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2.3.《形形色色的植物》(课件19ppt+视频+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2.3.《形形色色的植物》(课件19ppt+视频+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10 23:15:25

文档简介

第3课 形形色色的植物
(教材P26~28)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形形色色的植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植物后代与亲代存在着相同与不同。 2.知道亲代与后代相似的现象叫作遗传。 3.知道亲代与后代间及后代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作变异。 4.知道变异使得植物多种多样。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运用观察与比较的方法,发现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 2.能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孟德尔及其关于遗传变异的研究。 科学态度目标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客观描述植物亲代与后代的异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遗传变异现象。 难点:观察、比较同一种植物特征的差异,并做出解释。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具有后代与亲代关系的植物(或植物标本、图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孟德尔及其遗传变异研究的相关资料。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各种各样的植物图片。)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光植物就有几十万种,有用种子繁殖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也有不用种子繁殖的蕨类、苔藓、藻类植物。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校园中两棵香樟的照片以及同一花坛中同种植物不同植株上的两朵花。)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态各异,那么同种植物中的不同个体是完全相同的吗?(预设:有很多相同的特征,但也有细微的差异;花的形状、结构相同,但颜色有所不同。) 3.揭题:如果是同一“家庭”的植物,会完全相同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形形色色的植物。(板书:形形色色的植物) 【设计意图】采用师生交流的方式,从各种各样的植物过渡到学生比较了解的校园植物,再从形形色色的植物过渡到同种植物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由此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后代和亲代之间的异同,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奠定基础。
探索 与研讨 探索: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 1.讲解:植物成熟后结出种子,种子又发育长成新的植物。提供种子的植物是亲代,由种子发育长成的新植物是后代。对于无性繁殖的植物,提供根、茎、叶等器官的植物是亲代,由这些器官发育出的新植物是后代。 2.介绍:(教学提示:分组出示木槿花、桑叶、松树枝条、香樟叶等植物亲代和后代的标本或图片。)这些植物分别来自一组组“家庭”,即其中一株(后代)是由另一株(亲代)结出的种子培育来的。接下来,我们来尝试比较这些植物后代与亲代间的异同。 3.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观察和比较呢?(预设:花的形状、颜色,花瓣的形状、数量,花蕊的形状、数量等;叶的颜色、大小、形状、叶缘、叶脉等。) 4.布置任务:分发植物标本(或图片),指导学生分组观察、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5.讲解:植物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变异。 6.提问:结合观察记录,说一说你们观察的植物后代遗传了亲代的哪些特征,哪些特征发生了变异?(预设:木槿花后代遗传了亲代五片花瓣的特征,而花瓣的颜色和图案发生了变异。)其他植物也有这样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吗 你们生活中是否见到过同样
探索 与研讨 的现象?(预设:遗传现象有香樟亲代和后代的叶子都具有特殊的气味,红花檵木亲代和后代叶子的颜色都是紫红色,油菜花亲代和后代都有四片花瓣等;变异现象有三叶草中出现四叶草,兰花后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花瓣颜色等。) 7.追问:遗传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变异是一种特殊现象,这种说法对吗?(预设:不对,变异现象和遗传现象一样,都是一种普遍现象。) 8.小结: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使得植物维持了共同特征,甚至不同种的植物都会有一些相似的特征;变异使不同种类的植物千差万别,同种植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正是因为有了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 研讨汇报
拓展 与小结 1.拓展:有同学了解刚刚讲到的例子中提及的杂交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是谁先发现的?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孟德尔和豌豆实验”。(教学提示: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孟德尔及其实验的资料。) 2.小结:著名的遗传学家孟德尔,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对不同代的豌豆的豆荚颜色、豌豆茎的高矮、豌豆粒的形状、豌豆粒表皮(种皮)的颜色等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3.布置任务: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孟德尔及其研究成果的故事。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在材料准备方面,可以提前栽培一些植物,提供亲代与后代植物给学生观察。或者给学生准备相应的植物图片或标本,图片清晰、数量充足且相互对应。 在活动设置上,本课先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多样性,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再让学生通过对后代与亲代的花和叶进行观察,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从而加深对部分植物的认识,学习通过对比的方式获取并整理相关信息,完善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然后在交流的基础上,以阅读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叫作遗传,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作变异。将两个活动合并,最后进行研讨,有助于学生理解并运用遗传变异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植物后代与亲代异同的原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课后 作业 五、阅读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结果得出了相对性状中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原理。他根据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原理,进一步做了推想。他认为决定豌豆花花色的物质一定是存在于细胞里的遗传因子,并且在体细胞里,遗传因子是成双存在的;在生殖细胞里,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例如,豌豆的花粉是一种雄性生殖细胞,其内部的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在豌豆的根、茎、叶等体细胞里,遗传因子是成双存在的。这就是说,孟德尔认为可以观察到的花的颜色是由有关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如果用D代表显性的红花的遗传因子,用d代表隐性的白花的遗传因子,那么,豌豆杂交后的花色可用右图解释。 1.孟德尔认为在豌豆的根、茎、叶等体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 ( ) 2.孟德尔认为红花的遗传因子是显性的,白花的遗传因子是隐性的。 ( ) 3.豌豆杂交实验中红花(Dd)的后代出现了白花,从现象来看是发生了变异。 ( ) 参考答案 五、1.× 2.√ 3.√(共19张PPT)
形形色色的植物
新教科版科学 六年级下册
聚焦
通过调查,我们已经知道校园中有许多不同的植物。
聚焦
狗尾巴草
牵牛花
菊花
蜀葵花
苔藓

聚焦
同种植物中的不同个体相同吗?
同一“家庭”的植物完全相同吗?
探索
单击图片播放视频
选择两株植物,一株(后代)是由另一株(亲代)结出的种子培育来的。
有性繁殖
植物成熟
种子
新的植物
亲代
后代
选择两株植物,一株(后代)是由另一株(亲代)结出的种子培育来的。
无性繁殖
植物成熟
根、茎、叶等器官
新的植物
亲代
后代
仔细观察它们花、叶之间数量、颜色的异同
木槿花的亲代后代观察表
观察项目 亲代特征 后代特征 异同判断 备注/解释
花瓣颜色
花瓣数量
叶的颜色
……
白色,右边缘粉色,中间深粉红
粉紫色,中间梅紫色
颜色不同
中间图案不同
5
5
相同
较深
较浅
略有差异
年龄有关?
植物的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
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变异。
其他植物有类似的现象吗?
遗传使得植物维持了共同特征,甚至不同的植物都会有一些相似的特征。
变异使不同种类的植物千差万别,同种植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
研讨
1.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植物的亲代和后代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植物的亲代和后代之间:往往在结构上会相似相同,花瓣数量、花瓣形状、叶的形状、花蕊的形状和数量都是相同的,这些是遗传导致的;而花瓣颜色、叶的颜色会出现不同,可能是由于变异引起的。
研讨
2.哪些事例可以说明人类利用植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改善人类生活?
杂交水稻、无籽西瓜、抗倒伏小麦等
随堂练习
1.提供种子的植物是 ,种子发育长成的新植物是 。
2.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 。植物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 ;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 。
亲代
基础
后代
遗传
变异
拓展
19世纪中期,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在小花园中用豌豆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实验。他的第一个目标是研究豌豆植株的高度。他将矮株豌豆与矮株豌豆杂交,得到的后代也是矮株的;将高株豌豆与高株豌豆进行杂交,这一次,后代并不全是高株的。为什么会这样 他继续实验,并把他的想法、观察结果和发现——记录下来。他花了八年时间用豌豆进行实验,终于揭开了生物一代与一代之间又像又不像的奥秘,这就是著名的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和豌豆实验》
课堂小结
点击放大观看