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1 21:3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一、炼字类
1、提问方式
  (1)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好在哪里?
  (3)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的特殊之处,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在写景或刻画人物形象上有何作用;
  (3)明确该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效果。
3、答题套路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例1、(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 船 归
贺 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题目: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答案: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解答此类试题:
  (1)抓动词。
  (2)抓形容词。
  (3)抓数量词。
  (4)抓表颜色的词。

二、赏句型
1、提问方式
  (1)某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
  (3)前人认为某一句在诗中最有表现力,谈谈你的看法。
2、答题步骤
  (1)对该句进行分析,注意层次及手法。
  (2)根据该诗句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作用。
  (3)点出其对表达主题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3、答题套路
  这句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在结构上起到了(  )的作用,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例2、(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初见嵩山
张 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题目:“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答案:
  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三、分析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
  (2)用诗词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描写的意境或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答题套路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现了作者(  )的情感。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此词写于词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金人之手。
  题目:吴世昌《词林新话》评此词称:“此词直逼稼轩。”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
  该词风格豪迈而沉郁。上片写怀念沦陷的中原;痛心于惨烈的战争使百姓陷入苦难;深信失地终将收复;决心戍边抗敌,为国尽忠。下片借写青梅、流泉责怪自己背约,既委婉表达思家而不能归的复杂心情,又烘托出殷切的报国之意。全词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因此,该词与辛弃疾词风格、主旨相近。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最爱东山睛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喻雪花。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鹜。
  (2)(示例)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快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葛 溪 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驿站秋夜难眠图
  (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  眠
唐 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 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余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