也没有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的习惯。
咖啡馆的旁边有一所小学,正逢学生下课。家长领着小学生从窗前经过,不时有孩子将脸紧贴在落地窗上,苹果似的小脸蛋挤成了一个比萨饼。
“有点吵。”我抱歉地说。
“我喜欢。”方先生笑笑。
“您一个人出差?”我问。
“去年冬天,我太太走了。我把本来已经交给儿子的生意接过来。一个人,在家呆不住。尤其……”他顿了一下,深深的法令纹为笑容蒙上了一层阴影,接着说道:“这春天来了。”
“夫人很漂亮吧?”这样的时候,他一定愿意谈谈与她有关的事。
“您是我所见过穿着最优雅的老人。”我想换个话题。
“她听到要高兴死了,比夸她自己还高兴。”方先生把话题又拉回太太身上。
得知方先生明天就要离开,我请他吃一块大理石芝士蛋糕,算作饯行。他点了一杯鲜榨西芹汁,说这是一顿健康而完美的晚餐。我转身欲走,他忽然又开口了。“你一定在想,我一个人,为什么还要这样注重保养?因为如果我的生命没有熄灭,她的记忆就不会死亡。”我什么也没有说,想说的话,被一种美好而感伤的情绪紧紧地凝结在喉管。
那一天晚些时候,我打电话给一位对婚姻持否定态度的朋友,讲了方先生的故事。
(《中国青年报》2012年5月8日,有删节)
11.方先生的“优雅”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12.简析文中画线段落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13.说说题目“一个人的春天”的含义。(4分)
答:
1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本文的主旨。(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忆刘半农君(节选)
鲁 迅
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抄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做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15.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6分)
答:
16.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6分)
答:
17.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 “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6分)
答:
七、作文(70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请以“路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1、C
2.A(B.“琴瑟和谐”比喻夫妻恩爱,和美融洽。C.“反戈一击”比喻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营垒,或原来支持过的人。D.“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5.C(防备) 6.C(排除③⑤) 7.B(“上奏朝廷”,是将要采取的措施)
附参考译文:
家兄苏子瞻,贬官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北归,第二年,乘船至淮、浙。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几百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呜呼!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咐我说:“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写墓志铭。”我拿着信哭着说:“我哪忍心替我兄长写墓志铭!”
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母亲亲自教援诗书,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母亲高兴地说:“我有个好儿子了!”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梅圣俞当时参与这件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家兄从密州调到徐州。这时黄河水冲决曹村,徐州城墙将要被毁坏。富有的市民争着出城躲避水灾。家兄说:“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大水绝不会冲毁城墙。”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家兄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的卒长,对他说:“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卒长喊着说:“太守都不怕大水,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起于戏马台,尾部同城墙相连。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有三板的城墙没有被淹没。家兄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派官吏分墙而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家兄又请求调拨来年服劳役的人增筑旧城,防备洪水第二次来袭。朝廷答应了家兄的请求。洪灾过后,皇帝下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
家兄的为人,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而不顾危害。因此一生常常困顿,但始终不以此为遗憾。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说:“祈求仁德就得到仁德,还怨恨什么呢?”家兄确实有这样的美德。
三、古诗词鉴赏
(1)诗的首联说“偏惊物候新”,诗中描写了早春哪些“物候”?写出了这些景物怎样的特点?①物候: 云霞、梅柳、黄鸟、绿;②景物特点: 明丽清新或优美新鲜。
(2)诗的首联为抒情埋下了伏笔,颔颈两联与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颔联、颈联承“物候新”展开描写,借写他乡春色,暗点怀乡之思,这是借景抒情;尾联则直抒胸臆,点明“归思”的主旨。全诗抒发了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4)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5)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6)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爱。③方先生关于妻子的美好追忆是属于他自己一个人的春天体验。(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14.文章的主旨:肯定并赞美充满真爱的幸福的婚姻。(2分)
①文章着重描写了方先生晚年丧妻后优雅的生活状态,这正是他幸福婚姻影响的结果。借此表达了文章的主旨。(2分)②结尾借“我”给对婚姻持否定态度的朋友打电话,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2分)
15(1)鲁迅承认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2)鲁迅认为刘半农坦诚、直率,虽然浅,却浅得清澈。
(3)鲁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
16.(1)刘半农出国留学,“我”懒于通信,从此两人疏远起来。(2)鲁迅在《何典》序文中说了“老实话”,又在《语丝》上发表了指出刘半农错误的读者来信,使刘半农感到不快。(3)刘半农后来“据了要津”,也影响了两人的关系。(4)“五四”退潮以后,刘半农思想发生变化,这是两人疏远的最根本的原因。
17.(1)“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的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3)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