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反思
邹继婷
本节课的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些遥远,对学生而言,是一些非常模糊的知识,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个不利因素,这对于能否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很重要的。整节课能够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呈现,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有梯度,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思路清晰,各个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注重挖掘教材,使课堂容量大,拓展了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教师较强的洞察力和较高的灵敏度。基本上按照预定的思路完成教学,教学效果也比较满意。因而这是一节相对成功的课。
从教学目标看:本课教学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紧扣教材,创设学习情境,把历史知识学习转化为“名人访谈”、“感受历史”、“合作探究”、“看图说话”、“聚焦当代”等活动环节,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在体验和实践中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较好的完成了“三维目标”。
从设计理念来看:(1)设计的起点好,主要针对初二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了解得比较少,而对现实中国工业了解比较多的特点,以此来进行比较,从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聚焦当代,培养学生用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认识到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与导入新课相呼应。(3) 小结设计巧妙,通过快板的形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把握了整节课的知识脉络。
从内容上看:本课涉及内容跨度大,且历史资料相对缺乏,多为理性分析,因而搜集许多历史资料,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安排课堂思考与讨论,避免课堂气氛枯燥乏味。采用名人访谈、感悟历史、看图说话、聚焦当代,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感性认识,并于课堂上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交往、表达能力。由讲授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再度受挫的原因,由三则典型案例,把我国的民族工业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中国的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在夹缝中生存。聚焦当代,由荣氏家族企业命运的完全不同,到上海世博园的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的展览, 得出启示:国家的独立、主权的完整、和平稳定的环境、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是推动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善于培养学生用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由一般至特殊的演绎分析方法。
从教学过程看:(1)利用课件展示大量的历史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做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精心选择针对性强的史料和图片,通过两则辛亥革命后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张謇和荣是企业应运而生,在一战中进入黄金时代,帝国主义对华输出资本和产品比例图,火柴大王刘鸿生抵制日货的图片和资料,能够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四幅具有代表性的图,学生看图说话,自己归纳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使艰涩难理解的抽象知识具体化,从而突破了重点和难点。(3)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不足之处:课堂进程快,学生反思的时间比较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 邹继婷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课标要求: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内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简况。
理解——张建兴办实业的目的与情怀,感受张謇创办实业历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运用——简要评价张謇,大生纱厂结局说明的问题;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图表资料较丰富,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使用情感体验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实践、交流中主动学习。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家的统一、民族独立是推动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课所处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教学1课时,介绍的是近代中国,海禁被打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源源而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饱受国内外多种势力的挤压,但始终以顽强的姿态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并且影响到各个方面:交通、通讯、电影、电话等,都开始对人们的生活发生影响。因此,本课对本单元有一个开启的作用。
本课是从经济方面纵向概述:从洋务运动开始至民国结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萌芽、黄金时代、再度受挫这样三阶段。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和荣氏企业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导致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
本课包含两个子目“状元实业家张謇”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一个子目,介绍了张謇创建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的背景、概况、结局,使学生通过大生纱厂这一旧中国民族工业的缩影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一感性了解;第二个子目,介绍了从洋务运动开始出现的民族工业萌芽,至民国结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使学生通过分析对旧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理性认识。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本课内容属经济类。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理论性偏强,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因此学习的难度较大。
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及学生原来的知识基础,本课把状元实业家张謇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的曲折发展作为重点;把分析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作为难点。
重点处理方法(1)状元实业家张謇:通过走进名家(展示张謇的大生纱厂开工的新闻和张謇的简介。)——穿越时空,访谈名人(阅读教材第一目,分组合作探究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提炼相关答案,然后即兴表演“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合作探究,感悟历史(张謇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大生纱厂的命运和结局说明了什么?二个问题进行讨论)三步骤,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张謇其人,理解其“实业救国“思想的提出和教育事业的概况,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实业”和“救国”的含义,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理解张謇实业的兴衰是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先根据表格,通过自主学习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阶段、特征;通过大量的图表、典型案例和丰富的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归纳总结,形成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阶段、特征、原因的整体认识。
难点处理方法:(1)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通过张謇和荣氏企业在一战中飞速发展的案例,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图表,针对性较强的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出一战时期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其外因,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国抵制洋货,是这一时期发展的内因。(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通过四幅针对性强的图片,学生看图说话,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集中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低。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代化的探索,知道中国近代史上在政治和思想等方面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史实。知道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起到抵制作用;经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但由于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决定了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通过对近代政治史的学习,已经模糊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本课是经济上的探索,对于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了解很少,而且本课内容内容跨度大,历史资料相对缺乏,而且本课内容枯燥、难懂,多为理性分析,学生感性认识较少,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对于在这一领域的理论概念如民族资本、官僚资本等的理解,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容易认识的,是他们的认知水平达不到的,因此,特别要引起注意。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八年级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虽然已初步具备从历史事件和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初步具备分析史料的能力,但是综合分析、综合归纳能力还不够成熟,对政治变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理解程度也参差不齐。从整体上看,学生对学习中国近代历史感兴趣,课堂上大部分同学会做笔记,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识记阶段,加上科目增多,而每周的历史课节数少,课前预习、尤其课后复习是相当缺乏,因而学习容易出现分化阶段。
关注学生的知识现状,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通过分析大量的史料得出历史结论;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实践、交流中主动学习;同时要精选、精练、精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初二年级的学生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叛逆、思想活跃,盲目追求、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希望得到认可等特点。
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历史知识为载体,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体验、实践、交流中主动学习。关注全体同学,对历史学科偏弱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从而提高整体水平。
(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1)导入设计
问题导入:过去人们所说的洋火、洋钉其实就是什么?为什么那时的中国人要在这些日用品前加一个“洋”字?这表明了什么?今天我国的民族工业品牌已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这么大的差距,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思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设计意图:关注现实生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关注学生的兴趣,激趣导学。
(2)教学过程设计
①由于本课知识内容较为空洞抽象,时间跨度大。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大胆判断: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已学过的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②第一目:状元实业家张謇。通过走进名家(展示张謇的大生纱厂开工的新闻和张謇的简介。)——穿越时空,名人访谈(阅读教材第一目,分组合作探究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提炼相关答案,然后即兴表演“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合作探究,感悟历史(张謇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大生纱厂的命运和结局说明了什么?二个问题进行讨论)二步骤,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张謇其人,理解其“实业救国”思想的提出和教育事业的概况,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实业”和“救国”的含义,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理解张謇实业的兴衰是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设计意图:变历史事件为现实生活,变历史人物为现实人物,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③第二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A、根据表格,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二目的一、二、三段,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个时期及阶段特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炼历史有效信息能力。
B、探究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受什么因素影响。
萌芽阶段:用图表的方式演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由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的入侵,《南京条约》开辟五大口岸,刺激了外国商人在中国经商,掠夺中国的原材料,牟取暴利;也使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刺激了洋务运动的产生,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黄金时代:结合材料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什么在一战时期出现“黄金时代”?结合两则辛亥革命后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的材料,张謇和荣氏企业在一战中的发展的资料,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图,引导学生得出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发展的黄金时代是由于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人抵制洋货。
再度受挫:三则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典型材料,荣氏企业的衰落,得出民族工业再度受挫的原因是三座大山的压迫,也得出: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在夹缝中生存。
小结,完成表格:对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因素。
设计意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实践论从史出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④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根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图表、中国近代工业和铁路分布图、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图、华商企业和外商企业比例图、“中国今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 ——范旭东”,让学生看图说话,直接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投入活动情境,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⑤聚焦当代:展示荣氏家族三代传奇、荣毅仁先生在1988年的一次谈话内容、上海世博园的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图及简介,提问:荣氏家族企业命运的完全不同,到上海世博园的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的展览,得到什么启示?
荣德生:兄弟为中国民族面粉工业、棉纺织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旧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棉纱大王”。荣毅仁: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1986年,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荣智健:中信泰富集团董事长。“福布斯2005中国富豪榜”揭晓,荣智健家族以16.44亿美金排在第一位。
荣毅仁先生在1988年的一次谈话内容:“就以我的家族来讲,在解放前……五十年艰苦奋斗,认真经营,才搞了二十多个企业,这在解放前已经是了不起了。可是,我从1979年担任“中信”公司的董事长以来……共投资、合资搞了二百零九个企业。为什么过去五十年艰苦奋斗只搞了二十多个企业,而现在九年不到却发展了二百多个企业?当然,这其中有广大的干部和老同志的共同努力;但最基本的,是因为有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设计意图:聚焦当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用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与导入新课相呼应。
⑥小结:以快板的形式进行小结:
状元张謇有主张,“实业救国”办纱厂。
荣氏兄弟办企业,生产面粉和棉纺。
民族工业步履艰,“三座大山”压身上,
简单产品无力造,日用品前总带“洋”。
“三座大山”不推翻,民族工业无希望。
设计意图:画龙点睛,简明扼要,愉快轻松把握知识脉络。
⑦巩固训练:通过知识擂台环节,由学生抢答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计意图:学习效果反馈。
2、教学方法
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原本枯燥无味、理论知识性强的内容变的鲜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学生在体验、实践、交流中主动学习。例如:
问题探究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注意问题的启发性、针对性、活泼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意向,提高阅读材料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堂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讨论,分组表演的方式解决问题,进行教学。
注重应用史料教学,史论结合,以史论证,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情感体验法:为学生构建演示自我的舞台:“走进名家”、“穿越时空,名人访谈”、“合作探究、感悟历史”、“看图说话”、“聚焦当代”等多种形式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认识到只有国家的统一,主权的独立,和平的环境,民族工业才能得到飞速发展。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多媒体课件演示;历史教学用书;人教版网站;http://www.k12. ( http: / / www.k12. )
历史教学在线。
4、板书设计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张謇、荣氏兄弟:实业救国
(2)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 一战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 ↓ ↓
民族工业的萌芽阶段──—————黄金时代──—————再度受挫
↑ ↑ ↑
外商企业的刺激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 帝国主义(日本)
洋务运动推动 辛亥革命 封建主义
自然经济解体 抵制洋货 官僚资本主义
(3)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艰难曲折、落后、不平衡
5、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新课:过去人们所说的洋火、洋钉其实就是什么?为什么那时的中国人要在这些日用品前加一个“洋”字?这表明了什么?今天我国的民族工业品牌已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为什么形成这么大的差距,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关注现实生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关注学生的兴趣,激趣导学。
(2)展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定义,全体同学读,问:什么标志着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为什么?
学生活动:体会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并就老师的问题作出判断,回答。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已学过的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教师过渡:说起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人们不由想起张謇。我们一起走进名家——状元实业家张謇
(3)a、展示张謇大生纱厂开工情景及张謇简介。讲述:张謇考中状元,荣华富贵享受不尽,但他却“舍本逐末”,他是怎么想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名人访谈。阅读教材第一目,分组合作探究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提炼相关答案,然后分组一人扮演节目主持人,一人扮演张謇,即兴表演“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
b、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情景表演。教师活动:小结学生名人访谈的表现情况,张謇把开办实业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例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学生在体验、实践、交流中主动学习。
c、再次感谢同学的表演,现在进入第二环节:合作探究,感悟历史。张謇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预期答案:张謇希望通过兴办实业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张謇把国家民族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为重,张謇的爱国之心,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大生纱厂的命运和结局说明了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这些企业的兴起、短暂发展和迅速破产的过程,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设计意图:变历史事件为现实生活,变历史人物为现实人物,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过渡:那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4)展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表格:快速阅读第二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完成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学习效果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炼历史有效信息能力。
过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特征受什么因素影响呢?我们一起探究归纳。
(5)萌芽阶段:用图表的方式演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开辟五大口岸,刺激了外国商人在中国经商,掠夺中国的原材料,牟取暴利;也使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刺激了洋务运动的产生,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设计意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投入活动情境,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
过渡:张謇和荣氏兄弟等一大批近代民族企业家也就出现了,展示:张謇和荣氏企业在一战中发展迅速的状况,从材料中可看出,在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什么在一战时期出现“黄金时代”?
(6)展示材料: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鼓励民间办各种实业团体,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颁布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度例》等。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趣旨》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起到什么作用?(预期答案: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示: 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比例图,问:1918年英法德等国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同1913年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比较容易得出信息: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展示:火柴大王抵制日货的资料。可得出: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与人们抵制洋货有关。
过渡:然而,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的黄金时代只是昙花一现,一战后,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民族工业为什么在一战后再度受挫呢?请看三则典型案例,归纳民族工业再度受挫受哪些因素影响。
典型案例一: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典型案例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 “俱用华人”,但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动机系英国造”。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典型案例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于1905年由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立的近代中国最大一家民族卷烟企业。1908年,曾因英美烟草公司的排挤一度倒闭。1909年简氏兄弟重新营业后发展较快,至1927年全盛时职工达万余人。此后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下开始衰退,出现连年亏损的局面。1936年对其觊觎已久的宋子文再次谋划收购。1937年宋子文终于低价收买了公司股票,控制了股权,实际上成了官僚资本企业。
学生从材料中得出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
师生一起小结:完成表格:对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因素。
设计意图:史论结合,以史论证,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投入活动情境,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准确把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过渡:轻松一下,看图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7)看图说话:展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图表、中国近代工业和铁路分布图、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图、华商企业和外商企业比例图、“中国今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 ——范旭东”,让学生看图说话,直接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投入活动情境,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过渡:追忆近代,了解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回归现实,聚焦当代。
(8)聚焦当代:展示荣氏家族三代传奇、荣毅仁先生在1988年的一次谈话内容、上海世博园的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图及简介,提问:由荣氏家族企业命运的完全不同,到上海世博园的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的展览,得到什么启示?
荣德生:兄弟为中国民族面粉工业、棉纺织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旧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棉纱大王”。荣毅仁: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1986年,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荣智健:中信泰富集团董事长。“福布斯2005中国富豪榜”揭晓,荣智健家族以16.44亿美金排在第一位。
荣毅仁先生在1988年的一次谈话内容:“就以我的家族来讲,在解放前……五十年艰苦奋斗,认真经营,才搞了二十多个企业,这在解放前已经是了不起了。可是,我从1979年担任“中信”公司的董事长以来……共投资、合资搞了二百零九个企业。为什么过去五十年艰苦奋斗只搞了二十多个企业,而现在九年不到却发展了二百多个企业?当然,这其中有广大的干部和老同志的共同努力;但最基本的,是因为有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设计意图:聚焦当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用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与导入新课相呼应。
⑥小结:以快板的形式进行小结:
状元张謇有主张,“实业救国”办纱厂。
荣氏兄弟办企业,生产面粉和棉纺。
民族工业步履艰,“三座大山”压身上,
简单产品无力造,日用品前总带“洋”。
“三座大山”不推翻,民族工业无希望。
设计意图:画龙点睛,简明扼要,愉快轻松把握知识脉络。
⑦最后,让我们进入知识擂台环节
第一题:右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
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资金少,规模小
第二题: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
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我国清末状元实业家( )
A.李鸿章 B.詹天佑 C.张謇 D.左宗棠
第三题:2008年9月23日下午,张謇杯 2008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南通体育会展中心举办。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出身寒微,考中状元 B.主张“实业救国”
C.创办南通博物院 D.创办大久精盐公司
第四题:自古以来,状元最受读书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清末状元张謇 却“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结合右图判断他办的实业是( )
A. 大生纱厂 B. 安庆军械所 C. 轮船招商局 D. 天津电报总局
第五题:被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又被称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辛亥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第六题: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以重工业为主 B. 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 比较落后 D. 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
设计意图:学习效果反馈。
(五)教学反馈
1、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个大致了解,从导入新课及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官僚资本主义”两个历史名词的教学看,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温故知新,反应积极热烈,效果较好。
2、在“名人访谈”表演的环节中,部分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在体验和实践中主动学习,看到部分学生胆怯、害羞不敢表达时,能够及时鼓励同学踊跃发言。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课堂提问,例如:“张謇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大生纱厂的命运和结局说明了什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什么在一战时期出现“黄金时代”?民族工业为什么在一战后再度受挫呢?由荣氏家族企业命运的完全不同,到上海世博园的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的展览,得到什么启示?”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有梯度,通过讨论、分析、看图说话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呈现,根据学生的表情,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及时给予点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分析都能理解和归纳。
3、师生在小结时,在老师的感染下,以快板的形式齐读,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充满积极向上的风貌。
4、从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看,五个选项全部做对,学生掌握本课学习的效果较好。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些遥远,对学生而言,是一些非常模糊的知识,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个不利因素,这对于能否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很重要的。整节课能够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呈现,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有梯度,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各个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注重挖掘教材,拓展了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教师较强的洞察力和较高的灵敏度。基本上按照预定的思路完成教学,教学效果也比较满意。
从教学目标看:本课教学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紧扣教材,创设学习情境,把历史知识学习转化为“名人访谈”、“感受历史”、“合作探究”、“看图说话”、“聚焦当代”等活动环节,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在体验和实践中主动学习、主动思维,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较好的完成了“三维目标”。
从设计理念来看:(1)设计的起点好,主要针对初二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了解得比较少,而对现实中国工业了解比较多的特点,以此来进行比较,从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聚焦当代,培养学生用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认识到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与导入新课相呼应。(3) 小结设计巧妙,通过快板的形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把握了整节课的知识脉络。
从内容上看:本课内容跨度大,且历史资料相对缺乏,多为理性分析,因而搜集许多历史资料,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安排课堂思考与讨论,避免课堂气氛枯燥乏味。采用名人访谈、感悟历史、看图说话、聚焦当代,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感性认识,并于课堂上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交往、表达能力。由讲授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再度受挫的原因,由三则典型案例,把我国的民族工业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中国的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在夹缝中生存。聚焦当代,由荣氏家族企业命运的完全不同,到上海世博园的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的展览, 得出启示:国家的独立、主权的完整、和平稳定的环境、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是推动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善于培养学生用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由一般至特殊的演绎分析方法。
从教学过程看:(1)利用课件展示大量的历史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做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精心选择针对性强的史料和图片,通过两则辛亥革命后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张謇和荣是企业应运而生,在一战中进入黄金时代,帝国主义对华输出资本和产品比例图,火柴大王刘鸿生抵制日货的图片和资料,能够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四幅具有代表性的图,学生看图说话,自己归纳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使艰涩难理解的抽象知识具体化,从而突破了重点和难点。(3)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启发学生,注重学法指导。
不足点:课堂容量大,教学紧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5 页 (共 1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合作探究、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观察历史图表、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具体说是帝国义和封建主 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感受到以张謇为代表的一些实业家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精神,增强爱国情感;能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业家张謇,实业家张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难点: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三、课前打基础:(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一)实业救国:1、背景:( )签订后,列强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2、人物:( ) 3、口号:( )
(二)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发展历程:(1)萌芽时期:从( )到清朝末年。
(2)黄金时代:( )期间;(3)困难时期:一战后至( )成立前。
2、发展原因:(1)( )的推动;(2)( )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鼓舞,( )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3)( ),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3、曲折原因:(1)( )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2)一战后,( )经济势力卷土重来。(3)( )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4、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1)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受( )( )
和( )三座大山的压迫,总的来说是落后的。(2)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 )部门;(3)地区间发展( ),( )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 )却非常薄弱。
四、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导入新课(问题导入):过去人们所说的洋火、洋钉其实就是什么?为什么那时的中国人要在这些日用品前加一个“洋”字?这表明了什么?今天我国的民族工业品牌已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2、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
官僚资本主义: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政权力量与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密切结合,剥削产业工人,还通过滥发纸币,商业投机等方式掠夺广大劳动人民的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子目:状元实业家张謇
1、 穿越时空,名人访谈: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阅读教材第一目,合作探究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提炼相关答案,然后一人扮演栏目主持人,一人扮演张謇,四人演观众即兴表演“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
访谈提纲:①张謇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实业的 提出什么口号?
②张謇为什么要放弃高官厚禄冒着风险创办实业?
③张謇创办了哪些实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什么产业?
④张謇创办实业,后来的命运如何?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2.感悟历史(讨论解决):
(1)张謇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大生纱厂的命运和结局说明了什么?
第二子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自主学习(根据表格填空)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个时期
时期
阶段特征
原因
2.探究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受什么因素影响。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为什么在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萌芽并艰难发展?
(2)结合材料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什么在一战时期出现“黄金时代”?
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鼓励民间办各种实业团体,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颁布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度例》等。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趣旨》
3、结合材料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什么在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再次受挫?
典型案例一:19世纪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典型案例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 “俱用华人”,但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动机系英国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典型案例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于1905年由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立的近代中国最大一家民族卷烟企业。1908年,曾因英美烟草公司的排挤一度倒闭。1909年简氏兄弟重新营业后发展较快,至1927年全盛时职工达万余人。此后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下开始衰退,出现连年亏损的局面。1936年对其觊觎已久的宋子文再次谋划收购。1937年宋子文终于低价收买了公司股票,控制了股权,实际上成了官僚资本企业。
4、看图说话(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今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 ——范旭东
5、聚焦当代(理论联系实际,论丛使出)
(1)荣氏家族的传奇:荣德生:兄弟为中国民族面粉工业、棉纺织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旧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棉纱大王”。
荣毅仁: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1986年,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荣智健:中信泰富集团董事长。“福布斯2005中国富豪榜”揭晓,荣智健家族以16.44亿美金排在第一位。
(2)上海世博园的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由19个形似“细胞”的巨型圆柱排列组合而成,象征众多民营企业的无限活力以及蕴藏在其内的无穷能量。
荣氏家族企业命运的完全不同,到上海世博园的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的展览,得到什么启示?(提示:从社会性质上等方面思考)
五、知识擂台:(我达标,我快乐)
1.右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
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资金少,规模小
2.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
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我国清末状元实业家( )
A.李鸿章 B.詹天佑 C.张謇 D.左宗棠
3.2008年9月23日下午,张謇杯 2008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南通体育会展中心举办。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出身寒微,考中状元 B.主张“实业救国” C.创办南通博物院 D.创办大久精盐公司 4.自古以来,状元最受读书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清末状元张謇 却“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结合右图判断他办的实业是( )
A. 大生纱厂 B. 安庆军械所 C. 轮船招商局 D. 天津电报总局
5.被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又被称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辛亥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6.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以重工业为主 B. 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C. 比较落后 D. 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
7、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个行业中(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 业 D、服务业
8、以下不属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A、时间短暂,过程曲折 B、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C、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D、总体水平较高
9、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
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工业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
10、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C.北洋军阀的分裂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六、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阅读史料,联系实际,回答问题
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张謇提出“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积极倡导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结果却行不通。20世纪—21世纪之交,我们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对民营企业也积极鼓励和推动),发展科技与教育,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实际上也是倡导“实业救国”“科教兴国”。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七、学(教)后记(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6张PPT)
过去人们所说的洋火、洋钉其实就是什么?为什么那时的中国人要在这些日用品前加一个“洋”字?这说明了什么?
今天我国的民族工业品牌已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 邹继婷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
什么标志着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为什么?
官僚资本主义: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政权力量与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密切结合,剥削产业工人,还通过滥发纸币,商业投机等方式掠夺广大劳动人民的垄断资本主义。
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纱厂的创办人张謇是5年前夺魁的状元。那时,中国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们的羡慕和尊敬,一个状元竟然”舍本逐末”,而且当时投资办厂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许多人都赔了血本,不敢再提办厂之事,张謇却反其道而行之。
走进名家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16岁中秀才,32岁中举人,41岁中状元,1899年建成大生纱厂,后形成大生集团。
张謇
穿越时空,名人访谈
阅读教材第一目,合作探究张謇兴办
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提炼相关答案,
然后分组一人扮演节目主持人,一人扮演
张謇,即兴表演“名人访谈——实业家张謇”。
张謇希望通过兴办实业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张謇把国家民族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为重,张謇的爱国之心,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
张謇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大生纱厂的命运与结局说明了什么?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 ,
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
这些企业的兴起、短暂发展和
迅速破产的过程,是旧中国民族工业
发展的一个缩影。
时期
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一战期间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洋务运动到清末
黄金时代
萌芽
再度受挫
探究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
b外商企业的刺激
c洋务运动推动
a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鸦片战争后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阶段一:萌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张謇
张謇在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在艰难中起步、发展。在1912年至1921年的10年间尤其在一战期间,大生企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21年两厂获利白银1600多万两,其中的2/3都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
荣氏兄弟是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家,江苏无锡人,1902年初办茂新面粉公司,资本20万两,到1909年为止只有4个粉磨,经营困难,颇多亏损。1912年又创办福新面粉公司,到1919年荣氏的茂新、福新、申新三家总公司,已拥有12个面粉厂和4个纺织厂,资本总额达1200万元以上,被称为“面粉大王”。
荣宗敬
荣德生
为什么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一战时期出现一个“黄金时代”呢?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阶段二:黄金时代
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鼓励民间办各种实业团体,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颁布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度例》等。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趣旨》
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起到什么作用?
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
(1913年指数为100)
1918年英法德等国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同1913年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
人们抵制洋货
火柴大王刘鸿生
典型案例一
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阶段三:再度受挫
近代民族工业受封建主义压迫
典型案例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 “俱用华人”,但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造”。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压迫
荣宗敬
荣德生
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花也在中国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他们多次向国民政府求助,都没有结果。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留居上海的荣宗敬目睹手创的事业被毁于一旦,精神上受了严重创伤,1938年2月,荣宗敬郁积成疾,撒手离世。 八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均被破坏毁损,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军管”劫夺。
——《荣氏家族百年传奇》
典型案例三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于1905年由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立的近代中国最大一家民族卷烟企业。1908年,曾因英美烟草公司的排挤一度倒闭。1909年简氏兄弟重新营业后发展较快,至1927年全盛时职工达万余人。此后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下开始衰退,出现连年亏损的局面。1936年对其觊觎已久的宋子文再次谋划收购。1937年宋子文终于低价收买了公司股票,控制了股权,实际上成了官僚资本企业。
近代民族工业受官僚资本主义压迫
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在夹缝中生存。
时期
阶段特征
原因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1、辛亥革命的作用;
2、一战中,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3、抵制洋货的运动。
一战期间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卷土重来,尤其日本。
2、封建主义
3、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洋务运动到清末
“黄金时代”
萌芽
再度受挫
1、外商企业的刺激;
2、洋务运动的推动
3、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萌芽和艰难发展
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图表
看
图
说
话
特点一: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天津
上海
武汉
杭州
广州
看
图
说
话
特点二:集中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发展不平衡。
特点三:整体水平低
看
图
说
话
中国今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
——范旭东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986年,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荣德生:兄弟为中国民族面粉工业、棉纺织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旧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棉纱大王”。
中信泰富集团董事长荣智健:“福布斯2005中国富豪榜”揭晓,荣智健家族以16.44亿美金排在第一位。
聚焦当代
荣毅仁先生在1988年的一次谈话
“就以我的家族来讲,在解放前……五十年艰苦奋斗,认真经营,才搞了二十多个企业,这在解放前已经是了不起了。可是,我从1979年担任“中信”公司的董事长以来……共投资、合资搞了二百零九个企业。
为什么过去五十年艰苦奋斗只搞了二十多个企业,而现在九年不到却发展了二百多个企业?当然,这其中有广大的干部和老同志的共同努力;但最基本的,是因为有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上海世博园的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由19个形似“细胞”的巨型圆柱排列组合而成,象征众多民营企业的无限活力以及蕴藏在其内的无穷能量。
由荣氏家族企业命运的完全不同,到上海世博园的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的展览,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国家的独立、主权的完整、和平稳定的环境、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是推动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
状元张謇有主张,“实业救国”办纱厂。
荣氏兄弟办企业,生产面粉和棉纺。
民族工业步履艰,“三座大山”压身上,
简单产品无力造,日用品前总带“洋”。
“三座大山”不推翻,民族工业无希望。
知识擂台
1.右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
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资金少,规模小
2.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我国清末状元实业家( )
A.李鸿章
B.詹天佑
C.张 謇
D.左宗棠
3.2008年9月23日下午,张謇杯 2008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南通体育会展中心举办。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出身寒微,考中状元
B.主张“实业救国”
C.创办南通博物院
D.创办大久精盐公司
4.自古以来,状元最受读书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清末状元张謇 却“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结合右图判断他办的实业是( )
A. 大生纱厂
B. 安庆军械所
C. 轮船招商局
D. 天津电报总局
5.被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又被称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辛亥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6.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以重工业为主
B. 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 比较落后
D. 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