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2 05:5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阅读专题
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9分)
送友人出塞
唐姚鹄
帝城春色著寒梅,去恨离怀醉不开。
作别欲将何计免,此行应又隔年回。
入河残日雕西尽,卷雪惊蓬马上来。
有思莫忘清塞学,众传君负佐王才。
[注]清塞:诗僧名,居于庐山、镇江等地,擅长近体诗,多写羁旅、送别之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些都城的春天到来,寒梅在枝头绽放,点明了送行的季节和时间。
B.首联的第二句直抒胸臆,离情别恨溢于言表,营造了苍凉悲壮的氛围。
C.颔联写不忍分别却无计可免,且将与有人一别两年,表达出难舍之情。
D.整首诗歌情景事兼具,惜别的同时又有对友人的勉励,可谓哀而不伤。
16.简要分析颈联是如何表现边塞特点的。(6分)
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虢州送天平何丞①入京市马
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
回风醒别酒,细雨湿行装。
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
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②.
【注】①天平何丞:即天平县何县丞,生平未详。天平,唐县名,即虢州湖城县(今河南省灵宝县一带)。②燕王,指燕昭王,战国时燕国国君。燕昭市骏:是指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燕昭王真心求贤的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两句写“关树”“长安”,暗示“人京”,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勾画出苍茫的远景。
B.阵阵旋风,吹醒饯别之人,蒙蒙细雨,打湿旅人行装,环境与送别自然融合,意境别致。
C.“边尘黑”点明边境战争未息,“塞草黄”点明时序深秋,表达了何县丞此行的目的。
D.全诗紧扣题目表达思想情感,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入京”,五、六、七三句点明买马。
16.请简要赏析诗的尾联。(6分)
山东省菏泽市2022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岑参
夫子不自衍,世人知者稀,
来倾阮氏酒①,去著老莱衣②。
渭北草新出,关东③花欲飞,
楚王犹自惑,宋玉④且将归。
【注】①阮氏酒:西晋阮籍为避祸全身,以嗜酒为由,远离权贵与政治。②老莱衣:春秋时的隐者老莱子行年五十,父母犹存,着五彩斑斓衣以娱双亲。后常以“老莱衣”表示孝养父母至老不衰。③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此处指崔全回归的洛阳。④宋玉:战国著名辞赋家,曾仕楚顷襄王,但不受重用,仕谂颇不得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开门见山,点明了崔全“知者稀”的原因在于不自我夸耀以求闻名,引出了颔联对其进一步的叙写。
B.颔联运用“老莱农”的典故,既暗合诗题“觐省”,表现了人物的品行,又使诗歌貪若蕴藉,耐人咀嚼。
C.颈联以景物暗示季节,虚实结合,通过描写花与草的蓬勃生机表达作者对好友崔全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D.本诗在语言风格上,通俗质朴与含蓄委婉兼备,将作者对崔全的深情谊寓于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之中。
16.前人论此诗,认为“豪迈之中述真情”,诗中的“真情”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以想象开篇,“北山”“白云”交代张五居住的环境,烘托出他恬然自得的心境。
B.雁在古代作品中常作为信使代称,诗中“心随雁飞灭”一句暗示作者与友人音信难通。
C.清秋的山里风景宜人,尽管因时近黄昏,作者心头泛起哀愁,但他却饶有观赏的兴致。
D.诗歌创造了高远清幽的境界,平淡自然而意味隽永,具有山水田园诗的典型特色。
16.这首诗的七至十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与“寄张五”有何关系? (6分)
山东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题。
送《朝天续集》归诚斋①,时在金陵
姜夔
翰墨场中老斫轮②,真能一笔扫千军。
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
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
先生只可三千首③,回施江东日暮云④。
【注】①诚斋:杨万里,号诚斋。《朝天续集》是诚斋的诗集。②斫轮:经验丰富、技艺高超者。③三千首:出自欧阳修诗《赠王介甫》,指李白的作品数量。④回施:回赠。江东日暮云:出自杜甫诗《春日怀李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用“老斫轮”“扫千军”称赞友人创作功力老到,有横扫千军之气势。
B.第四句拟人,山川怕被摄入笔下勾去精魄,以山川之“怕”显笔法之精妙。
C.第五句写射箭正中靶心非靠蛮力,是对友人作诗过于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
D.尾联用典,将两句提及李白的诗句整合,言杨万里之诗可与李白诗相匹配。
16.今人评价姜夔此诗“概括了诚斋的艺术成就、创作风格、表现手法”,统编小学教材一年级下册选入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请你结合姜夔诗中所体现的杨万里诗歌“创作风格”对《小池》作简要分析。(6 分)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期中)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①赋, 何意陆沉黄绶②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 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 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③,割鸡④令得近乡关。
【注】①凌云:据《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②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③湔祓:指荐拔。④割鸡:语出《论语·阳货》,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孔子到了子由做县宰的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5.下列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借司马相如的故事盛赞朋友才华横溢,并用借代手法表明其身居卑微的官位,前后对比,感情强烈。
B.颔联写友人本应安享晚年,却依旧为仕途奔走,只能等到“儿婚女嫁”之后,才可望挂冠归去,终老家山。
C.颈联以不合正常句式的节奏构成对偶,诗句读来拗崛顿挫,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牢骚不平之气。
D.诗人在结尾向执政诸公吁请,希望他们从中斡旋,推荐诗人做个靠近家乡的地方官,语气委婉而谦卑。
16.诗人给执政诸公的“寄语”情感复杂,请你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6分)
古诗阅读专题
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9分)
送友人出塞
唐姚鹄
帝城春色著寒梅,去恨离怀醉不开。
作别欲将何计免,此行应又隔年回。
入河残日雕西尽,卷雪惊蓬马上来。
有思莫忘清塞学,众传君负佐王才。
[注]清塞:诗僧名,居于庐山、镇江等地,擅长近体诗,多写羁旅、送别之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些都城的春天到来,寒梅在枝头绽放,点明了送行的季节和时间。
B.首联的第二句直抒胸臆,离情别恨溢于言表,营造了苍凉悲壮的氛围。
C.颔联写不忍分别却无计可免,且将与有人一别两年,表达出难舍之情。
D.整首诗歌情景事兼具,惜别的同时又有对友人的勉励,可谓哀而不伤。
16.简要分析颈联是如何表现边塞特点的。(6分)
15.B(“苍凉悲壮”错)
16.①虚写,通过想象再现了边塞的景象;②选用典型意象表现边塞空旷辽阔的景物特点;③精炼动词,形象地表现出边塞苦寒严酷的气候特点。
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虢州送天平何丞①入京市马
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
回风醒别酒,细雨湿行装。
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
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②.
【注】①天平何丞:即天平县何县丞,生平未详。天平,唐县名,即虢州湖城县(今河南省灵宝县一带)。②燕王,指燕昭王,战国时燕国国君。燕昭市骏:是指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燕昭王真心求贤的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两句写“关树”“长安”,暗示“人京”,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勾画出苍茫的远景。
B.阵阵旋风,吹醒饯别之人,蒙蒙细雨,打湿旅人行装,环境与送别自然融合,意境别致。
C.“边尘黑”点明边境战争未息,“塞草黄”点明时序深秋,表达了何县丞此行的目的。
D.全诗紧扣题目表达思想情感,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入京”,五、六、七三句点明买马。
16.请简要赏析诗的尾联。(6分)
15.A(首联两句都是虚写)
16.诗的尾联化用“燕昭市骏”的典故,用“不是学燕王”来说何丞买马是为了边关防守,表达了对边事的关切;也暗含无人赏拔的意思,表达了对不被看重的感叹)
山东省菏泽市2022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岑参
夫子不自衍,世人知者稀,
来倾阮氏酒①,去著老莱衣②。
渭北草新出,关东③花欲飞,
楚王犹自惑,宋玉④且将归。
【注】①阮氏酒:西晋阮籍为避祸全身,以嗜酒为由,远离权贵与政治。②老莱衣:春秋时的隐者老莱子行年五十,父母犹存,着五彩斑斓衣以娱双亲。后常以“老莱衣”表示孝养父母至老不衰。③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此处指崔全回归的洛阳。④宋玉:战国著名辞赋家,曾仕楚顷襄王,但不受重用,仕谂颇不得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开门见山,点明了崔全“知者稀”的原因在于不自我夸耀以求闻名,引出了颔联对其进一步的叙写。
B.颔联运用“老莱农”的典故,既暗合诗题“觐省”,表现了人物的品行,又使诗歌貪若蕴藉,耐人咀嚼。
C.颈联以景物暗示季节,虚实结合,通过描写花与草的蓬勃生机表达作者对好友崔全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D.本诗在语言风格上,通俗质朴与含蓄委婉兼备,将作者对崔全的深情谊寓于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之中。
16.前人论此诗,认为“豪迈之中述真情”,诗中的“真情”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15.(3分)C(“表达作者对好友崔全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错)
16.①对崔全不闻于世、不受重用的惋惜与不平。首联中“不自炫”“知者稀”与尾联表现出崔全不被人赏识、不受重用的现实,暗含了作者的惋惜与不平;②对崔全不媚权贵、孝敬双亲的赞美。通过颔联阮籍与老莱衣典故的使用,表现出对友人美好品行的赞美;③对友人远行被放的抚慰。诗人想象崔全将去的洛阳,以春之盎然生意抚慰友人远行被放的孤寂苦闷。(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以想象开篇,“北山”“白云”交代张五居住的环境,烘托出他恬然自得的心境。
B.雁在古代作品中常作为信使代称,诗中“心随雁飞灭”一句暗示作者与友人音信难通。
C.清秋的山里风景宜人,尽管因时近黄昏,作者心头泛起哀愁,但他却饶有观赏的兴致。
D.诗歌创造了高远清幽的境界,平淡自然而意味隽永,具有山水田园诗的典型特色。
16.这首诗的七至十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与“寄张五”有何关系? (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3分)B(“心随雁飞灭”意为诗人的心似乎也随雁消逝在天际)
16.(6分)心描绘了诗人在清秋薄暮时分登高所见的寻常景象,傍晚归来的村人安闲从容,自然界的景物静谧优美;@景象中蕴涵着一种淡淡的孤寂惆怅,渗透着诗人对友人张五的思念之情,引出结尾与张五相约“共醉重阳节”。
评分标准:答对一条给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山东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题。
送《朝天续集》归诚斋①,时在金陵
姜夔
翰墨场中老斫轮②,真能一笔扫千军。
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
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
先生只可三千首③,回施江东日暮云④。
【注】①诚斋:杨万里,号诚斋。《朝天续集》是诚斋的诗集。②斫轮:经验丰富、技艺高超者。③三千首:出自欧阳修诗《赠王介甫》,指李白的作品数量。④回施:回赠。江东日暮云:出自杜甫诗《春日怀李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用“老斫轮”“扫千军”称赞友人创作功力老到,有横扫千军之气势。
B.第四句拟人,山川怕被摄入笔下勾去精魄,以山川之“怕”显笔法之精妙。
C.第五句写射箭正中靶心非靠蛮力,是对友人作诗过于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
D.尾联用典,将两句提及李白的诗句整合,言杨万里之诗可与李白诗相匹配。
16.今人评价姜夔此诗“概括了诚斋的艺术成就、创作风格、表现手法”,统编小学教材一年级下册选入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请你结合姜夔诗中所体现的杨万里诗歌“创作风格”对《小池》作简要分析。(6 分)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5.C “对友人作诗过于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分析有误,“风行水上自成文”指的是杨万里作诗毫无刻意雕琢之感,就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16. ①姜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体现了杨万里诗歌的创作风格:内容以以山川花月居多,写景状物自然成文,清新晓畅。(2分)
②《小池》通过描写清泉、细流、小荷、蜻蜓等自然景物,展现“小池”之诗情画意;(2分)③小荷含苞待放,而蜻蜓则立于嫩尖之上,写景状物非刻意为之,如“风行水上”,随笔而发,无斧凿之痕,清新晓畅。(2分)
17.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期中)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①赋, 何意陆沉黄绶②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 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 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③,割鸡④令得近乡关。
【注】①凌云:据《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②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③湔祓:指荐拔。④割鸡:语出《论语·阳货》,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孔子到了子由做县宰的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5.下列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借司马相如的故事盛赞朋友才华横溢,并用借代手法表明其身居卑微的官位,前后对比,感情强烈。
B.颔联写友人本应安享晚年,却依旧为仕途奔走,只能等到“儿婚女嫁”之后,才可望挂冠归去,终老家山。
C.颈联以不合正常句式的节奏构成对偶,诗句读来拗崛顿挫,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牢骚不平之气。
D.诗人在结尾向执政诸公吁请,希望他们从中斡旋,推荐诗人做个靠近家乡的地方官,语气委婉而谦卑。
16.诗人给执政诸公的“寄语”情感复杂,请你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6分)
15.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项,“推荐诗人”错,诗人是为朋友求官;“语气委婉而谦卑”错误,语气虽委婉,却并非谦卑,而是说友人有大才却只能被小用,带有怨愤不平之气。
16.①对友人才华横溢的赞美与怀才不遇的同情:友人有相如之才,却屈居低位,年老依旧在为仕途奔波操劳,令人同情。②对埋没人才这种现实的不平与愤懑:颈联写友人心系喝酒,看似豪迈,却是为怀才不遇、年华流逝而心生悲愤。③对统治者重用人才的渴望:尾联用典,写诗人希望执政诸公能让友人做个靠近家乡的小小地方官,让他的才能稍微得到一点施展。(每点2分,共6分)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需通过理解诗句含意,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首联说老友有像司马相如那样的才华却只是身处下僚,可见诗人对友人才华横溢的赞美以及对位沉下僚的同情。颔联说友人头白眼花却仍为仕途奔走,待到“儿婚女嫁”之后,才可挂冠归去,可见诗人对友人迫于生计、委身官场的同情。颈联写友人心系喝酒,豪兴犹在,盛年不再,从而在豪放旷达中抒发无限感慨,貌似旷达,实则内心却有种种牢骚抑郁:诗人为友人的怀才不遇、年华流逝而心生悲愤。尾联作者为友人向执政诸公吁请,希望他们从中斡旋,让友人能在近乡之处做一个地方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重用人才的渴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