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1
2
3
4
1.透镜: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的透镜叫做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2.光心:透镜上有一点,光通过它时传播方向________,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平行于________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________于主光轴上的一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________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
4.焦点和焦距:透镜有________个焦点,焦点到________的距离叫做焦距。
厚
薄
中间薄
边缘厚
不变
会聚
发散
主光轴
会聚
反向
2
光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知识点一 凸透镜和凹透镜
1.如图所示的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填字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填字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家不小心打碎了一只透明玻璃酒瓶,在清扫碎片时,小明发现玻璃瓶底的形状如图所示,这个瓶底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你作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E
中间厚
、
边缘薄
BCF
中间薄
、
边缘厚
凸
玻璃瓶底中间厚
、
边缘薄
知识点二 透镜对光的作用
3.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是( )
A.只有b B.a、c、d、e
C.a、b、c D.a、b、c、d、e均可
A
4.在公元前2世纪,就有人用磨成球形的冰对着太阳光来“取火”,这个冰球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凹面镜
A
5.如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________,对光有________作用。
凸透镜
会聚
6.近视眼镜的镜片,其中心厚度比边缘薄,这种镜片对光有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发散
7.(2018·贺州)如图所示,画出两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
8.请在图中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知识点三 焦点和焦距
9.如图所示,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距透镜约4 cm时,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如图中A点,则透镜的光心是________点,透镜的焦点是________点,透镜的焦距约是________cm,在________点处可引燃火柴。
O
A
4
A
10.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c。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c
B.一定等于c
C.一定大于c
D.可能小于c,也可能大于c
A
11
12
13
14
15
16
11.(南宁中考)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A
1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可能是(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D
13.把一个凸透镜固定于薄壁玻璃筒中间,在凸透镜的焦点F处放一个点光源S,然后注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和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为使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一束平行光,则光源位置( )
A.应适当升高
B.应适当降低
C.应不动
D.无法实现
B
14.下面是一些光学元件,根据其特点及作用,完成下列问题:
A.小孔 B.平面镜 C.凹面镜 D.凸面镜
E.凸透镜 F.凹透镜
(1)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元件有:________;
(2)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元件有:________;
(3)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元件有:________。
DF
CE
A
15.(黔西南中考)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________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m。
0.6
0.2
16.(达州中考)如图所示,可以利用不同的光学元件来改变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分别画出三种合适的光学元件。(只要求画出光学元件大致位置的示意图,但须与光学规律相符)
17.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后,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如果让平行光通过材料、凹凸程度不同的凸透镜,它们对光线的会聚会有什么不同呢?于是小明在实验室用一束平行光分别经过由两种材料做成的凸透镜A、B、C(其中A和C为同种材料)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1)比较A、B两凸透镜的光路可得到的结论是:凹凸程度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与________有关。
材料
(2)比较A和C两凸透镜的光路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相同时
,
凸透镜的焦距与凹凸程度有关
控制变量法
1.凸透镜不是只对平行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而是对所有光线都具有会聚作用。
2.判断透镜是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不是看经过透镜的光线是否有交点,而是看相对于原来的入射光线是靠拢了还是远离了。
3.凸透镜的表面越凸,焦距越小。
4.凸透镜起会聚作用、凹透镜起发散作用的理解:三棱镜对光的作用是向厚的方向偏折,因为凸透镜中间厚,故向中间偏,从而表现出会聚作用;凹透镜边缘厚,故向边缘偏折,因而表现出发散。(共25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1
2
3
4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___,照相机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2.幻灯机(或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屏幕相当于________,幻灯机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幻灯片中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凸透镜
光屏
倒立
缩小
实
凸透镜
光屏
倒立
放大
实
改变光路
3.放大镜实质是一个________焦距的________镜,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4.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________立的,虚像是________立的(以上两空均选填“正”或“倒”)。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体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侧;成虚像时,像和物体位于凸透镜________侧(后两空选填“同”或“异”)。
短
凸透
正立
放大
虚
倒
正
异
同
1
2
3
4
5
6
7
8
9
知识点一 照相机
1.如图所示为照相机的照相原理,则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 )
A.正立、等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B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________上成像。照相时,物体离镜头比较________(选填“远”或“近”)。
凸透镜
光屏
远
3.小玲用照相机给小丽同学照相时发现了一些特点,请根据你的经验和知识,帮她完成下列填空:
(1)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像一定比小丽本人________。
(2)小丽与照相机间的距离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
(3)小丽离照相机镜头越来越远,小丽在底片上的像越来越_______。
小
大于
小
知识点二 幻灯机 投影仪
4.放映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的画面是幻灯片画面的(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等大、倒立的实像
B
5.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灯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照亮透明胶片
上下调节凸透镜
知识点三 放大镜
6.小明同学用透镜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汽车的后视镜
A
7.夏天清晨,树叶上常有一些露珠,透过露珠看叶脉,叶脉变_____了,露珠相当于________镜,叶脉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粗
放大
虚
知识点四 实像和虚像
8.小明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总结出有关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B
9.下列的成像实例,属于实像的是( )
A.从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
B.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
C.幻灯机屏幕上成的像
D.站在岸边看水边游动的鱼
C
16
10
11
12
13
14
15
10.(徐州中考)小明拿着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 )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
C
11.(桂林中考)如图所示,某同学欲拍摄一棵高大树木的全景,但从取景框中只能看到树的一部分。他要拍摄到这棵树的全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把相机向上举高
B.向前再走几步
C.向后退几步
D.向地面蹲下
C
12.小明用同一个相机给同一个古塔拍了四张照片,拍摄下列哪张照片时镜头伸出最长( )
D
13.(2018·兰州)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④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D
14.(厦门中考)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______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_________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增大
增大
15.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监控摄像头两侧安装了照明灯,它是为了照亮________(选填“摄像头”或“汽车”)。
照相机
汽车
16.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________些。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是________度。
正立
放大
远
5
17.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要使画面变大些,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
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
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
1.使用照相机摄影时,具有以下特点:
(1)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胶片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
像距);
(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片上所成的像越小,像(胶片)的位置到镜头的距离越近,暗箱越短;
(3)像和物体在镜头两侧;(4)物体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
(1)在使用投影仪时,所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2)插幻灯片要注意倒着插,这样看到的是正立的像。所说的正立或倒立是像相对物体而言的。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是有条件的。(共24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2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________,用字母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________,用字母v表示。
物距
像距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注意: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当u>f时,物距变近,像距变________,像变________。
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应用举例
正立或倒立 缩小或放大 实像或虚像 与物同侧或异侧
u>2f 倒立 缩小 ______ 异侧 ______
u=2f 倒立 ______ 实像 ______ 测焦距
fu实像
照相机
等大
异侧
放大
幻灯机
虚像
放大镜
远
大
1
2
3
4
5
6
知识点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蜡烛、________、光屏和光具座,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得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上。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光具座上的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成像时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大小。
凸透镜
同一高度
实
物距
u
像距
v
2.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______ ,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是图________,成虚像的是图________ 。
B
A
C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文同学使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1 30 15 缩小 倒立 实像
2 20 20 等大 倒立 实像
3 15 30 放大 倒立 实像
4 14 35 放大 倒立 实像
5 10 / / / 无像
6 8 / 放大 正立 虚像
(1)小文仔细分析数据得出,当物距u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焦距f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u不断减小时,像距v在不断_______,像在逐渐变________(选填“小”或“大”)。
(3)当物距等于像距等于________焦距时,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
(4)当物距________或________1倍焦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当物距u是8 cm时,观察到像和物在透镜的________(选填“同侧”或“异侧”)。
大于
增大
大
2倍
等大
小于
等于
知识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4.如图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A.放大镜
B.电影放映机
C.照相机
D.投影仪
A
5.教室里安装了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15 cm。为了在幕布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
A.大于30 cm
B.小于15 cm
C.等于30 cm
D.大于15 cm小于30 cm
A
6.(2018·临沂)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临沂市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如图所示,系统摄像机的镜头是________透镜,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凸
u>
2
f
9
10
11
12
13
7
8
7.(2018·百色)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 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距透镜45 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距透镜20 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C.蜡烛距透镜18 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蜡烛距透镜6 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B
8.(株洲中考)(多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 cm处,如图,在蜡烛从10 cm处逐渐移至45 cm处的过程中,烛焰成像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先成实像后成虚像
D.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AC
9.(教材P99T4改编)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 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A
10.(广西中考)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A
11.如图所示为琦琦同学的照片,用手拿凸透镜逐渐远离照片,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不可能观察到右图中的________图。
乙
、
丙
12.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80 mm,则胶卷与镜头的距离应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80 mm,所成的像为缩小、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大于
倒立
实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调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
示,凸透镜在光具座50 cm刻度线处,凸透镜焦距为10 cm。
(1)先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 cm刻度线处,只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所成的清晰、倒立、________的实像。
(2)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光具座上1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所成的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
放大
缩小
(3)在(2)的基础上将透镜换成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应将光屏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得到清晰的像。
(4)在(3)的基础上再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实像,理由是光在折射时______________。
靠近
能
光路是可逆的
14.(2018·黄石)探究小组将装有半杯清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放在水平窗台上,透过玻璃杯观察街对面的指路牌。当从水面上方观察时,看到指路牌上的箭头指向右方;若从水面下方观察,下面有关现象和成像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箭头指向右方
B.指路牌上下宽度变大
C.指路牌上的字上下颠倒
D.原理类似于照相机成像
D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应使烛焰(不是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不是同一直线。这样做是为了让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3.在探究的过程中,若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白纸遮住(或凸透镜上有一只苍蝇)时,在光屏上能够看到物体完整的像,只不过比原来暗一些。(共22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1
2
3
4
1.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眼睛通过________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__,________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___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变________,________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我们就看清了物体。
2.正常眼睛的近点在大约________处,远点在________,明视距离为________。
凸透镜
光屏
睫状体
薄
远
厚
强
近
10cm
无限远
25cm
3.近视眼能看清________处物体,而看不清________处物体。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__,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________,因此来自________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矫正方法是在眼前放一个合适的________。
4.远视眼能看清________处物体,而看不清________处物体,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__,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________,因此来自近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________,矫正方法是在眼前放一个合适的________。
近
远
厚
强
长
远
前
凹透镜
远
近
薄
弱
短
后
凸透镜
1
2
3
4
5
6
7
8
知识点一 眼睛
1.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D
2.关于眼睛的调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收缩,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
B.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放松,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
C.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收缩,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
D.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放松,使晶状体变得扁平一些
C
3.眼睛是靠调节____________的平凸程度来改变焦距而获得清晰的像的,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眼睛后成在视网膜上的是一个__________立的实像,但是人的感觉却是__________立的实像,这是因为人的眼睛与生俱来就已经习惯于这种感受:看物体时,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人们的感觉就是正立的实像。
晶状体
倒
正
知识点二 近视眼及其矫正
4.(乌鲁木齐中考)如图,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A
5.(重庆中考)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其主题是“关爱心灵窗户”,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透镜。有的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需配戴________透镜来矫正。
6.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________(选填“太弱”或“太强”)。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________(选填“10”“15”或“25”)cm 左右。
凸
凹
太强
25
知识点三 远视眼及其矫正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若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则正确的说法是( )
A.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C.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D
8.近来,小华的爷爷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远了,小华的爷爷是________眼。
远视
9
10
11
12
13
9.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
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
C.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
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
B
10.人眼的结构如图所示,近年来流行一种角膜切割手术治疗近视眼,患者不用戴眼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激光切割近视眼角膜,使之周围变薄相当于人造凸透镜替代镜片
B.矫正远视眼应让患者戴上凹透镜
C.用激光切割近视眼角膜,使之中央变薄相当于人造凹透镜替代镜片
D.玻璃体相当于一个焦距可变的凸透镜
C
11.报纸上放有小红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的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所示,则奶奶的眼镜是( )
A
12.(烟台中考)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思路提示】近视眼镜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取下近视眼镜后相当于扩大物距。
B
13.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又要戴上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于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_________(选填“A区”或“B区”)看远处同学,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或摘下眼镜了。
远视眼
A
区
14.小亮用小气球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如图所示,图中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在实验中测得其焦距为10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丙的形状,并分别测量其焦距。
(1)实验中,测得焦距大于10 cm的是_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________。
丙
乙
(2)很多近视患者配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若某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05 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
大于
1.眼睛与照相机比较
(1)成像元件:眼睛通过晶状体、角膜成像;照相机通过凸透镜成像。
(2)承像元件:眼睛成像在视网膜上;照相机成像在底片上。
(3)调节方法:眼睛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调节焦距),照相机调节像距。
2.眼疾的判别方法
(1)根据视觉特征判断:近视眼近处清,远处模糊;远视眼远处清,近处模糊。
(2)根据成像光路图判断:近视眼所成像在视网膜前;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共24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1
2
3
4
5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它们的作用都相当于____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_____,靠近物体的叫________。望远镜也是由两个________组成的,也分别叫________和________。
2.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的镜头,成____________的像,这个像成在目镜的______________,再成____________的像,我们最终看到的像相对于物体而言,左右________,上下________。
凸透镜
目镜
物镜
凸透镜
物镜
目镜
倒立
、
放大
一倍焦距以内
正立
、
放大
颠倒
颠倒
3.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的镜头,通过物镜成___________的像,这个像成在目镜的______________,再成____________的像,最终看到的像相对于物体而言左右________,上下________。
5.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科学家是________。1990年,科学家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入太空,使人们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太阳周围,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________条轨道上。
4.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____________有关,还和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倒立
、
缩小
一倍焦距以内
正立
、
放大
颠倒
颠倒
物体的大小
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伽利略
“
哈勃
”
太空望远镜
三
1
2
3
4
5
6
7
知识点一 显微镜
1.生物课上常用显微镜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的成像情况是( )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D.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A
2.(教材P106动手动脑学物理1改编)如图所示,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可以看到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看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可以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种做法相当于自制了一个( )
A.望远镜 B.放大镜
C.显微镜 D.近视眼镜
C
3.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甲、乙两位同学在视野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物像。
(1)物像位置调节较好的是________同学。
(2)为使另一位同学也能获得较好的观察效果,我们建议他把装片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乙
左
知识点二 望远镜
4.(多选)现代天文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把口径加大的目的是( )
A.会聚更多的光
B.成像更明亮
C.增大视角
D.使物体成的像更大一些
AB
5.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______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___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_______的虚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又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_______(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镜片代替。
倒立
、
缩小
1
倍焦距内
放大
远视镜
知识点三 探索宇宙
6.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发现木星的卫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
D.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B
7.将星系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B.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地月系
C.银河系、太阳系、总星系、地月系
D.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A
9
10
11
12
13
14
8
8.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学显微镜要比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高
B.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反光镜的凹面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之和
D.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
B
9.显微镜中物镜的焦距是f物=0.3 cm,目镜的焦距f目=2.5 cm,为了看到尽可能大的清晰的像,物体离显微镜镜头的距离应( )
A.略小于0.3 cm B.略大于0.3 cm
C.略小于2.5 cm D.略大于2.5 cm
B
10.1月21日迎来2019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新年首次“超级月亮”现身天宇。巧合的是,当日还发生一场“月全食”奇观。有很多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欣赏美丽的月食景观,还有人用摄像头记录下整个过程。对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B.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C.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摄像头记录“红月亮”时镜头应该后缩
C
11.下列有关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由许许多多个星系组成的
C.宇宙中各个物体都是静止的
D.宇宙中像地球一样的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像太阳一样的天体不是由物质组成的
B
12.利用安置在离地面约600 km轨道上运行的“哈勃”空间望远镜来探索宇宙奥秘的意义主要在于( )
A.能摆脱地球引力束缚而进入宇宙
B.观察天体时的距离变近
C.观察地球表面的清晰度得以提高
D.观察天体时不受地球大气层的干扰
D
13.显微镜所观察的都是微小的物体,而它反射的光很少,要让尽可能多的光射入物镜,物镜就要离物体很近,所以物镜的焦距________;望远镜主要用于看远处的物体,要让尽可能多的光进入物镜,口径要尽量做________些,所以物镜的焦距较________。
小
大
大
14.(2018~2019·扬州江都月考)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思路提示】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物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和投影仪。
望远镜
放大镜
15.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大小的相关因素”,通过观察不同高度的树木且不断地改变眼睛与树木的距离,得到数据如表格所示:
物体高度 h/m 4 2 1
眼睛距物 体的距离s/m 6 4 2 6 4 2 6 4 2
视角α/度 36.8 53.1 90 19 28 53 9.5 14.2 28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
(1)在观察相同高度的物体时,视角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远,视角越________。
(2)观察者的眼睛与物体距离不变时,视角的大小与__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视角越________。
距物体的距离
距离
小
物体的高度
高度
大
1.显微镜与望远镜
(1)不同点:显微镜的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
(2)相同点: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2.视角
视角的大小决定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物体越大,或离眼睛越近,视角就越大。(共30张PPT)
第 五 章 复 习 卷
复 习 内 容:第 五 章
知识点归纳
易考点训练
易错点突破
知识点1 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 透镜,如图 所示;中间薄、边缘厚
的透镜叫 透镜,如图 所示。
2.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凸
甲
凹
乙
会聚
发散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5
3.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
镜的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 。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
度决定了它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 ,对光的会聚作用就
越 。
4.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如图,F点是 ,一个凸透镜
有 个焦点,O点是 。
焦点
焦距
小
强
焦点
2
光心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5
知识点2 生活中的透镜
5.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
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 立、 的实像。
6.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它
形成一个 立、 的实像,投影仪上还安装有一个平面镜,它的
作用是改变 ,使射向天花板的光投射在屏幕上。
凸
倒
缩小
凸
倒
放大
光的传播方向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5
7.放大镜: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 透镜,物体通过它能形成 立、
的虚像。
8.实像和虚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用光屏承接,物体
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 侧。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 会
聚而成的, 用光屏承接,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的 侧。
凸
正
放大
能
两
反向延长线
不能
同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5
知识点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9.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 ,用字母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
,用字母v表示。
10.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落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
物距
像距
同一高度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5
11.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完成下列表格。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应用
倒正 大小 虚实 同侧、异侧 像距(v)
u>2f f<v<2f
u=2f v=2f 间接测焦距
f<u<2f 实 v>2f
u=f 不能成像
u<f
倒立
缩小
实
异侧
照相机
倒立
等大
实
异侧
倒立
放大
异侧
投影仪
正立
放大
虚
同侧
放大镜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5
知识点4 眼睛和眼镜
12.人眼球好比一架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
视网膜相当于 ,物体在上面成 、缩小的 像。
13.眼睛的调节: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眼睛可以看清 的
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可以看
清 的物体。
14.如图所示是眼球成像的示意图,由此可知,要看清眼前的物体,物体到眼
睛的距离u与焦距f应满足的关系是 。
照相机
凸透
光屏
倒立
实
远处
大
近处
u>2f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5
15.区别近视眼、远视眼。
近
远
厚
强
薄
弱
前
后
凹
凸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5
知识点5 显微镜和望远镜
16.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相似: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一组的作用
都相当于一个 镜,靠近眼睛的叫 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镜。
17.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 的 像,目
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 的 像。
18.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 的 像,目
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 的 像。
19.物体的两端到人眼处所夹的角叫 。物体越 ,物体与人眼的距
离越 ,其视角就越大。
凸透
目
物
放大
实
放大
虚
缩小
实
放大
虚
视角
大
近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5
考点1 透镜
1.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B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2.从焦点射向凸透镜的一束光如图所示,请画出通过透镜后的光线。
3.如图,补齐两条经过凹透镜的出射光线。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考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4.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内安装监控摄像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摄像
机的镜头后形成(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5.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 )
A
D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6.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
机(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
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2倍焦距之外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7.如图所示,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像,现保持
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A.无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8.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 cm)固定在光具座40 cm的位置,探究凸
透镜的成像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B.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
C.将蜡烛放在10 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D.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远视镜片,向
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D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9.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
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 (填“正着”或“倒着”)插
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 (填
“实”或“虚”)像。
凸透
倒着
实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10.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
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点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则:(F点为该凸透镜的焦点位置)
(1)把蜡烛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蜡烛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3)把蜡烛放在 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4)把蜡烛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与物等大。
A
D
E
C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11.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1)蜡烛在2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烛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 (填
“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倒立的像,生活中 (填光学仪
器)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
缩小
照相机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11.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2)在上一步找到清晰的像后,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换为
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才
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与上次成像相比,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的像。
右
变大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考点3 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12.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这主要是因为( )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D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13.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A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14.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
镜。视力正常的人看到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 (填“正立”或“倒
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需配戴 透镜矫正视力。
15.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是 cm;小明同学的眼镜度数是+500度,他的镜
片焦距是 cm。
凸
倒立
凹
25
20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考点4 显微镜和望远镜
16.如图所示,小明用两只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个望远镜
B.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C.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
相同的
D.三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A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17.如图所示是望远镜和显微镜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
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
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
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A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易错点1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错误认为折射光线有交点,就是起会聚作用)
1.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
则( )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
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C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4
易错点2 实像和虚像(对实像和虚像认识不清)
2.下列光学仪器或日常用品中,能够成与物体大小相等的虚像的是( )
A.穿衣镜 B.老花镜 C.显微镜 D.望远镜
3.校园内安装了许多监控探头,监控探头中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
它能成倒立、缩小的 像。
A
凸
实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4
易错点3 凸透镜成像规律(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缺少认识)
4.如图所示,烛焰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
立、 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设备有 (写出一种
即可)。
放大
投影仪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4
5.如图所示是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中
有关数据可知( )
A.物距减小时,像距也减小
B.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
C.当物距u=30 cm时,像距v=30 cm
D.当物距u=25 cm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D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4
易错点4 近视眼与远视眼成像特点(对近视眼与远视眼成像特点认识不清)
6.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
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
是 (填“近视”或“远视”)眼,可以用 镜来矫正。小凡
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
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 区看书,通过 区看同学,
再也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了。
远视
凸透
B
A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4(共25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章末复习与小结5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例】(4分)(2018·吉林)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元件摆放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中心呈现出清晰的烛焰的像,由此可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重难突破
(2)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15 cm处,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位置添加一个焦距恰当的______透镜,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添加透镜,适当移动光屏可承接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
(3)在实验中,小明更换了一个凸透镜,使三者还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并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烛焰的像(光具座足够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10.0
(2)凸 放大
(3)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或蜡烛在焦点上、蜡烛在焦点以内、u=f、u[每空1分,共4分。第(3)问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可得分,但答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为错,不得分。]
答题规范
本题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第(1)问凸透镜焦距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第(3)问答题时应切中要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蜡烛在焦点处或在一倍焦距以内,其他类似说法均可。
【变式训练】(2018·阜新)小蒙用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 cm刻度处不动。
(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
同一高度处
(2)小蒙将蜡烛移动到10 cm刻度处,光屏向左移动到55 cm刻度处,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清晰实像,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将蜡烛移动到25 cm刻度处,光屏移动到________cm刻度处时,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在(3)中,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光屏应适当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倒立
缩小
照相机
70
右
1.(2018~2019·江阴期中)很多人喜欢在汽车的中控台上放置香水,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相同的香水,透明的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其中在阳光下最容易引发火灾的是( )
综合训练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2018·河池)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成实像的是( )
B
3.要使投影仪银幕上出现“F”字样,投影片应按下图中的哪一种放置( )
D
4.(2018·长沙)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丁 C.丙、乙 D.丙、丁
A
5.(2018·通辽)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B
6.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 )
A.a端变细,b端变细 B.a端变粗,b端变粗
C.a端变细,b端变粗 D.a端变粗,b端变细
C
7.(温州中考)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甲 乙 丙 丁
物距/cm 10 15 20 30
像距/cm 40 30 20 15
A
8.(教材P94图5.2-1乙变式)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
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这些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丁
C
9.(2018·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小军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 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 cm<f<15 cm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C
10. (2018~2019·靖江期中)如图所示,在阳光垂直射向地面的正午时分,用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放置,在距透镜30 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直径与透镜直径一样大小的圆形光斑,则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
变大
11.(2018·白银)兰州中川机场和西客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 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它的焦距应小于________cm。
凸
50
12.(2018·大连)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缩小、________的实像。
凸透
倒立
13.小明读八年级时,在市人民医院配了一副-100度的眼镜,进入九年级后,由于学习任务重,时常感到看不清楚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爸爸带小明到市人民医院验光后,医生说小明需改戴一副-300度的眼镜,请你帮小明同学分析以下三个问题。
(1)小明同学配戴的眼镜片是________透镜。
(2)小明同学新配的这副眼镜的焦距是________。
(3)小明同学的视力状况是____________(选填“变好了”或“变差了”)。
凹
-
0
.
33
m
变差了
14.(2018·山西)如图甲所示,在圆柱形水杯后面放一张画有
箭头的纸条,往杯中倒入适量水,透过水杯,看到一个箭
头改变了方向(如图乙),这是为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
题,首先应抓住影响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忽略掉影响这个问题的次要因素:物体的材质等,构建凸透镜模型进行研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定,看到这个方向改变的箭头是放大的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中间厚
、
边缘薄
实像
投影仪
15.(2018·广东)如图所示,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16.(2018·营口)如图所示,凸透镜与水面平行,一侧的焦点恰好在水面上,水中一束入射光线射向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这束光线发生反射和折射后的光路图。
17.(2018·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王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画出了如图甲所示的物距u和像距v对应关系图象。
(1)小王的实验小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2)他们认真总结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发现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____(选填“A ” “B ” “C”或“D ” )。
8 cm
B
(3)小组中小李同学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了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如图丙,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小李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时,像又变清晰了。小组同学讨论:如果开始放上近视眼镜后,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只移动蜡烛,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蜡烛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远离(共33张PPT)
综合检测六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八年级 物理 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有( )
A.①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
D.②④⑥
D
2.(2018~2019·临沂郯城期中)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能成在屏上,虚像则不能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
C.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但没有等大的
A
3.如图所示,同学把刚刚买来的矿泉水放在物理课本上,发现“理”字变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
B
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对光一定有发散作用
B.凹透镜对光一定有会聚作用
C.一束平行光线穿过凸透镜后一定能会聚到焦点上
D.利用放大镜不能成实像
A
5.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
6.(济南中考)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1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B
7.(贵港中考)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
8.(2018·六盘水)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 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 )
A.100 mm以外
B.恰为50 mm
C.50 mm以内
D.略大于50 mm
D
9.(莆田中考)下列四种光学仪器中,与人的眼球的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显微镜
A
10.(锦州中考)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要使胶片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后缩就可以
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A
11.(凉山中考)小莉和外公的视力都不正常,小莉看书总把书放得很近,而她外公看报纸时却把报纸放得很远,小莉和外公应分别戴什么样的眼镜矫正视力( )
A.都是凸透镜
B.都是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
D.凹透镜和凸透镜
A
1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 )
A.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B.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D.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3.(2018·内江)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凸透镜
会聚
14.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 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放大的________像。
15
正立
虚
15.人眼可以通过放大镜看到正立的________像;通过平板玻璃看到的窗外物体是________像;教室里的电子白板上看到的是________像。(均选填“实”或“虚”)
虚
虚
实
16.(遂宁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是________(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倒立
缩小
照相机
17.(盐城中考)小明用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面,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老花镜是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小明发现老花镜可以使稍远处的窗户在光屏上成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凸
倒立
照相机
18.有两个玻璃制成的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若用作望远镜的目镜、物镜,则应将焦距________的作目镜,将焦距________的作物镜(以上两空均选填“大”或“小”)。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人眼中的________,但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从而使所成的像变得更亮;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________(选填“缩小”或“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球。
小
大
晶状体
加大
19.(佛山中考)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做的眼镜。矫正前成像离视网膜越远,所配眼镜的“度数”越________。
前
凹
高
(
或大
)
20.如图甲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在逐渐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________,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________。
凸透
靠近
光线太弱
关闭
三、作图题(共10分)
21.(1)(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4分)根据图甲中已给出的入射光和出射光,在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如图乙所示,已知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请画出折射光线。
略
22.(3分)(安徽中考)如图,L表示凹透镜,MN为主光轴,O点为光心,F为焦点。图甲和图乙表示经过凹透镜的两条特殊光路,请运用凹透镜的特殊光路,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通过凹透镜所成虚像A′B′的光路图。
23.(7分)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四、实验探究题(共29分)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________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简要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错误
用焦距相同而直径不
同的凸透镜点燃火柴
,
测出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
24.(8分)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2)实验中应使________、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正确安装器材,确定物距后需移动________找像。此时视线应始终观察________。
10
.
0
烛焰
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光屏
光屏
(4)实验中,移动光屏却始终找不到像。可能因为透镜与蜡烛的距离_______________所致,此时应将蜡烛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移动适当距离后,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5)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时他应该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小于焦距
远离
远离
25.(8分)(2018·宜昌)五一期间,小红随父亲到宜昌市磨基山公园游玩,小红父亲用照相机拍摄了夷陵长江大桥的清晰照片,小红发现相机中桥的像有点小,提议能否把桥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她父亲便更换相机镜头后在原地又拍摄了一张夷陵长江大桥的清晰照片,如图甲所示,两次成像的大小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她猜想可能是两个镜头的焦距不同造成的。为了验证这一想法,返校后,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一支蜡烛,焦距分别为5 cm和10 cm的两个凸透镜、光具座、光屏等器材进行了以下探究:
(1)如图乙所示,她先将f=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处,再将蜡烛放在光具座1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
(2)接下来她换用f=10 cm的凸透镜,仍然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处,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她应该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移动________,直到出现清晰的像为止。
缩小
蜡烛的位置
(
或物距
)
光屏
(3)对比两次实验中像的大小,发现第二次成的像比第一次稍大,据此小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成的像更大,除了更换相机镜头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物距相同时
,
焦距越大
,
像越大
靠近物体
(
或减小
物
距
)
26.(6分)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眼睛。
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
靠近
(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_图,其矫正做法是________图,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_图,其矫正做法是________图。
A
C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