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2 06:0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
山东省肥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水赋》的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整个舞蹈使端午祈福的美好愿景与惊艳众人的视觉效果高度统一。除此之外,“端午奇妙游”的其他节目如《龙舟祭》《丽人行》等也让人 ,带给受众 的观感和回甘绵长的余韵。
近年来,从《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从《上新了,故宫》到《书简阅中国》,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类似的节目。这些节目围绕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励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我们相信,根植于传统文化的 ,用创新的形式和匠心为传统文化赋能,我们一定能让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更加 ,让文化自信成为心底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拍手称快 耳目一新 厚积薄发 美轮美奂
B. 叹为观止 耳目一新 厚积薄发 熠熠生辉
C. 拍手称快 焕然一新 蓄势待发 熠熠生辉
D. 叹为观止 焕然一新 蓄势待发 美轮美奂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节目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荡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B. 这些节目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激扬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C. 这些节目以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发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D. 这些节目以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活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是一年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 ______,神州大地到处是一派丰收景象。北国苍茫,柿黄梨大冬枣甜;南疆秀美,橘红蕉长稻米香。在中国寒地香米之乡的田野上,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示范田。每年九月伊始,一片片金黄色在这片黑土地上______,那是稻子熟了。
丰硕的稻穗,在秋天如诗的风景里满怀着对黑土地的无限敬意,低下头来感恩农民们150天的辛勤付出,满怀深情地向脚下的黑土地致敬。晶莹的稻穗上,每一粒的稻米都经历120多天阳光雨露的______,展示着大自然的精华之美,如同镶嵌在这片寒地黑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折射出塞北江南的丰饶与美丽。饱满的稻穗,乘着凉爽的秋风为______的黑土地披上厚重的“金装”。人们在禾下乘凉,在“金甲重装”的温暖保护下,美滋滋地做着一个盛世家国的梦。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约而来 漫延 滋润 广袤无垠
B. 如约而来 蔓延 滋养 广袤无垠
C. 如期而至 漫延 滋养 一望无际
D. 如期而至 蔓延 滋润 一望无际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在禾下乘凉,在“金甲重装”的温暖呵护下,美滋滋地做着一个盛世家国的梦。
B. 人们在禾下乘凉,在“金甲重装”的温暖保护下,做着一个美滋滋的盛世家国的梦。
C. 在“金甲重装”温暖呵护下,人们在禾下乘凉,美滋滋地做着一个盛世家国的梦。
D. 在“金甲重装”的温暖呵护下,人们美滋滋地做着一个盛世家国的梦,在禾下乘凉。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__________,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的独领风骚。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宣纸和书法双双列入、__________对待。
宣纸耐久性强、润墨性好。国画大师刘海粟赞其“纸寿千年,墨韵万变”,诚非虚言。宣纸的“寿命”在一千年以上,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__________而破损,新闻纸的“寿命”更短,五六十年后就会变黄、发脆。所以,宣纸算是纸中的“老寿星”了。宣纸的润墨性可大大丰富绘画的表现形式,不仅可皴擦勾斫,也能泼墨渲染,在画山水的时候,“墨分五色”的层次感尤为明显,浓墨乌而鲜艳,淡墨淡而不灰。书法家们在宣纸上笔走龙蛇,无论是作一气呵成的草书,还是一丝不苟的篆楷,都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尤其行书狂草、古隶大篆,与宣纸更是完全绝配根本不可能由其他纸张可以替代。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宣纸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中国的书画能形成富有深厚民族艺术特色的面貌,宣纸__________。
18. 下列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另辟蹊径 平等 老化 善莫大焉
B. 另辟蹊径 一体 风化 功不可没
C. 自成风格 平等 风化 善莫大焉
D. 自成风格 一体 老化 功不可没
19.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尤其行书狂草、古隶大篆,与宣纸更是绝配,根本不可能由其他纸张可以替代。
B. 尤其行书狂草、古隶大篆,与宣纸更是绝配,根本不可能有其他纸张可以替代。
C. 尤其行书狂草、古隶大篆,与宣纸更是完全绝配,根本不可能由其他纸张替代。
D. 尤其行书狂草、古隶大篆,与宣纸更是完全绝配,根本不可能有其他纸张替代。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山东省聊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同的书,会散发不同的馨香。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可以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气吞山河的历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会让我们的心灵充满生命的热情;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神秘的幻想……这些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陪伴着我们每一段闲暇的时光,让那些入心的文字辗转在五脏六腑之中,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
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书,错字连篇,粗制滥造,就像石楠花一样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那样的书,不仅侵害了创作者的权益,也损害了读者的利益。千万不要让这种书进入我们的视野,杜绝那一丝丝臭味腐蚀我们的心灵。
书香默默入心来,能提升人的气质。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我想说,你的气质里藏着那一缕缕书香。每一缕书香,都会遍历你全身的经脉,让你的气质散发着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爱读书的人,举手投足之间散发出一种优雅感,身上散发着清淡的书卷味,灵魂沐浴着浓郁的书墨香。有一种气质,会从书韵中获得升华,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18.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指导员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儿学习……将来……”
B. “你还没娶媳妇吧?”“……”他飞红了脸,更加扭起来。
C. 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可恶!然而……。”四叔说。
D. 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19.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也有一些错字连篇、粗制滥造的书,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就像石楠花一样。”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山东省临沂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敦煌壁画中,谁的知名度最高?恐怕非“飞天”莫属。敦煌飞天是敦煌艺术的名片。优美的飞天,主要负责在佛国净土世界献花供宝、奏乐歌舞。她们时而________于花丛,时而飞翔于云霄。第404石窟里的飞天属于隋代的作品,其造型不再显得拙笨,而更加悠然自若、________。到了唐代,飞天的形象在升腾、翻转、伸屈中更加体现自然的人体美。她们面容饱满,气度潇洒,舞姿纯熟,其轻柔的躯体内仿佛还有血液在潜流。加上画工对线条把握的熟练程度、衣裙飘带“满壁风动”的走势,正是应了“气韵生动”一说。而且,与此前茫然顾望的飞天造型不同,唐代的飞天大多数把服光注视着下方,恰好显现出艺术形象与世间生活的联系。实际上,飞天创作的盛衰变迁,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巨大转折以及人们心理状态的嬗变。世界上并没有一种________的造型艺术,但艺术造型所具有的美是永恒的。莫高窟壁画的飞天,是从优美的心灵中绽开的花朵,是生命活力和旋律的无声赞歌。人用自己的形象来描摹飞天,而飞天又以其特有的美来偿还世人。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寄身 婀娜多姿 经久不衰 B. 寄身 仪态万方 长盛不衰
C. 栖身 仪态万方 经久不衰 D. 栖身 婀娜多姿 长盛不衰
19. 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设问 比拟 比喻 B. 反问 比拟 比喻
C. 设问 双关 排比 D. 反问 对比 排比
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记者日前在对本市一些小户型公寓租赁市场作调查时,发现有一些小户型公寓已经成为明日黄花,难以博得租客的青睐。
②周老伯的雕刻作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③峡谷和瀑布的完美组合巧夺天工,其险峻、幽深为国内罕见,尚无可比之例,珍稀度高。
④生命诞生以来,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存,繁盛与灭绝交替,奏响了一篇篇跌宕起伏的演化乐章。
⑤台独分子吕秀莲数典忘祖,竟公开宣称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乃是台湾人的大幸,台湾和大陆是“远亲”和“近邻”的关系。
⑥他这个人心直口快,嘴上没有把门锁,刚才的话也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言不由衷,你可千万不要介意。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序不当语病的一项是( )
A. 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B. 导演黄建新认为,由于过去的主旋律影片创作时资料不足,往往将领袖人物的性格模式化,让观众难以接近。
C. 省政府要求各地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D. 从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将民族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1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 。 。 。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①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②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③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④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⑤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⑥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A. ⑥④①⑤②③ B. ①⑤⑥④③② C. ⑥①②⑤④③ D. ③④①⑤⑥②
19.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B. 迁,指调动官职,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C.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文人依调填词,曲调即为“词牌”;宋之后,词完全脱离曲子,“词牌”由词的内容而定,成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式。
D.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7. 下列各项,对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府、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费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粹、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制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A. “炉火纯青”换成“出神入化”,“固然”换成“诚然”,都不影响语意。
B. “费寝忘食”“出类拔粹”“发自肺府”“格物制知”中都含有错别字。
C. “超今冠古”中的“冠”与“新冠病毒”一词中的“冠”的读音相同。
D. “境界”“笃实”“推崇”“浮躁”“探寻”“践行”都属于并列式合成词。
18. 下列各项,引号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承认,自己的招生名额渐渐倾向这所他心目中的“世界最高学府”。
A. 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B. 袁隆平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C. 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D.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钟扬在收学生时的不少“奇葩”事儿。
19. 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年国庆,电影《长津湖》上映,激发了观众强烈的观影热情,许多人把带家人看《长津湖》列为假期主要活动。
B. 由于语言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使机器翻译等语言技术逐渐成为翻译行业的重要力量,给传统翻译带来新的挑战。
C. 拥有适当而舒适的社交活动是每个人都有的需求,当我们找到更好的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方式,就会让我们发现世界更美好的一面。
D. 为保护蜂虎鸟,海口市在五源河下游设立了蜂虎保护区域,修整出可供蜂虎鸟筑巢的沙土坡面,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空间。
山东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
山东省肥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水赋》的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整个舞蹈使端午祈福的美好愿景与惊艳众人的视觉效果高度统一。除此之外,“端午奇妙游”的其他节目如《龙舟祭》《丽人行》等也让人 ,带给受众 的观感和回甘绵长的余韵。
近年来,从《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从《上新了,故宫》到《书简阅中国》,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类似的节目。这些节目围绕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励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我们相信,根植于传统文化的 ,用创新的形式和匠心为传统文化赋能,我们一定能让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更加 ,让文化自信成为心底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拍手称快 耳目一新 厚积薄发 美轮美奂
B. 叹为观止 耳目一新 厚积薄发 熠熠生辉
C. 拍手称快 焕然一新 蓄势待发 熠熠生辉
D. 叹为观止 焕然一新 蓄势待发 美轮美奂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节目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荡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B. 这些节目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激扬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C. 这些节目以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发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D. 这些节目以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活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8. B 19. C
20. ①构成:结构相同,四句都是“或”字领起的四字短语;意思相关,多角度描写舞者的动作;语气一致,表现出对舞者的赞美之情。②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有助于凸显舞蹈之美。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拍手称快:拍掌叫好,多指愁恨得到消除。从语境看,是节目令人赞美,故选择“叹为观止”。
②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从语境看,主语是人,故选“耳目一新”。
③厚积薄发:大量地积累,只择其精要少量地表露出来。多用于称赞人学问深厚,学风严谨;也形容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而获得大的成功。蓄势待发:积蓄势力或能量等待发作。从语境看,形容“传统文化”,应选“厚积薄发”。
④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从语境看,形容“文明”,应选“熠熠生辉”。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围绕……为……”,句式杂糅,应把“围绕”改为“以”,排除A。
“激荡”“激扬”“激活”与“热爱”搭配不当,排除ABD。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修辞手法及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先看构成,排比一般都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构成,画线句“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是由四个“或”字领起的四字短语构成,结构相同;排比句各句之间意思应当有关联性,共同为一个话题或主题服务,属于“铺陈”性质,画线句“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描写舞者的动作;“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描写舞者的动作姿态给人的美感,可见这几句意思相关,多角度描写舞者的动作;语气一致,表现出对舞者的赞美之情。
从效果来看,句子结构一致,句式整齐;多用四字短语,语言凝练;读起来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凸显了“洛神”舞蹈之美。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是一年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 ______,神州大地到处是一派丰收景象。北国苍茫,柿黄梨大冬枣甜;南疆秀美,橘红蕉长稻米香。在中国寒地香米之乡的田野上,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示范田。每年九月伊始,一片片金黄色在这片黑土地上______,那是稻子熟了。
丰硕的稻穗,在秋天如诗的风景里满怀着对黑土地的无限敬意,低下头来感恩农民们150天的辛勤付出,满怀深情地向脚下的黑土地致敬。晶莹的稻穗上,每一粒的稻米都经历120多天阳光雨露的______,展示着大自然的精华之美,如同镶嵌在这片寒地黑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折射出塞北江南的丰饶与美丽。饱满的稻穗,乘着凉爽的秋风为______的黑土地披上厚重的“金装”。人们在禾下乘凉,在“金甲重装”的温暖保护下,美滋滋地做着一个盛世家国的梦。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约而来 漫延 滋润 广袤无垠
B. 如约而来 蔓延 滋养 广袤无垠
C. 如期而至 漫延 滋养 一望无际
D. 如期而至 蔓延 滋润 一望无际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在禾下乘凉,在“金甲重装”的温暖呵护下,美滋滋地做着一个盛世家国的梦。
B. 人们在禾下乘凉,在“金甲重装”的温暖保护下,做着一个美滋滋的盛世家国的梦。
C. 在“金甲重装”温暖呵护下,人们在禾下乘凉,美滋滋地做着一个盛世家国的梦。
D. 在“金甲重装”的温暖呵护下,人们美滋滋地做着一个盛世家国的梦,在禾下乘凉。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8. B 19. C
20. 构成:“北国苍茫”对“南疆秀美”,“柿黄梨大冬枣甜”对“橘红蕉长稻米香”。
效果: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展现神州大地的丰收景象。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如约而来”,按照约定的时间赴约。“如期而至”,按照计划或者规律,按时到来。语境是说“中国农民丰收节”按时到来,两个词语本都可以,但使用“如约而来”,则使用拟人修辞,更为生动形象。
第二空,“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地不断向周围扩展滋生。“漫延”,水满溢而向周围扩散。此处是说金黄色,使用“漫延”则对象不当。
第三空,“滋养”,养育,培养,供给养分。“滋润”,不干燥,浸润、润泽、舒适。语境是说阳光雨露给稻米供给养分,使用“滋养”。
第四空,“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此处形容黑土地的辽阔无边,二者皆可。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人们在禾下乘凉,在‘金甲重装’的温暖保护下”语序不当,从与上文衔接的角度来看,前一句最后提到“金装”,所以“在‘金甲重装’的温暖呵护下”放在开头,可以更好和前面的句子衔接,同时“在‘金甲重装’的温暖呵护下”是人们“在禾下乘凉”的前提条件,所以放在前面。
只有C项修改正确。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首先分析对偶的构成。对偶要求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短语的结构要一致,如“北国苍茫”是主谓结构,“南疆秀美”也是主谓结构,结构一致,“北”对“南”,都是方位名词,“苍茫”对“秀美”,都是形容词;如“柿黄梨大冬枣甜”列举三个物品,“柿”“梨”“冬枣”,“橘红蕉长稻米香”也列举三个物品,“橘”“蕉”“稻米”,一一对应,“黄”是颜色,对“红”,“大”是形态,对“长”,“甜”是味觉,对“香”。
然后分析效果。对偶的效果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分析。形式上,两句字数一样,结构一致,节奏感强,非常整齐;内容上,对偶的内容非常凝练,如“北国苍茫,柿黄梨大冬枣甜;南疆秀美,橘红蕉长稻米香”这一对偶列举诸多物品展现了南北大地丰收的情形。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__________,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的独领风骚。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宣纸和书法双双列入、__________对待。
宣纸耐久性强、润墨性好。国画大师刘海粟赞其“纸寿千年,墨韵万变”,诚非虚言。宣纸的“寿命”在一千年以上,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__________而破损,新闻纸的“寿命”更短,五六十年后就会变黄、发脆。所以,宣纸算是纸中的“老寿星”了。宣纸的润墨性可大大丰富绘画的表现形式,不仅可皴擦勾斫,也能泼墨渲染,在画山水的时候,“墨分五色”的层次感尤为明显,浓墨乌而鲜艳,淡墨淡而不灰。书法家们在宣纸上笔走龙蛇,无论是作一气呵成的草书,还是一丝不苟的篆楷,都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尤其行书狂草、古隶大篆,与宣纸更是完全绝配根本不可能由其他纸张可以替代。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宣纸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中国的书画能形成富有深厚民族艺术特色的面貌,宣纸__________。
18. 下列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另辟蹊径 平等 老化 善莫大焉
B. 另辟蹊径 一体 风化 功不可没
C. 自成风格 平等 风化 善莫大焉
D. 自成风格 一体 老化 功不可没
19.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尤其行书狂草、古隶大篆,与宣纸更是绝配,根本不可能由其他纸张可以替代。
B. 尤其行书狂草、古隶大篆,与宣纸更是绝配,根本不可能有其他纸张可以替代。
C. 尤其行书狂草、古隶大篆,与宣纸更是完全绝配,根本不可能由其他纸张替代。
D. 尤其行书狂草、古隶大篆,与宣纸更是完全绝配,根本不可能有其他纸张替代。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8. D 19. B
20. ①将宣纸的使用时间之长比作是“老寿星”,二者本质不同,但都具有寿命长的特点,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宣纸耐久性强的特点。②把抽象的事物、道理变得具体,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自成风格:某方面有独特地方,能自成一种风格。根据前文“中国书画艺术”及语段末尾“中国的书画能形成富有深厚民族艺术特色的面貌”可知,此处指的是在宣纸的辅助下,中国书画艺术自成一种风格,所以“自成风格”更合语境,且与下文“独领风骚”呼应。
第二空处,平等:(1)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待遇。(2)泛指地位相等。一体:一个整体,比喻关系密切。根据前文强调“宣纸与中国书画艺术的相互依存关系”,选择“一体”更合语境。
第三空处,风化:是在大气条件下,岩石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老化:指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性能逐渐变坏,以致丧失使用价值。根据前句中的“两三百年后”可知,这里是指性能逐渐变坏,应该用词语“老化”。
第四空处,善莫大焉:意思是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功不可没:意思是功劳极大,不可抹灭。语段强调的是“宣纸对中国书画的巨大意义”,选“功不可没”更合适。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这个句子共有两处错误,第一,“完全”和“绝配”重复,“绝配”含有“完全”的意思,应删去“完全”,排除CD;
第二,结构混乱,“由……”和“有……可以”两个句子杂糅,把“由”改为“有”或删去“可以”,排除A。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内容上看,本体为宣纸,喻体为“老寿星”,相似点是指宣纸使用时间之长和“老寿星”寿命的长久,二者不同类,但有了相似点,符合比喻的基本条件,没有明显的连接词,用“是”来连接本体喻体,属于暗喻,而且“是”具有肯定、强调的意味。突出了宣纸的特点,可长久保存。
表达上看,化陌生为熟悉,生动形象具体,老寿星给人亲切可爱感,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寓庄于谐,幽默风趣,彰显文采,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
山东省聊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同的书,会散发不同的馨香。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可以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气吞山河的历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会让我们的心灵充满生命的热情;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神秘的幻想……这些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陪伴着我们每一段闲暇的时光,让那些入心的文字辗转在五脏六腑之中,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
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书,错字连篇,粗制滥造,就像石楠花一样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那样的书,不仅侵害了创作者的权益,也损害了读者的利益。千万不要让这种书进入我们的视野,杜绝那一丝丝臭味腐蚀我们的心灵。
书香默默入心来,能提升人的气质。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我想说,你的气质里藏着那一缕缕书香。每一缕书香,都会遍历你全身的经脉,让你的气质散发着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爱读书的人,举手投足之间散发出一种优雅感,身上散发着清淡的书卷味,灵魂沐浴着浓郁的书墨香。有一种气质,会从书韵中获得升华,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18.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指导员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儿学习……将来……”
B. “你还没娶媳妇吧?”“……”他飞红了脸,更加扭起来。
C. 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可恶!然而……。”四叔说。
D. 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19.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也有一些错字连篇、粗制滥造的书,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就像石楠花一样。”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8. D 19. ①句中把“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比作“淡雅的康乃馨”,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散文和康乃馨,两者都有“雅”的特点,都能沁人心脾。
20. ①原句多用短句,更符合文段整体灵动的语言风格;
②原句中“错字连篇”“粗制滥造”单独成句,对这类书的否定意味更强烈;
③“就像石楠花一样”在原句中被放在“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之前,表达更加自然流畅。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句子“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神秘的幻想……”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A.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表示引文的省略;
C.表示语意未尽;
D.表示列举的省略。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比喻手法的能力。
①“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可以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此句运用比喻,本体是“温婉雅致的散文集”,喻体是“淡雅的康乃馨”,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散文集“温婉雅致”,康乃馨“淡雅”,说明它们有共同的特点“雅”;“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可以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说明散文集和康乃馨都能沁人心脾。这个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散文集的淡雅美好,让人心灵宁静的特点。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从句式上看,原句多用短句,节奏更明快,更符合文段整体的语言风格;
②从词语位置上看,原句中“错字连篇”“粗制滥造”单独成句,比之改句将之用作“书”的定语,更能起到强调特点的作用,否定意味更强烈;
③从与前后句协调的角度看,改句将“就像石楠花一样”单列后置,突出的是“石楠花”及其味道,与后文“那样的书”衔接生硬,“就像石楠花一样”在原句中被放在“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之前,表达更加自然流畅。
山东省临沂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敦煌壁画中,谁的知名度最高?恐怕非“飞天”莫属。敦煌飞天是敦煌艺术的名片。优美的飞天,主要负责在佛国净土世界献花供宝、奏乐歌舞。她们时而________于花丛,时而飞翔于云霄。第404石窟里的飞天属于隋代的作品,其造型不再显得拙笨,而更加悠然自若、________。到了唐代,飞天的形象在升腾、翻转、伸屈中更加体现自然的人体美。她们面容饱满,气度潇洒,舞姿纯熟,其轻柔的躯体内仿佛还有血液在潜流。加上画工对线条把握的熟练程度、衣裙飘带“满壁风动”的走势,正是应了“气韵生动”一说。而且,与此前茫然顾望的飞天造型不同,唐代的飞天大多数把服光注视着下方,恰好显现出艺术形象与世间生活的联系。实际上,飞天创作的盛衰变迁,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巨大转折以及人们心理状态的嬗变。世界上并没有一种________的造型艺术,但艺术造型所具有的美是永恒的。莫高窟壁画的飞天,是从优美的心灵中绽开的花朵,是生命活力和旋律的无声赞歌。人用自己的形象来描摹飞天,而飞天又以其特有的美来偿还世人。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寄身 婀娜多姿 经久不衰 B. 寄身 仪态万方 长盛不衰
C. 栖身 仪态万方 经久不衰 D. 栖身 婀娜多姿 长盛不衰
19. 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设问 比拟 比喻 B. 反问 比拟 比喻
C. 设问 双关 排比 D. 反问 对比 排比
【答案】18 D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寄身”,托身。“栖身”,寄生、暂住。依据前文“她们时而”可知,这里强调“暂住”应用“栖身”。
第二空,“婀娜多姿”,各种轻盈软美的姿态,形容女性轻盈柔美。“仪态万方”,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修饰“飞天”的“造型”应选“婀娜多姿”。
第三空,“经久不衰”,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长盛不衰”,长久兴盛而不衰败,比喻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势头。一般用来形容文化、节日、传统等。文中用来修饰“造型艺术”,应选“长盛不衰”。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敦煌壁画中,谁的知名度最高?恐怕非‘飞天’莫属”,是设问;
“敦煌飞天是敦煌艺术的名片”“莫高窟壁画的飞天,是从优美的心灵中绽开的花朵,是生命活力和旋律的无声赞歌”,是比喻;
“她们时而栖身于花丛,时而飞翔于云霄”是比拟。
故选A。
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记者日前在对本市一些小户型公寓租赁市场作调查时,发现有一些小户型公寓已经成为明日黄花,难以博得租客的青睐。
②周老伯的雕刻作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③峡谷和瀑布的完美组合巧夺天工,其险峻、幽深为国内罕见,尚无可比之例,珍稀度高。
④生命诞生以来,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存,繁盛与灭绝交替,奏响了一篇篇跌宕起伏的演化乐章。
⑤台独分子吕秀莲数典忘祖,竟公开宣称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乃是台湾人的大幸,台湾和大陆是“远亲”和“近邻”的关系。
⑥他这个人心直口快,嘴上没有把门锁,刚才的话也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言不由衷,你可千万不要介意。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这里形容“一些小户型公寓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难以博得租客的青睐”,使用正确。
②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这里用来形容“雕刻作品”的技艺高超,使用正确。
③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绝妙。这里形容“峡谷和瀑布的完美组合”,使用不当,可以改成“鬼斧神工”。
④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声忽大忽小和故事情节的曲折。这里形容“乐章”的变化起伏,使用正确。
⑤数典忘祖:原指查数着典籍,却忘了自己祖先的行事,后用来比喻忘本。这里批评“台独分子吕秀莲”忘了自己是中国人,忘本,使用正确。
⑥言不由衷:指说的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形容说的不是真心话,心口不一。这里是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使用不当,可以改为“心直口快”。
故选B。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序不当语病的一项是( )
A. 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B. 导演黄建新认为,由于过去的主旋律影片创作时资料不足,往往将领袖人物的性格模式化,让观众难以接近。
C. 省政府要求各地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D. 从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将民族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语序不当,定语排序不合规则,应该先说“人类建筑史上”(领属),再说“最伟大的”(形容词);三个分句顺序不当,应该按照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的逻辑顺序:紫禁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最伟大的艺术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更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B.关联词语位置不当,“由于”应放在“过去的主旋律影片”后面,连接“创作时掌握资料不足”。
C.并列短语顺序不当,把“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故选D。
1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 。 。 。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①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②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③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④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⑤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⑥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A. ⑥④①⑤②③ B. ①⑤⑥④③② C. ⑥①②⑤④③ D. ③④①⑤⑥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参见朱自清《荷塘月色》,⑥“这些树”承接上句“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先从大的范围描写,排除BD;
④“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承接⑥“重重围住”,所以应紧跟⑥后,排除C;
⑤句中的“烟雾”与①中的“烟雾”照应,,所以⑤在①后,排除C;
“树色”“杨柳的风姿”都是整体描写;“树梢上的远山”“树逢里的灯光”属于细节刻画,且先远后近;因此②③排在①⑤后。
故选A。
19.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B. 迁,指调动官职,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C.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文人依调填词,曲调即为“词牌”;宋之后,词完全脱离曲子,“词牌”由词的内容而定,成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式。
D.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词牌’由词的内容而定”错误。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故选C。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7. 下列各项,对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府、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费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粹、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制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A. “炉火纯青”换成“出神入化”,“固然”换成“诚然”,都不影响语意。
B. “费寝忘食”“出类拔粹”“发自肺府”“格物制知”中都含有错别字。
C. “超今冠古”中的“冠”与“新冠病毒”一词中的“冠”的读音相同。
D. “境界”“笃实”“推崇”“浮躁”“探寻”“践行”都属于并列式合成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还形容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结合语境,该处所说的是“技术”,“炉火纯青”和“出神入化”在形容“技术”方面意思是一样的。“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诚然”,固然之意,引起下文转折。依据后文“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可知,此处表达转折之意,所以二者是相同的。
B.“费寝忘食”的“费”应写为“废”;“出类拔粹”的“粹”应写为“萃”;“发自肺府”的“府”应写为“腑”;“格物制知”的“制”应写为“致”。
C.“读音相同”分析错误。“超今冠古”中的“冠”读“guàn”,“新冠病毒”中的“冠”读“guān”,二者读音不相同。
故选C。
18. 下列各项,引号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承认,自己的招生名额渐渐倾向这所他心目中的“世界最高学府”。
A. 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B. 袁隆平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C. 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D.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钟扬在收学生时的不少“奇葩”事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句中“世界最高学府”中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强调;
D.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D。
19. 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年国庆,电影《长津湖》上映,激发了观众强烈的观影热情,许多人把带家人看《长津湖》列为假期主要活动。
B. 由于语言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使机器翻译等语言技术逐渐成为翻译行业的重要力量,给传统翻译带来新的挑战。
C. 拥有适当而舒适的社交活动是每个人都有的需求,当我们找到更好的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方式,就会让我们发现世界更美好的一面。
D. 为保护蜂虎鸟,海口市在五源河下游设立了蜂虎保护区域,修整出可供蜂虎鸟筑巢的沙土坡面,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空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成分残缺,“由于”和“使”一起使用,遮盖主语,使句子没有主语,去掉其中一个。
C.“当……”成分残缺,应是“当……时”;“……就会让我们发现世界更美好的一面”残缺主语。原句可改为“当我们找到更好的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方式时,世界也会向我们展示更美好的一面”。
D.暗换主语,“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空间”的主语应该是“沙土坡面”。
故选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