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1 15:2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单选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喻(yù) 过瘾(yǐng)
B. 磁石(cí) 酵母(xiào)
C. 馈赠(kuì) 皎洁(jiǎo)
D. 报偿(chǎng) 沉甸甸(diàn)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基本上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但易错的字。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要记忆准确。答题时我们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
A.“过瘾”的“瘾”读音为yǐn
B.“酵母”的“酵”读音为jiào
C.读音正确
D.“报偿”的“偿”读音为cháng
2.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中“急”的意思是( )
A. 关键、重要 B. 急忙 C. 紧急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意思: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急”的意思是重要、关键,A选项正确。
3.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馈赠(kuì) 酵母(xiào)
B. 借鉴(jiàn) 沉甸甸(diàn)
C. 奔波(bèn) 投奔(bèn)
D. 差事(chāi) 差生(ch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A.“酵母”的“酵”读音为jiào
B.读音正确
C.“奔波”的“奔”读音为bēn
D.“差生”的“差”读音为chà
4. 散文要有“文眼”。所谓“文眼”,就是表现主题思想内涵的句子,也就是揭示主题的字眼。《我的“长生果”》一文的文眼是(  )
A. 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B.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C.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D.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报偿。
【答案】A
【解析】
【详解】略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5. 默而识之( )
A. 记号
B. 记住
C. 认识
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A. 聪敏
B. 勤勉
C. 敏捷
7.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
A. 至,到
B. 赶上
C. 涉及,推及
【答案】5 B 6. A 7. B
【解析】
【5题详解】
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加点字的解释,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默而识之”把所见所闻默默地默默记在心里。“识”记住。
【6题详解】
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加点字的解释,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勤学好问。“敏”意思是聪敏。
【7题详解】
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加点字的解释,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及”意思是赶上。
8. 下列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皆:全,都 B. 者:人 C. 则:就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B选项有误,“者”在古文中,是“……的”或“……的人”之意;用于一个短句末,取消该句子独立性(常与“也”字搭配使用),往往成为判断句或陈述句的标志;”者也“二字连用,相当于”啊“或不译。
9. 选择加下划线字的正确解释。
不言而喻( )
A. 比喻 B. 明白、了解 C. 说明 D. 理喻
【答案】B
【解析】
【详解】略
10.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堆砌 质朴 篇章 浅显
B. 描写 精彩 岂敢 气愤
C. 慌唐 辛酸 舅父 独立
D. 窥天 厌烦 无限 教科书
【答案】C
【解析】
11. 短文《古人谈读书》写了读书的方法,简单说就是三到。下列那一项不属于这三到( )
A. 心到 B. 口到 C. 眼到 D. 手到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会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课外阅读要注意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技巧。
《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书中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二、填空题
12. 比一比,再组词。
玷________ 祥________
沾________ 样________
贴________ 洋________
【答案】 ①. 玷污 ②. 祥和 ③. 沾染 ④. 样子 ⑤. 体贴 ⑥. 海洋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13. 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朱熹提出的读书“三到”是指( )( )( ),其中最重要的是( )
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是指( )( )( )
【答案】 ①. 心到 ②. 眼到 ③. 口到 ④. 心到 ⑤. 有志 ⑥. 有识 ⑦. 有恒
【解析】
【详解】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
故答案为:
1.心到;眼到;口到;心到;
2.有志;有识;有恒。
1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关于读书,《论语》告诉了我们读书的态度: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
(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忆读书》一文中,现代儿童文学作家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学习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①. 不耻下问 ②. 谓心到 ③. 眼到 ④. 口到 ⑤. 冰心 ⑥. 读书好 ⑦. 多读书 ⑧. 读好书 ⑨. 问渠那得清如许 ⑩.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析】
15. 仿写。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人们都赞美青松,赞美他的________,赞美他的________,赞美他的________。
【答案】 ①. 四季常青; ②. 不畏严寒; ③. 坚强意志
【解析】
【详解】略
16. 选词填空
A.不但……而且…… B.如果……就……
C.因为……所以…… D.虽然……但是……
①我们伟大的祖国________土地辽阔,________物产丰富。
②________张海迪老师的身体残废了,________她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学习医术和外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③________你到过长城,________会对长城的壮丽雄伟赞叹不已。
【答案】 ①. 不但 ②. 而且 ③. 虽然 ④. 但是 ⑤. 如果 ⑥. 就
【解析】
【详解】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关联词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填写。
①分句前后之间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但……而且……”。
②分句前后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 “虽然……但是……”。
③分句前后之间是假设关系。故选“如果……就……”。
17.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画页 ________的命运 ________的衣衫
________的果实 ________的黄昏 ________的天幕
【答案】 ①. 流光溢彩 ②. 悲惨 ③. 宽大 ④. 沉甸甸 ⑤. 清冷 ⑥. 蓝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词语搭配。
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中间是“的”,后面是名词,则前面需要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特点,然后搭配。
美丽的画页、曲折的命运、干净的衣衫
美味的果实、迷人的黄昏、湛蓝的天幕
18. 按要求填空。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________。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________。”
(3)高尔基说:“________。”
【答案】 ①. “长生果” ②. 全世界的营养品 ③.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对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1)原句为: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3)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9. “老师用红笔圈出我写的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句话,说这个‘嵌’字用得特别传神。”句中的两个引号都表示引用。( )
20. 倡导读书有“三到”的是宋代朱熹。( )
21. 《忆读书》中冰心指导儿童“好读书,只读好书”。( )
22. 欧阳询是唐初著名的书法家。( )
【答案】19. × 20. √
21. × 22. √
【解析】
【19题详解】

【20题详解】

【21题详解】

【22题详解】

判断下列各句是否属于比喻句。是的打“√”,不是打“×”。
23.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 )
24. 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 )
25.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 )
【答案】23. √ 24. ×
25. √
【解析】
【23题详解】

【24题详解】

【25题详解】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对孩子说
你必须吃很多粮食、蔬菜、水果,饮很多水和奶,才渐渐增长自己的身高和体重。记住,是土地供给你营养让你渐渐高出土地,你不要忘了随时低下头来,甚至要全身心匍匐在地面上,看看土地的面容和伤痕,为了你站起来,土地一直谦卑地匍匐着,在伟大的土地面前,你一定要学会谦卑。
为了生长,你不得不多吃一些东西,这就不得不请求别的生命的帮助,这就难以避免地伤害了它们,憨厚的猪、忠实的牛、活泼的鱼、诚恳的鸡……都帮助了你的生长,多少牺牲构成了生命的庙宇。看似理所当然的过程,实际却充满着疼痛和伤害。为此,感恩和忏悔,应该成为你一生的功课,这样或许沉重了些,但沉重之后,你将获得真正的美德。
你将吃很多的盐,然后渐渐汇成内心的深海,并体会那种咸的感情。
你将翻过许多山,很可能你找不到通向峰顶的路径,那么继续攀援吧,许多迂回重复的路,使你的记忆弯曲并有了深度;而当你终于到达一座山顶,你会看到更远处那积雪的山峰,于是你知道,你必须不停地出发,生命就是不停地开始,只有过程,没有顶点。
你必须经历很多个夜晚,为此,你应该多准备一些灯盏。学会把灯高高地举起,不仅照亮了自己的夜晚,也为远处的另一位夜行者提示了路的存在。
永远向高处、向远处敞开胸怀,你将获得辽阔的胸怀和源源不竭的激情。
但是孩子,你必须随时把目光从高处远处收回,看看低处,学会尊重和热爱低处吧,热爱低处的人,热爱低处的劳动,热爱低处的水域。化作一滴水汇入低处吧。最低处的海,最低处的水,养活着这个世界。
当然,孩子,我仍然没有说清楚什么;真理的金子是隐藏在黑夜的泥沙里的。为此,你必须走向你的河流,深入你的波涛,淘洗和寻觅吧,当整整一条河流都从你的手指间漫过,或许你会发现一些闪光的颗粒。
即使注定不会有什么发现,你也必须走向河流,与它一同发源,一同奔流,一同历险,一同化入苍茫。孩子,向自己的河流走去吧……
26. 这是一位长者给我们的谆谆教诲,他对我们说了些什么?请你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憨厚的猪、忠实的牛、活泼的鱼、诚恳的鸡……”作者为什么给这些家禽、家畜用上这么好的修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为此,你必须走向你的河流……”“你也必须走向河流……”“向自己的河流走去吧……” 这里的“河流”、“你的河流”指的是什么?该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文中有那些话是你的父母或者老师不曾对你说的?又有哪些话是你耳熟能详的?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句,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谈谈你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6. 作者告诫我们要学会谦卑,学会感恩和忏悔,要不停地出发,永远向高处、向远处敞开胸怀,并且随时把目光从高处远处收回,看看低处,学会尊重和热爱,必须走向自己的河流……
27. 作者认为我们的生命得到了它们的帮助,它们的牺牲构成我们生命的庙宇,它们值得敬重,我们得感恩、得忏悔……
28. “河流”、“你的河流”指的是人生的旅途、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体验,生活的真理往往不是言语所能传授的,只有将自己投到生活的河流中去,才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悟和认识。
29. 我认为“许多迂回重复的路,使你的记忆弯曲并有了深度。”这句话使我影响深刻。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很多的事,不可能道路是迂回的,使你的记忆弯曲并有了深度,是说经历了这些后人会走向成熟,会懂得了很多,那么之后看待事物的看法又会更成熟些。
【解析】
【分析】
【26题详解】
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在伟大的土地面前,你一定要学会谦卑。”“感恩和忏悔,应该成为你一生的功课”“永远向高处、向远处敞开胸怀,你将获得辽阔的胸怀和源源不竭的激情。”“你必须随时把目光从高处远处收回,看看低处,学会尊重和热爱低处吧,”这几句话可知,作者告诫我们要学会谦卑,学会感恩和忏悔,要不停地出发,永远向高处。向远处敞开胸怀,并且随时把目光从高处远处收回,看看低处,学会尊重和热爱,必须走向自己的河流。
【27题详解】
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文章,从“为了生长,你不得不多吃一些东西,这就不得不请求别的生命的帮助,这就难以避免地伤害了它们,憨厚的猪、忠实的牛、活泼的鱼、诚恳的鸡……都帮助了你的生长,多少牺牲构成了生命的庙宇。看似理所当然的过程,实际却充满着疼痛和伤害。”这句话可知,作者认为我们的生命得到了它们的帮助,它们的牺牲构成我们生命的庙宇,它们值得敬重,我们得感恩、得忏悔。
【28题详解】
本道题考查了学生的句子的理解。阅读文章,从“你也必须走向河流,与它一同发源,一同奔流,一同历险,一同化入苍茫。 孩子,向自己的河流走去吧……”这句话里面的“河流”不再指是单纯意义上的河流,而是指的是人生的旅途。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体验,生活的真理往往不是言语所能传授的,只有将自己投到生活的河流中去,才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悟和认识。
【29题详解】
本道题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注意在回答的时候注意结合文本,观点健康,进行简要的分析即可。即:我认为“许多迂回重复的路,使你的记忆弯曲并有了深度。这句话”使我影响深刻。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很多的事,不可能道路都是直通的,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道路是迂回的,使你的记忆弯曲并有了深度是说,经历了这些后人会走向成熟,会懂得了很多,那么之后看待事物的看法又会更成熟些。
五、写作题
30. 习作。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请你以“在书香中成长”为题写作,与人分享你的读书故事。可以写你读书的经历,也可以写读书帯给你的收获与快乐等。要求:分段表述,突出重点,感情真实。
【答案】
在书香中成长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书与我形影不离,它就像是一位伴我成长的友人,总是陪在我的左右,给予我许多的知识与智慧。
小时候,妈妈总是会在睡前给我念一段故事,大概是因为这个缘故吧,小小的记忆中,满满的都是:小红帽的单纯与大灰狼的下场;美人鱼为爱化为泡沫,对爱的不渝;糖果屋里那对可怜的小兄妹……正因为妈妈的启发,我从小就非常喜欢书。
直到上了学,我渐渐不满足于睡前的故事了,开始贪婪地看起了一些名著。你可能感到好奇:那么小的孩子,才刚上学,看得懂名著吗?的确,当时的我看书,只不过是在“过一遍”,看到不认识的字,直接跳过去,也不会去深究,看的书也多半是有趣的情节。就这样,我一天一下子就看了三四本书。以我这样的读书方式,内容多半是没看进去的。妈妈也说,我这种读书方式叫“囫囵吞枣”。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便换了一种读书的方法。
现在的我,依然喜欢读书,不过已经能读出一些“味”来。在读《红楼梦》时,喜欢林黛玉的孤芳自赏与薛宝钗的圆滑处事;读《寄小读者》时,惊讶于作者眼中 的世界;看《平凡的世界》时,感叹于这人世间的多变与温暖……
读书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可以提高人生境界,使人生活得充实;读书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读书可以拥有聪慧心,宽广质朴的爱,因为在书中既能领略那一片自由的精神天地,又能以积极的姿态给世界添一份精彩。在书香中成长,我倍感自豪。
【解析】
【详解】本题为命题作文。
以“在书香中成长”为题写作。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与人分享你的读书故事。可以写你读书的经历,也可以写读书帯给你的收获与快乐。重在写书对于成长的重要性,写作文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尝试过程中的变化,使文章层次清晰,也很好。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